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78年上將鄧華重病,彭德懷前妻去看望:這是彭老總留給妳的遺物

78年上將鄧華重病,彭德懷前妻去看望:這是彭老總留給妳的遺物

1978年,彭德懷元帥終於平反了,他的追悼會也終於召開了,這時距彭元帥的去世已經四年了。

追悼會結束後,有壹位頭發花白的軍人遲遲不願離去,他呆呆地望著彭德懷元帥的遺照,滿臉淚痕,喃喃道: “彭老總,妳怎麽就這麽走了,我們都十八年沒有見面了。”

參加完彭老總的追悼會,極度的悲痛讓年近七旬的鄧華病重住院了,在他住院期間,彭德懷的前妻浦安修去看望他,並帶給他壹件物品 : “鄧華,這是彭老總留給妳的遺物,四年了,我終於完成他的遺願了。”

彭老總和鄧華 雖然都是湖南人,但在解放前卻因分屬不同的作戰部隊,從來沒有見過面,只是聽過對方的名字。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了。

而後,由於美國的介入,朝鮮戰火壹度燒到了我東北邊境, 朝鮮戰爭局面日益越嚴峻無奈向我國求助

中央為此召開了會議, 商討是否要出兵朝鮮 ,經過反復討論權衡利弊,最終以多數人同意通過: 我國出兵朝鮮,抗美援朝

毛主席建議先 組建東北邊防軍 ,隨時做好入朝作戰的準備。

軍委在經過詳細的商討後,決定調十三兵團的三十八、三十九、四十軍北上布防,而此時十三兵團的司令員是黃永勝,但在林彪等人的建議下, 軍委同意了臨陣換將 ,鄧華被調為十三兵團司令員,而鄧華也因此有了和彭德懷合作的機會, 二人也由此成為了生死之交

在入朝作戰前,彭老總奔赴沈陽召開了首次誌願軍赴朝籌備作戰會議,在會議上,彭老總宣布了軍委的戰略決定: 軍委要求先派兩個軍過江,其他部隊後續陸續入朝

會議結束時已是後半夜了,此時的鄧華沒有絲毫困意,他對軍委的決定有異議,因為他早就做過研判,鑒於我誌願軍從人員數量到軍事裝備與聯合國差得不是壹星半點,如按軍委指示,入 朝先頭部隊壹旦被聯合國壓制 ,後續軍隊再入朝將是很困難的事情。

鄧華思慮再三決定立刻去找彭老總,雖然他知道 彭老總脾氣暴躁,壹急就會罵人,但為了戰局,他寧可冒著被罵的風險也要去向彭老總說明利害關系。

當鄧華敲開彭老總的屋門,忐忑不安地向彭老總講出他的想法和建議時,彭老總眼睛壹亮,連連點頭,說: “妳的建議很好,我立即向軍委匯報。”

次日,彭老總就收到了主席的回復 :同意。

事實證明鄧華對戰場的研判是十分準確的,誌願軍按照鄧華的建議順利入朝。在事後,彭老總當眾誇贊鄧華說: “鄧華不錯,有頭腦,考慮事情比較全面,準備工作做得也很詳盡。”

而鄧華自此也 對彭老總改變了看法 ,他沒想到彭老總能如此虛心接受下屬的意見,不擺老資格,不固執己見。

在入朝作戰期間,彭老總對於鄧華出眾的軍事才能越來越欣賞,同時與這位小自己壹輪的小弟相處也越來越融洽,而鄧華對於彭老總這位禮賢下士的老將、老大哥也是越來越敬重。

二人已經在 不經意間成了情誼深厚的好朋友、好戰友

每當在戰場上遇到危險的時候,彭老總便會著急地問身邊的警衛: “鄧副司令員在哪裏?他沒事兒吧!”

同樣的,在遇到空襲等危險時,鄧華第壹時間想到的是: “彭老總呢?進了防空洞沒有。”

這時的鄧華飛奔的方向肯定是彭老總的指揮部,他要先確認彭老總是否已安全撤離。

很多了解彭老總的人都知道: 彭老總是個暴脾氣 ,他要是發起火來可 不管妳是誰是什麽職位,甚至不管是在什麽場合

很多將領可都領教過老總的暴脾氣,但 鄧華卻從來沒有被彭老總兇過

彭老總 充分信任鄧華優秀的軍事指揮才能 ,而對鄧華謙遜、不爭名奪利的性格也是特別的贊賞。

自入朝以來, 鄧華和彭老總配合得很默契 ,在朝鮮戰場上戰果很是輝煌。

後來,軍委派陳賡和宋時輪加入朝鮮戰場,這兩員老將可都是我軍中 聲名遠揚的老資格

鄧華覺得跟這兩名老將比,自己還是資歷淺了些, 自己應該把第壹副司令員的位子讓出來

鄧華經過再三考慮,在壹次和彭老總吃飯時說: “彭老總,您看司令部的位子,是不是應該做下調整?”

彭德懷當然知道鄧華說的意思, 但並沒有搭話

鄧華又接著說: “ 論資歷,應該讓陳賡擔任第壹副司令,

話還沒說完,彭老總就打斷了他,說: “這些軍委會安排好的,妳放心幹好自己的工作就好。”

可讓彭老總沒想到的是, 鄧華竟然直接給軍委發電報自請降職 ,彭老總立即給軍委去電: “鄧華職務不能變。”

最終,軍委還是采納了彭老總的意見, 鄧華仍擔任誌願軍第壹副司令

由此可以看出彭老總對鄧華才能的絕對認可和信任,而之後彭老總因為病重回國,臨走前他 極力推薦鄧華接替他在誌願軍的職務 ,全面主持在朝的工作。

鄧華沒有辜負軍委和彭老總的期望,最終,在1953年7月,以美軍在停戰協議書上簽字 宣告了我國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抗美援朝勝利了,此時的彭老總在中央軍委任職,負責中央軍委日常工作。

而鄧華被派到東北軍區擔任重要職務,這對在朝鮮戰場配合默契的搭檔雖然不在壹地, 但二人並沒有因此而斷了聯系變得生分

鄧華任職副總參謀長期間曾出訪過東歐壹些國家, 南斯拉夫總統 了解到鄧華愛吸煙,就特意送給鄧華壹個金色煙盒留念, 鄧華對這個煙盒愛不釋手

鄧華回國後,立刻就把這個金色的煙盒送給了彭老總,他知道彭老總不抽煙,但是他 想把自己心愛之物送給摯友 ,彭老總也很開心的收下了這個禮物,因為這是 好朋友送的,意義非凡呀!

然而,1959年的廬山會議使這兩位好友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彭老總自廬山會議後受到了嚴重的打壓排擠,被免去國防部長,而為 他仗義執言的鄧華也被撤職,並被迫離開了心愛的部隊 ,被安排到四川任副省長。

這壹走,兩位老友生前就再未見過面。

不是不想見,而是兩位老友都怕再連累對方,不敢見。

1965年,彭老總終於被允許重新工作了,但是還是要離開北京,去成都負責三線建設工作。

雖然是離開了北京,但彭老總卻是非常高興的,因為 多年未聯系的老友鄧華目前應該就在成都

來到成都後,彭老總 沒敢明目張膽地去打聽鄧華的住址 ,畢竟現在還是特殊時期,不能給老友惹麻煩。

但無巧不成書,彭老總在壹次去理發店理發時竟然碰到了曾經的誌願兵戰士,而 這名誌願兵恰巧知道鄧華的住址

據彭老總的警衛員回憶:那天,彭老總理發回來後,開心得像個孩子,他火急火燎地讓人去買成都地圖,拿到地圖後戴著老花鏡的彭老總仔細的在地圖上查找著,突然彭老總往地圖上壹個地址畫了個圈,並興奮的大叫: “哈哈,我終於找到妳了,六年了,我想妳呀,老夥計。”

從廬山會議後,警衛員還從來沒見過彭老總這麽開心過。

彭老總告訴警衛員 : “晚上有行動。”

當天晚上天空竟然下起了雨,彭老總 壹刻也抑制不住想見老友鄧華的心 ,堅持冒雨也要去。

在警衛的陪同下,彭老總口罩、帽子捂得嚴嚴實實地出門了。

當他們冒雨步行了半個多小時到達鄧華居住的小樓時,彭老總停住了腳步, 他定定地望著二樓壹間照著燈的房間 ,那個房間的窗戶上能看到壹個人的身影,那個人壹會兒站起來在房間裏走來走去,壹會又坐到桌前好像在寫什麽,彭老總興奮的還不忘壓低聲音對警衛員說: “妳看,那就是鄧華。”

壹邊說著聲音已止不住哽咽起來。

警衛員趕緊說: “老總,我去敲門。”

彭老總低沈又有些失落地說: “不用了,我看看他就已經心滿意足了,不能再給他惹麻煩了。”

就這樣,彭老總就這樣望著窗戶上的身影,直到房間的燈滅了,才戀戀不舍地回到了自己的住處。

其實,鄧華也做過和彭老總壹樣的事情,他曾經躲在彭老總上班的必經之地,就為了看老總壹眼。

兩位老友的心是互通的,彼此都不願給對方添麻煩。

1974年,彭老總在北京去世了,而遠在四川的鄧華對此卻毫不知情。

1978年,中央為平反後的彭老總舉行了追悼會,鄧華參加了老友的追悼會,他久久地凝望著老友的遺照不願離去,為自己沒能送老友最後壹程感到愧疚遺憾。

回去後,悲傷過度的鄧華就病倒了,病重的鄧華在醫院見到了前來看望自己的彭德懷的前妻 浦安修 ,她交給鄧華壹樣東西,說: “這是彭老總留給妳的遺物,四年了,我終於完成老總的遺願了。”

這個長達四年才到鄧華手中的遺物,就是鄧華當年送給彭老總的心愛之物: 金色煙盒。

鄧華沒想到,這麽多年了,期間還經歷了長達十年的特殊時期, 老總竟然還保留著這份特殊的禮物, 這說明老總把他和鄧華的友情看的比任何東西都重。

1980年7月3日,鄧華在上海去世了,在他彌留之際,他手裏還緊緊攥著 彭老總留給他的遺物-那個金色煙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