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我本來是富貴之家的子弟,平時立身處世,總是孜孜以求增進自己的才學。我雖有感於時事的多舛,自己郁郁不得誌,但壹想到報效國家,便常常孤身壹人在草莽之中拔劍而起。我向西馳騁過丁零族建築的邊塞堡壘,向北到過單於臺。
我登上高山,遠眺千裏以外的景色,心中懷想著古人的事跡,不禁心潮澎湃。誰說人們記住了過去邊塞的災禍呢?它們早已被遺忘了,就象塵埃之灰飛煙滅壹樣。
出自唐代陳子昂的《感遇詩三十八首·其卅五》。
原文:
本為貴公子,平生實愛才。
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
西馳丁零塞,北上單於臺。
登山見千裏,懷古心悠哉。
誰言未忘禍,磨滅成塵埃。
擴展資料
這是壹首五韻古詩,詩設想壹個愛國的貴公子,拔劍從軍,西馳丁零所在邊塞,北到單於祭天之臺。在那裏懷念古戰場,感到前朝居安忘禍,導致功名磨滅,前功隳於壹旦的悲哀。
此詩作於垂拱二年(686),這是詩人第壹次出征邊塞,盡管時間不長,未經年而歸,但他親眼目睹了西北邊塞政治與軍事的危急形勢,更激發了抗敵報國之心,因此向武則天呈上了《為喬補胸論突厥表》、《上西蕃邊州它危事三條》等卓有成見地的書表。
陳言邊塞將領腐敗,同時又賦此詩抒懷。它以直抒胸臆的方法,通過自己從軍的所見所感來表現慷慨報國的精神,英勇豪邁的氣概和對國事的憂慮,是壹箴言誌的傑作。
“本為貴公子,平生實愛才。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上二句直截了當,敘述自己的出身經歷和誌向。下二句,繼而概述學成本領後的報國從軍之舉。
“西馳丁零塞,北上單於臺。登山見千裏,懷古心悠哉。”這壹段先概括敘事,接著即事抒情,境界蒼涼闊遠,悲壯激越。其中既蘊含著豐富的歷史,又飽蘸著詩人的激情壯誌。“登山見千裏,懷古心悠哉”詩人登高望遠,抒發高遠感懷,邊患頻仍,統治者對此缺乏良策,加上缺乏精兵良將,空使邊地百姓紛紛死於戰禍。
“誰言未忘禍?磨滅成塵埃”。詩的結尾,從所見與所感中生發出發人深省的慨嘆。這裏實際上是譏刺統治階級的無能與昏庸。
百度百科--感遇詩三十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