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主旨是什麽呢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主旨是什麽呢

主旨:這首詩是李白寫給好友“七絕聖手”王昌齡的贈詩,表達了詩人對朋友深深的同情、思念和關切之情,同時也展現了詩人飄逸,豪放的性格。

出處《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唐代: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譯文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之時,我聽說您被貶為龍標尉,要經過五溪。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月,希望能隨著風壹直陪著妳到夜郎以西。

擴展資料

1、《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創作背景

這首《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大概作於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寶十二載)。當時王昌齡從江寧丞被貶為龍標縣(今湖南省黔陽縣)尉,李白在揚州聽到好友被貶後寫下了這首詩。

2、《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鑒賞

詩人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用男女情愛的方式以抒寫誌同道合的友情,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壹個了解自己,富於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願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

3、《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作者介紹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壹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