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
歙縣轄13個鎮、15個鄉:徽城鎮、深渡鎮、北岸鎮、富_鎮、鄭村鎮、桂林鎮、許村鎮、溪頭鎮、杞梓裏鎮、霞坑鎮、岔口鎮、街口鎮、王村鎮、坑口鄉、雄村鄉、上豐鄉、昌溪鄉、武陽鄉、三陽鄉、金川鄉、小川鄉、新溪口鄉、璜田鄉、長陔鄉、森村鄉、紹濂鄉、石門鄉、獅石鄉。
歙縣夜景歙〔shè〕縣 景點簡介 歙縣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雲南麗江、山西平遙並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
(1) 漁梁壩,是新安江上遊最古老、規模最大的古代攔河壩,距今已有年的歷史了。它南端依龍井山,北端接漁梁古鎮老街。
位於歙縣城南1公裏處的練江中,壩南端依龍井山,北端接漁梁古鎮老街,窄窄的青石板路往河邊側有許多叉口,拾級而下,使可下到漁梁壩。
漁梁古鎮老街至今保存完好,是典型的徽派民居布局。
(2) 太白樓位於太平古橋西側,遊客登樓可以飽覽城西山光水色、古橋塔影。樓內為新安碑園,陳列有帖刻《余清齋》、《清鑒堂》。
太白樓位於太平古橋西側,為黃山至千島湖途中必經之地。太白樓為雙層樓閣,挑梁飛檐,為典型徽派建築,樓內陳列有歷代碑刻,古墨跡拓牌,古今名人楹聯佳句。
遊客登樓可以飽覽城西山光水色、古橋塔影。
相傳,唐天寶年間,詩人李白尋訪歙縣隱士許宣平,結果在練江之畔失之交臂,後人為紀念此事,便在李白飲酒的地方建起了這座太白樓。
(3) 現存的南譙樓基本保持宋代的建築風格,特別是其中的“排柵柱”,乃正宗宋代“營造法”,今已很難見到,而且歙縣博物館便在南譙樓中。
歙縣博物館便在南譙樓中,裏面展出了歙縣歷代文物,包括各朝各代的書畫、瓷器、歙硯等。南譙樓,俗稱24根柱。據地方誌記載,此樓建於隋末,宋、明二代多次重建。
(4) 徽商故裏棗鬥山街,是壹處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於壹體的旅遊文化景點。青石板鋪成的路面狹長、悠遠,宛如再現戴望舒筆下的“雨巷”。
鬥山街有典型的徽州民宅汪氏家宅,官府人家楊家大院、古私塾許家廳、世代商家潘家大院、千年“蛤蟆”古井、罕見的木盾牌坊壹“葉氏貞節坊”等等。
(5) 素有“徽州文化大觀園”之稱,是在歙縣縣城中心原徽州府衙壹帶新建的仿古旅遊城。2000年11月16日建成開園,再現了徽州城明清時期的風貌,氣勢宏大,古樸典雅,粉墻黛瓦,鱗次錯落,雕刻精美,脈傳徽州文化之神韻,新創徽派建築、雕刻之精華。“壹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走進徽園,就如走進了婉約的江南,走進了古樸典雅的徽州古城。
特產
歙縣物產豐富,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文房四寶中的歙硯、徽墨,以及被列為國家珍貴禮品的茶葉。
歙硯和徽墨
歙硯是硯中之上品,它的珍貴在於雕刻上具有徽派石雕的風格,渾厚樸實、美觀大方、刀法剛健、花式多樣。它的圖案多取於黃山勝境、新安風光、小橋流水、神話傳說、名人逸事等。歙縣還有“墨都”的雅稱,無論是鬧市還是鄉村,出售徽墨、歙硯的店鋪比比皆是,它們在店堂裏懸掛的名人字畫的映襯下,令人耳目壹新。
歙縣名茶
歙縣的茶葉產量高居全國之首。“黃山毛峰”、“頂谷大方”、“黃山綠牡丹”、“錦上添花”、“海貝吐珠”等極品名茶列為國家珍貴禮品,在國內外久負盛名。
此外,歙縣民間藝術的瑰寶“磚”、“石”、“木”、“竹”四雕亦很有特色,還有徽派盆景、版畫、漆刻,以及新興的徽州竹編、玉竹家具等,也都獨具特色。還有三潭枇杷、三口蜜桔、金絲琥珀蜜棗、徽州雪梨、問政山筍、金竹貢菊、窨茶三花等,也很有名。
名稱: 徽墨
介紹: 徽墨,中國“文房四寶”之壹。因產於古徽州府而得名。今黃山市屯溪區、歙縣兩地為徽墨制造中心。
徽墨品種繁多,有漆煙、油煙、松煙、全煙、凈煙、減膠、加香等. 高級漆煙墨,是用桐油煙、麝香、冰片、金箔、珍珠粉等10余種名貴材料制成的。徽墨素有拈來輕、磨來清、嗅來馨、堅如玉、研無聲、壹點如漆、萬載存真的美譽,是書畫家的必備用品。 墨模上由能工巧匠雕刻出名人的書畫,集繪畫、書法、雕刻、造型等藝術於壹體,成為壹種綜合性的藝術珍品。在工業制圖、裝潢美術、印刷、醫藥、描瓷等許多方面,徽墨也有廣泛應用。 徽墨制作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據《徽州府誌》記載,徽墨始創於唐末,易州(今河北)著名墨工奚超因避戰亂,攜全家南逃至歙州,看到這裏有茂密的松林和清澈見底的新安江水,便定居下來,重操制墨舊業。不久,他制出“豐肌膩理,光澤如漆”的佳墨,被南唐後主李煜視為珍寶。
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章的地球墨就是歙縣墨店的珍品。當代以來,徽墨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創新、發展、恢復了茶墨、青墨、 朱砂墨、五彩墨和古香古色的手卷墨的生產,並增添、開發了新的品種。1989年, 歙縣老胡開文墨廠生產的“超漆煙墨”獲國家金質獎。
名稱: 徽州貢菊
介紹: “徽州貢菊”是從菊花群體中選育出的優良品種,原產於歙縣金竹嶺壹帶,既有觀賞價值,又有藥用功能。據民間傳說,“徽州貢菊”原是宋朝徽商從浙江德清縣作為觀賞藝菊引進的。在壹大旱之年,有許多人得了紅眼頭痛病,有人采用鮮菊花泡水將火,十分靈驗。
以後人們經常用鮮花或菊花幹泡水泡茶,醫治目赤羞明、膽虛心燥等病。從此,這壹帶農家門前屋後廣種菊花,為了久藏又特意烘制成幹菊花,金竹嶺由此聞名遠近。清光緒年間,北京紫禁城裏也流傳紅眼病,皇上下旨,遍訪名醫良藥,徽州知府獻上徽州菊花幹,京人泡服後眼疾即愈。於是徽菊名氣大振,被尊稱“貢菊”。“徽州貢菊”的制作十分講究,鮮菊采下後,先用竹簟陰置晾幹,然後用炭火悉心烘烤,成品後的貢菊以朵大色白者為佳。“徽州貢菊”具有疏風散熱、養肝明目、清涼解毒的功能,可治傷風感冒、疔瘡腫毒、血壓偏高及動脈硬化等癥。用它調配其它藥物可以制成桑菊感冒片等成藥和菊花晶等飲料。“徽州貢菊”可以泡茶、泡酒,常飲菊花茶或菊花酒,能“清凈五臟,排毒健身”,起到延壽美容的作用。飲用過的菊花曬幹後充作枕芯,使人清涼降火,明目醒腦。
名稱: 三潭枇杷
介紹: “三潭枇杷”是我國枇杷中的壹個優良品種,因產於新安江沿岸歙縣的漳潭、綿潭和瀹潭三個自然村而得名。 “三潭”壹帶群山環抱三個大面積的深水潭,冬暖夏涼,終年雲霧縈繞,雨量充沛,為枇杷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三潭枇杷”的特點是皮薄、肉厚、汁甜、營養豐富,並以早熟優質而聞名遐邇。“三潭枇杷”有20多個品種,在國外享譽的是“大紅袍”和“光榮花”。“大紅袍”黃裏透紅,“光榮花”花蒂處長了壹個明顯的五角星。壹級枇杷每公斤只有20來個, 綿潭村甚至培植出每公斤只有10個的“枇杷王”。
營養成分除含有較多的果糖外,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17,這是壹種防癌營養素。在葡萄糖註射液問世前,我國中醫常施用枇杷汁以維持不能進食者的生命。鮮食枇杷解渴生津,利肺健胃,有益於健康。
名稱: 黃山綠牡丹
介紹: 特種工藝茶。“黃山綠牡丹”產於歙縣大谷運鄉海拔1400余米的南雲尖。南雲尖重巒疊嶂,溝壑縱橫,雲霧繚繞,雨量充沛,極利於茶樹的生長。這裏茶葉不僅芽壯葉肥,葉質柔嫩,而且由於芳草遍地,蘭花繁茂,茶葉別具香味。清明采摘茶芽,經過殺青輕揉,初烘整形、選芽、理條、裝簡、造型美化、定型烘焙等工序,壹朵朵綠色牡丹就制成了。
上等的綠牡丹茶呈花朵狀,壹芽壹葉初展,花瓣花蒂排列勻齊,圓而扁平,白毫顯露,峰苗完整。沖泡後.那壹股股帶熟板栗香氣的茶香撲鼻而來,杯中花茶或懸或沈,茶尖茶芽徐徐舒展,猶如壹朵盛開的綠色牡丹。細品壹口,頓覺清香綿綿,回味甜潤悠長。茶葉專家評價道:“黃山綠牡丹,色綠、顯毫、香高、湯清、味甜、形美,開湯後如盛開的牡丹花,既是飲用上茗,又可藝術欣賞,為茶中壹創新。”
歙縣有哪些旅遊景點
歙縣與四川閬中、雲南麗江、山西平遙並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
歙縣旅遊景點有花山謎窟、棠樾牌坊群、許國石坊、鬥山街、陶行知紀念館、南譙樓(歙縣博物館)、漁梁壩(安徽的都江堰)。
歙縣哪裏好玩
歙縣位於安徽省南部,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徽州六縣之壹,徽州文化的發祥地之壹,古代為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及國粹京劇的發源地,也是文房四寶之徽墨、歙硯的主要產地。
歙縣知名景點太多了,比如鮑家花園,徽州古城,賣花漁村,還有非常好吃的美食,比如黃山燒餅,徽州_,毛豆腐,四大名菜之壹的徽菜。
1,徽州古城
首先來介紹徽州古城:徽州古城位於歙縣的練江北岸,始建於秦朝,唐代以後成為古徽州府治所在地,湯顯祖的壹句“壹生癡絕夢,無夢到徽州”使多少人對它魂牽夢繞。古城始建於秦朝,自唐代以來,壹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縣治與府治同在壹座城內,形成了城套城的獨特風格。徽州古城是中國三大地方學派之壹的"徽學"發祥地,被譽為"東南鄒魯、禮儀之邦"。 徽州古城分內城、外廓,有東西南北4個門。此外還保留著甕城、城門、古街、古巷等。古城開放時間從上午七點到晚上八點,門票價格80,建議遊玩時間為兩三個小時。
2棠樾牌坊群。
棠樾牌坊群,位於安徽省歙縣鄭村鎮棠樾村東大道上,為明清時期古徽州建築藝術的代表作。棠樾的七連座牌坊群,不僅體現了徽文化程朱理學“忠、孝、節、義”倫理道德的概貌,也包括了內涵極為豐富的“以人為本”的人文歷史,同時亦是徽商縱橫商界三百余年的重要見證。每壹座牌坊都有壹個情感交織的動人故事。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時候,曾大大褒獎牌坊的主人鮑氏家族,稱其為“慈孝天下無雙裏,袞繡江南第壹鄉”。
3 鮑家花園
鮑家花園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地,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也是黃山市"十佳"旅遊景點,此地距古城歙縣10公裏,距市府所在地屯溪27公裏。交通便利。
與牌坊群相諧互生的鮑家花園,是以徽商私家園林為背景,以徽派盆景為主題,匯集徽派盆景藝術之精華,同時薈萃國內各流派盆景的代表作品,是壹個品位較高的盆景觀賞基地。該園占地21.73公頃,其中人工湖、盆景園各5.33公頃。展出盆景近萬缽。園內盆景品類俱全,形式多樣,玲瓏活潑。大型山水組合,有的妙趣橫生,素雅閑適,有的妖容麗姿,爭奇鬥艷。樹樁盆景神態萬千,奇特自然,山石盆景蒼勁拙樸,氣勢磅礴,儼如壹座盆景藝術博物館,置身園中,水光瀲灩,花木成趣。
4,漁梁
漁梁是徽商盛興數百年的重要水路碼頭,至今還保存著古代街衢、水埠和碼頭的原始風貌,是徽商外出經商往返的必經之路,漁梁古街依山傍水,整個街道用清壹色卵石有序鋪就,恰似魚鱗,又因古街形似鯉魚,故又稱“漁鱗街”。漁鱗街蜿蜒壹公裏,兩邊店鋪林立。古祠堂、古民居、古寺廟隨額街可見,排列井然,號稱江南第壹水街。 主要景點有“千年古壩”——漁梁壩,明代紫陽橋,新安第壹關,還有壩祠,巴慰祖紀念館,李白問津處等
5,雄村
原名洪村,元末曹姓人入遷,取《曹全碑》中“枝分葉布,所在為雄”句改名為雄村。距今已有800多年的久遠歷史。雄村青山環抱,竹林掩翳,清碧新安江水傍村流淌,是壹塊鐘靈毓秀、風光旖旎的風水寶地。這裏是聚族而居的壹色曹姓,歷代名臣輩出,確實“所在為雄”。而他們升入仕途都起步於村中的竹山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