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當時給愛新覺羅家族排的家譜是:“永”、“綿”、“奕”、“載”。
清朝乾隆年間,皇六子永瑢畫了壹幅《歲朝圖》,進呈給孝聖皇後,乾隆帝的題詩中有壹句“永綿亦載奉慈娛”。他取其中的“永綿亦載”四個字為近支宗室的字輩。
1825年,道光帝把“溥毓恒啟”4字作為“載”字以下的字輩。1857年,鹹豐帝又續擬了“燾闿增祺”4字,作為“啟”字以下的字輩。
清朝宗室的字輩,前後計有14字:胤、弘、永、綿、奕、載、溥、毓、恒、啟、燾、闿、增、祺。
1937年,溥儀又增:“敬誌開端,錫英源盛,正兆懋祥”12字,作為“祺”字以下的字輩。?
擴展資料:
入關前,愛新覺羅家族按滿族習慣,從名字上分不出輩分。入關以後,康熙受漢族文化影響較深,給子孫取名也采用輩分字。清朝支派較遠的宗室,也有自己的字輩。如豫親王保泰的後人,“載”字輩改用“常”字,“溥毓恒啟”字輩,分別用“松柏清國”4字。?
在宗室中,皇帝親兄弟的子孫出生後,要奏請皇帝來取名。還有奉旨改名的,至於對廢宗室的改名,則具有懲罰的意味。
雍正下旨八弟允祺改為“阿其那”(意味狗),九弟允糖改為塞思黑(意為豬),允祺的兒子弘旺改為菩薩保。對原廢太子允礽的兒子弘皙,乾隆帝把他開除宗籍,還改名為四十六。?
1911年辛亥革命後,滿族失去了統治民族的地位,愛新覺羅家族的特殊地位動搖了。在特定的社會政治形勢下,民國初年出現了滿人更改姓名的現象。
百度百科-愛新覺羅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