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秦律》之 為吏之道,,求達人直譯!!

《秦律》之 為吏之道,,求達人直譯!!

從《為吏之道》看秦人所講的“道德”

《秦墓竹簡》中有壹冊叫做《為吏之道》的書,專講吏的職業道德、職業操守。現將有關文字摘引於下,並作些譯介。

(壹)“凡為吏之道,必精潔正直,慎謹堅固。審悉無私,微密纖察,安靜無苛。審當賞罰,嚴剛無暴,廉而毋刖。毋復期勝,毋以憤怒決。寬裕忠信,和平毋怨,悔過勿重。慈下勿淩,敬上勿犯,聽聞勿塞。”(做官吏的基本要求是:精細謹慎、正直頑強,無私善察,賞罰確當,有棱角,有原則,但不要輕易傷害別人。 不要總是期求壓倒別人;不要在感情激動時作重大決策。不要重復犯過的錯誤。對下級要撫愛勿淩辱,對上司要敬重,不能偏聽偏信,閉目塞聽。)www.findart.com.cn

這裏說的是為官原則、為吏規範。如能做到了,自然合乎國家的需要。至若“忠信”、“慈下”、“勿犯上”之類,看來很似儒家的慣用語,其實,法家才真正提倡絕對的“忠君”、“敬上”,而嚴厲懲處任何違背“綱常”的言行。儒家講“不遷怒”、“不二過”,是對人的道德修養的提倡;而這裏講的“悔過勿重”、“毋以憤怒決”,則完全出發於法律責任的考慮。這是很不相同的。至於“審悉無私,微密纖察”之類,在秦人“輕罪重罰”的總體氛圍中,只是意味著對社會成員的嚴密監控,意味著官吏需嚴肅職守。www.findart.com.cn

(二)“審知民能,善度民力;勞以率之,正以矯之。反赦其身,止欲去願。”(準確把握百姓的能量、能力,準確測算百姓的實有力量。統領他們去為公勞作,以國家法律來矯正其行為。肉體上要寬待他,精神上要控制他。)

本節不能光從字面上看,要與秦始皇的政治實踐相聯系。當年,秦始皇稱帝,僅僅十壹個年頭,修長城、築馳道、開靈渠,平毀六國城寨,開發嶺南地區,還修驪山墓、制兵馬俑……不知耗費了多少民力!他本人是怎麽“審知民能”的呢?據考,當時全國人口不超過三千萬,工具很簡單,但奇怪的是,這些浩大工程都壹壹按期按質按量完成了。秦皇是怎麽“善度民力”的呢?原來,《秦律?工人程》、《效律》中都有規定:秦皇將工程總體先逐級分解,每段任命壹位“度者”(總工程師、工程師),由“度者”提出工程計劃書《爰書》,計算出用工用料用時用財及其質量指標等,逐級核定,匯總上報,最終由始皇親自審批,再以《命書》形式下達任務,然後按計劃考核。所建工程凡無故提前或誤期者都要受罰。如壹年內墻垣坍壞而質量不合格者,必須推倒重來,由“度者”負行政責任,由工程參與人員負工時責任。懲罰是嚴酷的。此外,秦皇又制定了《中勞律》,規定國家各級官員吏役,每人每日有法定工作量,完成壹個定量即記壹個“積勞日”,定期考核評比,優者“賜勞”壹日、壹旬、壹月不等;劣者“罰勞”壹月、壹旬、壹日不等。壹年結算,三年考評,作為升遷留任或降職去職的法定依據。始皇對自己也嚴格要求,每天工作“不中程不得休息”,非常辛苦,所以他51歲時壹中暑就去世了。——這麽壹想,《為吏之道》所要求的“審知民能,善度民力”“勞以率之,正以矯之”雲雲,就絕不是壹般的泛泛號召、而是壹項明確的法定要求了。註意:“可操作性”是法家主張的傳統特色,壹切道德要求也都能以相應的法律來保障其落實。對於以下文字,我們都應作如是觀。www.findart.com.cn

(三)“中不方,名不彰;外不圓,禍之門。”“審耳目口:十耳當壹目。”“毋窮(動詞,下二句同)窮,毋矜(自傲)矜,毋衰衰。”“臨財見利,不取茍富:臨難見死,不取茍免;欲富太甚,貧不可得;欲貴太甚,賤不可得。毋喜(獻媚)富,毋惡(憎惡)貧。正行修身,過(過失)去福存。”——對自己要講原則性,說什麽是什麽;對別人則需講點靈活性,否則辦不成事。百聞不如壹見,秦皇很強調躬行親歷,不許以耳代目。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度”,過分了就會走向反面。www.findart.com.cn

對各級官員吏目的“職務守則”,秦始皇是壹再告誡的。他說:“天下已定,法令出壹,百姓當家則力農工,士皆學習法令辟禁。”執法者必須明法,必須懂得自己的職責條例與行為規範。“吏有五善,壹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無謗,三曰舉事審當,四曰喜為善行,五曰恭謹多讓。五者畢至,必有大賞。”他又說:“吏有五失,壹曰見民倨傲,二曰不安其朝,三曰居官善取,四曰受命不僂(接受任務後,不肯立即躬行),五曰安家室,忘官府。五者居壹,必受懲處。”——這段告誡明白如話,今天看來,註入我們時代的理解,恐怕也還不失其警示作用。此外,在《秦律》系列中,還有《內史雜》之類,要求內史等職官,首先要明確自己的職權。另有《成相辭》等書,更是法吏們人人所必備、人人所應知、人人所應會的東西。www.findart.com.cn

秦代道德規範是以刑法做後盾的。《秦刻石》中,甚至還規定“夫為寄豭(公豬,喻指奸淫),殺之無罪。妻為逃嫁,子不得母”。還有“有子而嫁,背夫不貞”之類的條教。這些,便規範著壹般百姓的行為模式。

本文來自: <a href=/565c758bff208a6899b7116315a73a78e86d5c50339d1768eb4ac94dc0c404ed-8-showorder.html?key=%E7%A7%A6%E6%B1%89%E5%88%BB%E7%9F%B3 target=_blank>www.findart.com.c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