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情色》真實的劉備不是忠厚愚鈍的二哥也不是奸詐的偽君子

《情色》真實的劉備不是忠厚愚鈍的二哥也不是奸詐的偽君子

劉備的生命註定要在酷寒的連營寨燃燒中結束。真正的劉備,既不是《演義》年忠厚愚笨的二哥,也不是背信棄義的偽君子,而是壹個與眾不同、特立獨行、不屈不撓的靈魂。

劉備雖然是漢朝世家,但卻是不折不扣的貴族。雖然和曹操壹樣做了三代官,但前兩代都是偏遠卓縣的小官。他們沒有關系,甚至不給家裏攢錢。況且劉備從小就失去了父親,所以到了他這壹代,家裏只能靠編涼席賣鞋維持生計。盡管生活並不富裕,劉備的母親相信教育可以改變她的命運,所以她省吃儉用,終於把她送到了魯直。當劉備15歲的時候,她是壹位著名的老師。

劉備得到這個學習機會,自然要好好學習。但據史書記載,“我們的祖先不愛讀書,卻愛狗、愛馬、愛音樂、愛漂亮的衣服”,“年輕時和英雄交好朋友,為他們而戰。”然而,這是壹件不可思議的事情。此時的劉備似乎已經表現出了某種微妙的魅力。當時他的同學劉德然和他住在壹起,父親劉長期支持劉備,標準和兒子壹樣。看來劉淵不是很有錢,或者劉的老婆很小氣,而劉備的學習成績卻令人失望。終於有壹天,劉的老婆忍不住發牢騷了,心想雖然大家都姓劉,“自家人”,這也只是偶爾幫忙。他們如何能定期支持他們?劉曰:“吾家有此子。我很有人情味。”

其間,日後喜歡騎白馬,擅使長矛,擅過邊境的公孫瓚,曾經風光無限,與劉備也是同學。他似乎也看到了劉備身上的優秀特質,於是和比自己小的劉備交了特別的朋友。不僅如此,就連張士平、蘇爽等“貴”的中山馬商也“善變”“有錢”,成為劉備未來崛起的第壹筆啟動資金。

這些都顯示了劉備的獨特性。有什麽區別?史書裏好像有兩個特別的地方。壹個是他看起來很奇怪。“他有七英尺五英寸長。他放低膝蓋,看到了自己的耳朵。”這在強調相術的漢末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歷史上記載的劉備,“話不多,待人和善,表現得很成熟。”。

因為黃巾起義的混亂,劉備得到了人生中的第壹次機會。在張士平和蘇爽的支持下,他建立了自己的私人武裝,跟隨校尉鄒敬,打贏了黃巾起義賊,成了安西衛。

從織女之子的角度來看,劉備能當上縣令,從根本上改變了他的社會地位和前途。但是,就像早年在魯直家門前無所事事壹樣,劉備似乎看不起這個安西衛,所以當他的上司杜佑“出差上郡”未獲批準時,劉備強迫他綁在壹棵樹上,壹口氣打了200人,然後綁上了他的印章。

劉備初在官場出人頭地,也在官場殺人。他敢動手打老板,真是不壹般。但是,劉備很幸運。此時,中央正處於暗流湧動之中。將軍何某接任太監。壹方面,他調兵到北京;另壹方面,他派親信到當地單獨招募。其中壹人,名叫邱毅三世,奉命在丹陽招兵,劉備投奔了他。途經下邳時遭到盜賊襲擊,劉備因“戰功”成為下邳城。

但沒過多久,劉備又走了。

此時的劉備已經快三十歲了,但他的行為還是像個小夥子。這對劉備來說是壹件不可思議的事,對他來說是壹件可愛的事。可惜後來《三國演義》作者為了突出劉備的長輩風範,以張飛的名義鞭打杜佑,甚至隱瞞了劉備早年的許多事件。所以今天的讀者都覺得劉備是個傻二哥,耳朵大,胳膊長,很少哭,很少說話。

但在當時,也許正是這種性格說服了關羽和張飛跟隨劉備從北到南的征程。

但是,此時的劉備還是有很多不足之處。如果劉備在這個時候去寒舍拜訪,無論他有多真誠,恐怕都很難說服孔明。然而,爭奪第五名的劉備對印象深刻,正如爭奪第三名的劉備對關、張印象深刻壹樣。這就是人的變化,也就是李太白說的:“大聖大虎變傻了,那時候好像都是普通人。”那麽,是什麽促成了劉備老虎的轉變呢?

壹時間,劉備運氣不錯。玄德不辭夏密丞之職,不久便成了高。不久被提升為高唐令,後離開高唐跟隨公孫瓚。在公孫瓚的監視下,劉備變成了另壹個司馬懿,奉命聯合青州刺史田忌,阻擊冀州牧袁紹的進攻。由於在這次抗日戰爭中“屢立戰功”,劉備又當上了平原統帥,不久又當上了平原相。

管平原時,曹操遠征徐州,陶謙四處求援。劉備和他的上級青州刺史田忌派人來救他。然而,劉備特別受到陶謙的賞識,壹見面就被任命指揮四千人的軍隊。曹操退兵後,陶謙讓劉備屯兵蕭佩成為徐州的藩屬。不久,陶謙去世了。臨終前,陶謙決定將徐州移交給劉備。這個決定得到了徐州基層官員和當地家庭的支持。就這樣,劉備突然轉大運,突然擁有了壹個國家。

然而,劉備的好運氣引起了很多軍閥的羨慕和覬覦。北方的曹操和南方的袁術壹度成為直接對手。劉備被迫兩線作戰。

此時呂布被曹操擊敗,窮困潦倒。劉備雖然知道呂布任性,但還是把呂布收了進去,以應對二線作戰的局面。195年,呂布與劉備和袁術作戰,突然襲擊李霞。當時張飛在下邳的惡劣行徑,造成劉備自己的軍隊和陶謙以前的將領內鬥,讓呂布輕而易舉地得手,不僅占領了徐州,還“搶走了他的第壹個老婆”。此後,出於對現實的考慮,呂布收留了劉備,派他屯兵,使自己再次成為外藩,劉備家族被放了回去。然而,這種合作並沒有持續多久。建安二年,劉備勢力增長過快,引起呂布的恐懼,雙方終於爆發。建安三年,呂布再次擊敗劉備,追回妻子。劉備無處可逃,投奔曹操,曹操攻滅呂布。第二年冬天,劉備攻打徐州,舉旗向曹要書。建安五年前被曹操攻破。操“召眾將,擒其妻還關公。”劉備壹無所有,轉而投靠袁紹。

年輕的劉備無法容忍阿杜,而中年的劉備可以在呂布、曹操、袁紹之間壹次次等待機會。真正的劉備有很強的個性,這種個性沒有消失,反而加深了。因為潛得越深,耐力越持久。

建安四年,劉備在徐州舉旗討伐曹,在長阪坡僥幸逃過壹死,可以說是屢戰屢敗。但是,劉備始終沒有屈服。曹操再怎麽努力,也沒有消滅劉備,甚至他的核心團隊。相反,劉備的名聲在不斷的戰鬥和失敗中不斷提升。當袁紹決定與曹操作戰時,劉備首先在陳林與曹商議。當年劉備落魄的時候,袁紹青州刺史的長子袁譚“騎馬來見我的祖先”。到達平原後,袁紹“派人迎敵”,出城在二百裏外的郊區迎敵。他們看重的是劉備的政治威望和號召力。

當然,這種政治威望和號召力首先來自劉備親民的作風,其次來自劉備興復漢室的政治號召。

就第壹點而言,早在平原時期,劉備就處於“民以食為天,錢以食為天”的環境中。“外敵難抗,國內錢難給,他下面的人必須同桌,同時吃飯。別無選擇。”“多少錢。至於第二點,所謂——年復興漢朝,恐怕是諸葛亮的政治理想。至於劉備多次抗曹,似乎還是性格使然。

三年前劉備在建安投奔曹操時,曹操對他非常禮遇,但這種禮遇背後往往隱藏著危機。事實上,在劉備窮困潦倒的時候,曹操的智囊團就分為兩大派:主殺派和主留守派。當曹操說“今天下英雄,唯汝能操耳。”這就註定了劉備要想在曹操手下度過余生,就得夾著尾巴做人。即便如此,曹曹參是否遷就劉備還是壹個大問題。更重要的是,劉備的本性是不屈不撓的,但他的經歷和痛苦的經歷教會了他忍耐。也可以說,劉備的忍耐是不自然的,是為了更高層次的不寬容。

劉備的人生信條是:寧願做壹只到處被追逐的鬥狗,也不願做壹只有靠山的哈巴狗。因此,他不僅敢於鞭撻西魏的杜佑,而且敢於挑戰天下無人敢惹的曹德。當時世界上只有不到壹萬名士兵。雖然壹次次被打敗,但他們總能壹次次逃脫,壹次次東山再起。如此反復,我終於有機會去關註貓窩和赤壁燃燒的奇跡轉折。

陳壽對劉備的評價是:“不彎不撓,絕不是下壹個。很多打壓是不允許的,不僅是為了競爭,也是為了避免傷害尤爾。”這很貼切。

看草堂是劉備的轉折點。三天戰略構想壹經提出,劉備集團第壹次有了明確的發展戰略。諸葛亮和魯肅聯手促成孫劉聯盟,使這壹戰略成為可能。從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戰,到建安二十四年攻占漢中,這壹年可謂劉備的全盛時期。從屢敗屢戰到連戰全勝,從名不見經傳到技高壹籌的兩個狀態。歷史的洪流旋轉得如此之快,令人眼花繚亂。在這種穩定的榮耀下,潛伏著新的劇烈變化。

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時,關羽的荊州軍在中原戰場上展開了壹系列軍事行動,從與曹邊防對峙,直到雙方正式開戰。起初,這只是壹次有限的遏制行動,但由於軍事進展過於順利,它壹步步失控,最終演變成曹流之間的壹場大戰。關羽過於註重軍事鬥爭,忽略了外交戰場的暗流。就在他出襄陽,包圍樊城,水淹七軍,軍力達到頂峰的時候,突然遭到渡江白河的襲擊,最後全軍覆沒於曹、孫。

荊州失陷,關羽集團倒臺,顯然對劉備是壹個沈重的打擊,但不是致命的打擊。如果繼續忍下去,逐漸恢復與孫權的聯盟,中原之後沒有曹操,我們還不知道誰會死。更何況此時曹丕篡漢,這是毋庸置疑的

當時趙雲對劉備決策失誤的原因分析得很清楚:“叛徒是曹操,不是孫權。如果先滅了魏,會被說服的。即使他的母親死了,他的兒子仍然偷竊。大家都在關心的時候,早早規劃關中,住在這條河和渭北上遊,以贏得激烈的反對。義關東將收拾糧食,騎馬去迎接王師。不買魏,先與吳鬥;兵交了,解決不了。”

基於這種分析,很多後人認為劉備鼓吹漢光帝只是壹種宣傳口號。所以,劉備是個虛偽的偽君子。

是這樣嗎?

首先,如果劉備真是老謀深算的偽君子,他絕對不會在這個時候和孫權開戰。且不說此時攻打關中是否成功,但至少他會在沒有曹魏的情況下攻打孫權,這必將給他壹貫的政治聲譽帶來巨大的打擊。

其次,從外交角度看,國際政治鬥爭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黃二年,魏、吳因襄陽、樊城歸屬問題發生軍事摩擦。此時,劉備要做的絕對不是伐吳,而是拿著別人的架子去打仗,而是繼續觀望。

最後,從軍事學的角度來說,年紀比軍功大的劉備不可能知道,失去荊州後,孫劉之被三峽隔開。誰先進攻,誰就先穿越幾百公裏的峽谷。壹路上地形險要,交通不便,霧氣蒙蒙,幾乎沒有水喝,誰也不宜先下手。除非是在敵人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襲擊。建安24年冬,關羽被殺;魏元年,曹丕篡漢。又過了壹年,也就是魏的第二年。彰武元年,劉備才出兵攻吳,後止取吳縣。直到黃三年和彰武年,才發動了全面進攻。事故已不存在。

當然也有人認為劉備軍事能力不高。王婆之戰和漢中之戰可以說是劉備集團對曹操的兩次輝煌勝利。《三國演義》年,這兩場勝利都被列為諸葛亮的名字,但在歷史上,這兩場戰役都是劉備本人取得的勝利。博望坡之戰,諸葛亮還在隆中對高臥。攻下漢中,諸葛亮留在成都,負責為前線運送軍隊和糧草。怎麽能說劉備是軍事白癡呢?

可以說,劉備攻吳,完全是政治上、外交上、軍事上的不可思議的瘋狂。說明這個不可思議的答案,其實最早是壹個敵方智囊團提出來的。

關羽死後,關於劉備和孫權是否開戰的問題,在魏國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柳椰認為天下總會有戰爭,理由是劉備和關羽“君臣皆義,父子皆慈”。作為劉備,不可能不為關羽報仇。

問題並不復雜,只是劉備老了。人老了往往不可理喻。更重要的是,劉備是壹個性格和人際關系都很好的異類政治人物。

畢竟劉備是政治家,是壹國之君。諸葛亮和趙雲的壹再勸諫,許多重要官員的堅決反對,都影響不了劉備的決定。這可能是劉備推遲三年進攻的主要原因之壹。偏偏就在這個微妙的關頭,張飛又遇刺身亡,兇手投奔了孫權。這壹事件最終扼殺了諸葛亮和趙雲阻止劉備討伐的最後希望,也是劉備和蜀漢政權最大的悲劇。

劉備的壹生必然會被連隊的營火毀掉,會在與白帝城獨處的寒冷中結束。真正的劉備,既不是《演義》年忠厚愚笨的二哥,也不是背信棄義的偽君子,而是壹個與眾不同、特立獨行、不屈不撓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