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自小於東北農村長大並多次目睹家裏搭抗、扒炕的農村男孩,這個問題壹定要答壹發。
搭抗就是盤炕,是從頭開始搭。扒炕分兩種,壹種是把炕徹底刨了,從頭開始搭,壹種是把炕面的泥扒掉,炕面上的磚(或坯)起開,把炕洞裏的灰掏出來後再把磚(或坯)蓋上,然後抹上泥。
無論是搭抗還是扒炕,在抹好泥後,都需要燒,把泥烘幹。
下圖是托坯,以前農村的土炕就是用這東西盤的。
下圖是搭抗,註意,是用土坯搭的炕。
在很早很早的時候,農村的炕是土炕,炕是聯通竈臺和煙囪的通道,人們或在上面睡覺或在上邊放櫃子。
睡覺的火炕是大炕,分為炕頭兒、炕稍兒、炕沿兒、腳底兒四個方位。
擺櫃子的炕是腕炕,它們像人的手腕壹樣盤在墻邊和墻角,壹般不到半米寬。
炕的裏邊是炕洞,就是走煙的地,像壹個洞壹個洞似的,普通的火炕壹般有四五個洞,腕炕壹般只有壹個洞。竈臺生火造飯時,竈膛裏燒著柴禾,炕洞裏跑著煙,煙從煙囪飄向天空,炕就會逐漸熱起來,炕頭離竈臺最近,所以最熱,炕稍離煙囪最近,所以最涼。
如果是冬天或春秋,東北人擔心炕不夠熱,在生火造飯後,會及時地插煙板兒,煙板兒就是煙囪的閥門,插上之後,炕洞裏的少量的煙就不會送煙囪跑出去了,炕洞裏的熱量也不會跟著煙跑出去,也不會自己溜出去,因為閥門的關閉的嘛。
如果天特別冷,東北人還會燒炕,有的人家的炕下邊有個竈膛,叫“囊竈子”,是獨立於竈臺的壹個專門燒火的洞,往這個洞裏添柴禾不用經過廚房的竈臺;有的人家沒有這個專門的竈膛,那就直接在竈臺燒,竈臺上的大鍋裏填些水,防止燒炸鍋。
在以前的東北農村,大炕還有可能分南炕和北炕,也就是壹個屋裏兩鋪炕,壹個在南邊,壹個在北邊,都用來住人,另外,腕炕上也不壹定全用來放櫃子,也有可能住人。因為以前農村人口多啊,炕這東西又不能像床那樣分上下鋪啊,所以只能分南北啊。
炕這東西,並不是東北所獨有,以前中國北方農村,炕是很常見的東西,我記得陳忠實的白鹿原的開頭就描寫了嘉軒在炕上和女人做愛的情景。
百日盡頭,嘉軒經過藥物補綴,容光煥發,胡氏解除了心頭忌諱也就扯去了褲帶,倆人壹樣熱烈壹樣貪婪壹樣不覺滿足也不感困乏,直到把兩頁炕面的土坯弄塌,倆人又嘻嘻笑著挪壹個地窩兒。
在炕上做愛是什麽感覺,不曾試過,忘了是哪壹部小說寫的了,寫女主人在新婚之夜發現炕燒得特別熱乎,她就特別想往丈夫懷裏鉆,在燒過的火炕上做特別有感覺特別爽。
但我試過在火炕上睡覺,因為我就出生在火炕上,甚至在我上高中在學校附近租房時,還租過帶火炕的民房,火炕上睡覺的確解乏,比冷冰冰的床鋪強多了,那種溫暖是電褥子比不了的。
妳想不想到中國北方的農村,睡壹次火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