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民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啥意思

“民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啥意思

“不患寡而患不均”這句話出自《論語·季氏》,原句是:“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有國”的是諸侯,“有家”者指“大夫”,顯然他是在講做王侯士大夫之道。我的理解是,“寡”指人口少,恰如王侯“稱孤道寡”,自指為國中“獨壹人”。孔夫子這段話是針對他的兩個弟子要輔佐主子攻城略地擴大領土人口而發的議論。那麽,“均”並非指平均財富,亦非平均領地與人口,而指各守本分,維持政治均勢。“不患貧而患不安”,很淺顯明白,即不怕財富貧乏而怕社會動蕩;不論貴族還是平民,不安於既有秩序,不守君臣父子之道,那才是最大的社會危機。蓋(因為)各守本分,各社會階層處於“均勢”就不會有貧窮的問題,各方和睦相處就不在乎人口多少,社會安定就沒有傾覆的危險。 可見,後人理解的“不患寡而患不均”,是綜合了孔子這段話的意思,意為“不患貧而患不均”;由於“不均”會導致人們“不安”於現存秩序進而起來造反,實際上就是“不患貧而患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