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鯉是代指壹切跟好運相關的事物:如有好運的人,或可帶來好運的事情。2018年12月3日,錦鯉被《咬文嚼字》公布為2018十大流行語。12月19日,詞語“錦鯉”入選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的“2018年度十大網絡用語”。
錦鯉,本是壹種高檔觀賞魚,極富觀賞價值,深受人們喜愛。原本特指花色漂亮的幾種鯉魚。由於它們往往價格不菲,外加名稱象征有余(富足),自古深得富貴人士喜愛。而這種多被富人飼養的動物,反過來也使得其更加具有富貴,幸運的含義。
擴展資料
其實,從原始社會起,人們就開始了對魚的崇拜。仰韶文明的發源地西安半坡遺址,曾出土大量以魚為紋樣的彩陶,最著名的就是人面魚紋彩陶盆。
到了春秋時期,鯉魚已經非常受人歡迎和喜愛。孔子的兒子之所以叫做孔鯉,就是因為在他出生時,魯昭公賜予孔子壹尾鯉魚,孔子感到非常榮幸,就給兒子起了這個名字。
從漢代開始,鯉魚不僅成饋贈佳品,還顯得非常有文化格調。漢代蔡邕《飲馬長城窟行》雲:“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古人的這種“腹中寄書”,跟如今轉發錦鯉時配上壹些轉發語不謀而合,這也是所謂“魚書”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