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最理想身高:
(2015.3.3)壹則網貼被網友大量轉載,該網帖聲稱:某外媒報道,科學家從適應現代化生產等角度研究發現,人類最理想身高為168厘米,最佳變動範圍是175~185厘米之間。
網帖稱:機體的基礎代謝與體表面積成正比,而體表面積與身高成正比,身高每增加5%,體表面積相應地增加10%,則身體需要多消耗20%的能量。身材高大者為了維持生存,就需攝入更多可提供能量的食物,吸收更多的水分和氧氣,從而增加了機體各器官的負擔。
矮個子體表面積相對較小,日常的能量消耗較少,所需營養物質相應減少,身體的耐受力較強。這就如同壹座建築物,層次越少,地基所承受的負擔越輕,所需要的建築材料就越少。
研究還說:高個子的身體各器官之間相距較遠,不利於調節,各系統、器官之間容易失去平衡。高個子的動作協調性相對較差,發生意外傷害事故的機會相對較多。我國對航天飛行員身高的要求是1.70米左右,就是因為在有限的空間裏,高個子操作起來不夠靈活。
爭議
雖然這壹話題此前已經被廣泛傳播和討論過,但難以找到該說法的出處,更無法考究這到底是哪個國家哪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
記者帶著這壹傳言向專業醫生進行了求證,發現所謂最理想身高的說法並不靠譜。
市第壹醫院體檢中心的醫生告訴記者,體檢中不會對身高設定單壹的標準,更不會設定壹個身高值或範圍為理想值,而是會跟體重綜合起來考量。
市第壹醫院骨科主任醫師孫強也認為,網帖中很多說法並沒有科學依據,比如“矮個子體表面積相對較小,日常的能量消耗較少”。
以上內容參考 百度百科-人類最理想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