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毅是壹名在舊軍隊裏成長起來的黨員。他出生於清末的1907年,家鄉遼寧金縣那時已經淪為日本的殖民地。只 讀過兩年小學,又幹過幾年學徒工,憑著壹腔愛國抗日的熱情,參加了張作霖的部隊。當二等兵,進教導隊,刻苦學習,發奮向上,他逐漸成長起來。
在東北軍的講武堂畢業考試時,兩千余名畢業生中成績名列第壹。張學良獎給他壹塊懷表和壹把指揮刀。後來,在東北軍軍制改革時,部隊刊物懸賞征集“標準連長”方案,他的應征文章又獲第壹名,張學良又獎給他壹支新式派克筆。就是靠著這樣努力,他從壹個士兵,步步晉升,當連長,當營長,到1936年“雙十二”事變,張學良、楊虎城對蔣介石發動兵諫時,他已經是團長。
張學良親口對他說:“妳是東北軍中最年輕的團長,以後在他們中間蹦達蹦達吧!”這期間,他結識了在東北軍中任軍長秘書的中***地下黨員劉瀾波,多次傾心交談,使他對當時的形勢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對蔣介石的“安內壤外”,壹心剿滅***產黨,特別是把東北軍調到西北來打紅軍,不抵抗日本人的政策也看得更清楚了。抗日愛國的熱情,越發促進了他對蔣介石排斥異己的腐敗政策的仇恨。
1936年9月,在他擔任東北軍二六七團團長時,為紀念“九壹八”國恥日,動員部隊抗戰,帶領團隊武裝遊行,高唱救亡歌曲,批駁“攘外必先安內”的謬論。這些行動遭到國民黨頑固分子和特務分子的忌恨。國民黨派在團裏的壹個少校政訓員,為了破壞抗日宣傳,撕下團歌詠隊出版的抗戰宣傳壁報,企圖拿它到上司那裏報功,被萬毅當場從身上搜出。萬毅怒不可遏,伸手打了他壹記耳光。這可不得了了。萬毅怒打政訓員的事,很快被報告到蔣介石那裏。蔣介石對張學良說:“妳們有個團長很反動,打政訓員!”張學良當時回答說:“委員長交給我辦吧!”把他保護了下來,沒有處理。可是,萬毅這個人,這筆帳,蔣介石卻悄悄地記了下來,盡管那時他不過是壹個距離高官厚位還很遠的團長。 1938年1月,萬毅改任667團團長(前身是627團),3月奉命進駐連雲港,團部駐在新浦。此時,中***長江分局將從高密撤出的抗日遊擊隊80余人派到該團,成立112師黨的工作委員會。1938年3月11日,由張文海、谷牧兩同誌為介紹人,在新浦隴海公寓舉行了入黨儀式,正式通過萬毅為中***特別黨員,不參加組織生活,只和工委書記保持聯系。
隨後,萬毅配合工委積極對部隊進行思想改造,團部創辦了《火線下》小報,成立了團宣傳隊,開展抗日救亡教育,並將原來任627團團長時創作的團歌改稱為《667團團歌》,這首歌慷慨激昂,對部隊鼓舞作用很大。所有這些工作對部隊從政治素質上開始向革命軍隊轉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時和早已在第667團開展工作的呂誌先取得聯系***同開展工作。之後,第667團的各個營先後成立了黨支部。在師工委和萬毅的努力下,第112師尤其是第667團的許多中下層軍官紛紛加入了中國***產黨,該團官兵的抗日熱情十分高昂。
1938年4月,日偽軍開始從贛榆縣柘汪海口登陸,然後迂回到日照的碑廓、巨峰壹帶,對連雲港形成了威脅。5月2日,萬毅奉命率第667團對強占碑廓鎮的偽軍劉桂堂(劉黑七)部發起進攻。劉桂堂部所在地有壹道3丈高的圍墻。團長萬毅命令山炮連用炮轟垮圍墻。炮響過後,圍墻轟然倒塌,炮聲還未平息,萬毅團長便率領步兵發起了沖鋒,偽軍不支,匪首劉桂堂帶少數人逃竄。
萬毅團長率部乘勝追擊。在濤雒鎮和偽軍張宗援部再次發生激戰。萬毅團長如法炮制,先轟數十炮,然後步兵沖擊,騎兵從四面包抄圍剿,僅用半天的時間就結束了戰鬥。連雲港保衛戰初戰告捷,萬毅率領的第667團官兵士氣大振。萬毅團長率部返回連雲港並駐防在孫家山壹帶,準備迎擊日本侵略軍的登陸進攻。
1938年5月20日黎明,日軍開始在連雲港強行登陸,萬毅身先士卒,親臨前線,率部抵抗,這壹仗是667團單獨進行的。當時,敵人利用晨霧,出動數艘汽艇,在飛機的配合下,200多名陸戰隊員強行登陸,667團隨即進行阻擊,機槍、步槍、手榴彈壹起上,打得敵人不敢擡頭。日軍又用飛機對東北軍陣地猛烈掃射轟炸,組織了壹次又壹次沖鋒。戰鬥進行到傍晚,敵人利用它海空優勢突破東北軍第壹營陣地。667團官兵壹面用密集的炮火阻止敵人繼續向前,壹面組織力量連夜發起反突擊。萬毅命令三營利用夜幕,悄悄插進敵營,與敵短兵相接,手榴彈、刺刀並用,敵人沒有防備,面對突然襲擊,雖負隅頑抗,但已無招架之力,被打得丟盔卸甲,倉皇奪路而逃。
孫家山壹仗激戰壹晝夜,打退了日軍的多次進攻,並殲敵三四十人。日軍在孫家山的進攻失敗後,轉而沿鐵路向西企圖迂回後雲臺山。第112師偵知日軍意圖後,在廟嶺附近設伏。1938年6月18日拂曉,第112師的3個營在廟嶺痛擊日軍,日軍傷亡300余人,被迫返回原陣地。1938年7月8日,日軍又企圖在墟溝登陸,遭到了同樣的下場。
1938年8月2日,日軍出動艦艇40多艘,載千余人、炮五六門、飛機4架,瘋狂向雲臺山大桅尖發動進攻。駐守大桅尖的是守軍第672團,第667團作預備隊,設防在師部附近待命。日軍憑借武器先進,海空炮火輪番轟擊,敵軍冒死硬沖,激戰壹天,大桅尖陣地被敵人攻占。第112師師部立即發出緊急命令,命第667團立即從預備隊轉進戰鬥崗位,協助第672團奪回大桅尖。第667團馬上運動至右翼與第672團取得了聯系,迅即向敵軍的右翼發動猛烈攻勢,打得敵人措手不及,倉猝應戰後龜縮起來。之後,萬毅團長和第672團團長白喜祿商定,午夜3時,由第672團從正面攻擊,第667團從側翼奇襲,同時發動攻擊。第672團從正面開始攻擊,敵軍急忙組織火力反擊。萬毅團長趁勢率領第667團又從側後殺來,與日軍展開了肉搏戰。日軍兩面受敵,招架不住,慌忙奪路向山下奔去。第667團從背後架起機槍猛烈掃射,敵人的傷亡比孫家山戰鬥更慘,日軍拖著壹具具屍體狼狽而逃,武器、彈藥、帳篷、油桶等軍用物資丟得漫山遍野。敵人傷亡慘重,終不能從連雲港登陸。連雲港保衛戰取得了初步勝利。日本軍方也不得不承認進攻連雲港“使海軍吃盡了苦頭”,當時的國民黨《中央日報》在頭版報道說:“守衛雲臺山部隊堅如鋼城,固若金湯……”而在連雲港保衛戰中率軍英勇殺敵的萬毅團長也威名大振,“不怕壹萬,就怕萬壹(毅)”的歇後語也在連雲港壹帶流傳開來。 萬毅在“二.壹七”事件中被國民黨反動派囚禁,東北軍第111師的進步勢力也遭到反動勢力的猖狂圍攻。1942 年7月,按照蔣介石的命令,國民黨魯蘇戰區軍對萬毅開始了所謂的軍事法庭會審。首席軍法官是魯蘇戰區軍法副分監李文元,壹壹壹師軍法處長侯小魯參加。他們兩人煞有介事地擺出壹副威嚴的神態。
壹開庭,李文元便宣布:“奉中央指示,今天審判妳萬毅以下幾條罪行:壹是通日本帝國主義;二是‘雙十二’事件的從犯;三是奸黨嫌疑。”這三條下來,哪壹條當時都可以置萬毅於死地。李文元壹說完,萬毅反倒心中有數了,原來妳們用盡心機,就只能羅織這樣的“罪名”!於是,他當堂怒斥這兩個家夥。
萬毅說:“說我通敵,妳們有什麽證據?妳們說,妳們良心過得去嗎?我萬毅蒙張漢卿將軍壹手栽培,方成為壹名堂堂正正的東北軍軍官。抗戰以來,我經歷過壹些重要的戰役戰鬥:奉命星夜南渡長江,率六七二團堅守江陰要塞;搶渡鎮江,參加保衛南京血戰;率六六七團激戰蘇北魯南,多次殺敵立功;與常師長壹起剪除繆賊,堅決抗日,等等。上述壹件件,壹樁樁,我自覺無愧於東北父老鄉親,無愧於中華民族,無愧於多災多難的偉大祖國。妳們說,這些仗,壹次是與日本鬼子通了消息?如果通了信息,能取得勝利嗎?再說,妳固然可以隨便誣蔑我,可妳對得起參加過這些戰鬥的官兵們嗎?他們中不少人已為國為民族英勇捐軀,長眠於九泉之下,有的則終身致殘,生計艱難。妳血口噴人,對得起先烈和傷殘人員嗎?”
李文元被萬毅駁得張口結舌,氣急敗壞地壹拍桌子:“罪狀上有這壹條,我不能不問!”萬毅立即緊追駁斥:“照這樣說來,妳是奉上峰旨意來問我的,我可不怪罪妳,可妳身為主審官,總得想壹想,找壹找證據吧?”
李文元自知理虧,不再回第壹條,又問第二條:“‘雙十二’事變,張學良劫持領袖,他是主犯,妳是從犯。”萬毅反駁道:“‘雙十二’事變促成全民族抗戰,是功是過後人自會評說。至於說到劫持領袖,我當時不過是壹個小小的團長,豈有資格參加決策?咱們於總司令當年已是人所***知的五十壹軍軍長,甘肅省政府主席,請問,我是個團長,若算從犯,那麽於總司令該算什麽?”
李文元又是個張口結舌。他接著問第三條:“妳是奸黨嫌疑!”萬毅大笑壹聲,反唇相譏:“妳有什麽證人,盡快找來,我願與他對質!”李文遠說:“用不著找什麽證人。八路軍到處貼標語、撒傳單,為妳鳴冤叫屈,他們要營救妳不是很明顯嗎?”萬毅駁斥道:“能這樣推論嗎?我乃東北講武堂第九期畢業生,遵從張漢卿公教誨,抗日救國,披甲還鄉。***產黨、八路軍主持公道,貼標語、撒傳單表明他們贊揚正義,妳們怎麽能用他們的行動來給我羅織罪名呢!”
壹番辯論,弄得審判席的軍官們十分尷尬,實際上“審判者”變成了“被審判”,只得草草收場。過了幾天,即1938年8月2日,軍法會第二次開庭,他們作不出什麽新的文章,依然是重復那三條“罪狀”,並且宣布審判終結。 1942年8月2日上午,國民黨魯蘇戰區軍事法庭對萬毅的第二次審判結束,雖然沒有宣布判刑結果,但是,從他們草草收場的情形來看,這所謂“審判”的過程已經走完,下壹步自然是遵照他們委員長的“電諭”要執行“處決”了。
“不能再坐以待斃了,要立即行動!”從審判法庭上回來,萬毅暗暗地下定了這個決心。在監禁著他的這座農家小院裏,憑著軍人觀察地形的富有經驗的眼睛,萬毅已不止壹次地掃描了辦室和院內的情況:門口有哨兵,並不算太高的圍墻,只要有壹條繩子和幾個木楔,便可悄悄地翻過墻去。墻外就是壹片綠蔥蔥的玉米地。暗夜裏,鉆進玉米地,直奔西南方向,那裏,並不太遠,幾十裏外,就是遊擊區,再過去,就是八路軍控制的地區了。
終於,太陽落山了,天黑下來了。好容易熬到夜裏十壹點鐘左右,萬毅吹熄了蠟燭,佯裝上廁所。
這時,他看看哨兵沒有動靜,就把預先準備好的木楔插進圍墻的石縫裏,拴上繩子,攀過圍墻,順著繩子下到圍墻交外邊的地下。他平抑了壹下自己的情緒,冷靜地看了壹下周圍的環境,辨別了方向,就順著玉米地,沙灘,三步並成兩步地壹口氣跑出十多裏。突然,面前橫著壹條小河,河水沒膝。他來不及脫衣,穿著長褲就趟水過河。
壹上岸,發現岸邊架著幾支槍,有幾個當兵的睡得正香。右側有壹個哨兵在打火抽煙,身邊那條狗也“汪汪”地吠叫了幾聲。怎麽辦?他心壹橫,索性大大方方地迎著哨兵繼續向西北方向走去。那哨兵以為是自己人起來解手,沒有吭聲。他直穿而過,進了玉米地,迅速地走下去。
天亮後,估計已經到了遊擊區,見到壹個起早放羊的小孩,問清了村子裏沒有住軍隊,這才放膽進到村子裏,找到了村長。他對村長說:“我是於學忠總部的高級參議,有件秘密工作,要找八路軍聯系,妳知道他們的駐地,找個人把我送去!”村長見他軍裝穿戴還算整齊,戴著眼鏡,胸前還挎著望遠鏡,雖然軍褲上有涉水的痕跡,也還不像落荒而逃的人。便派了個人,牽著壹頭小毛驢來,吃過晚飯後送他上路。走了不久,便來到八路軍山東縱隊二旅六團三營九連駐地。連長壹聽來者是在這壹帶早就有名的萬毅,馬上派戰士把他送到團部。團政委王建青接待了他。備飯,安排住處。與此同時,又迅速向中***山東分局匯報,分局很快派人來迎接。於是,他終於成功地逃出牢籠了。
就在這個時候,壹壹壹師常恩多師長病重,在病榻上寫下指令交給郭維城:“務要追隨郭維城,貫徹張漢公主張,以達殺敵鋤奸之大欲。本師官兵須知。”1938年8月3日,壹壹壹師傳出了萬毅越獄的消息,引起極大震動。郭維城和當時在壹壹壹師的壹批革命力量采取行動,宣布:擁護三民主義、國民政府蔣委員長,反對以三民主義名義破壞東北軍;二實行抗戰建國綱領;三聯合壹切抗日部隊壹致對外;四堅持殺敵鋤奸。部隊在向八路軍駐區靠攏開進途中,1938年8月9日淩晨,師長常恩多病逝。
按照當時的各種情況,中***山東分局迅即派萬毅等人回到壹壹壹師,開展工作。到當年12月,在幹部會上,萬毅被選任新壹壹壹師師長。在他的具體主持下,壹壹壹師按照黨的指示,逐步改造成為人民軍隊,後來改編為八路軍濱海支隊。抗戰結束後這支部隊“打回老家”,渡海進入東北,後來與兄弟部隊合編為東北野戰軍壹縱隊,萬毅任縱隊司令員。這支部隊在東北解放戰爭中,四戰四平,三下江南,會戰遼西,入關南下直打到廣東廣西。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同美軍較量,被譽為“萬歲軍”,即聞名全國的第三十八軍。 1948年11月2日,沈陽解放,標誌著東北全境解放。此時,中央軍委命令東北野戰軍總部率部入關,會同華北軍區部隊,實施平津戰役。
自從九壹八事變之後,壹心想“打回東北老家”的萬毅思忖:“自己是東北人,野戰軍要入關,東北也還要有部隊的,上級會不會把自己留在東北呢?會不會不讓自己隨野戰軍入關呢?”於是,萬毅專門給東北野戰軍總部發了壹封電報:“我要求隨野戰軍入關,在解放全國的作戰中繼續鍛煉自己,希望組織上考慮安排留東北的軍事幹部人選時,不要考慮我。”東北野戰軍總部接到電報後,回電稱:“沒有留妳在東北的打算。”
萬毅接到電報後,便安心地組織五縱入關的各項準備工作。11月5日,萬毅和劉興元奉命率五縱向遼寧義縣開進。在義縣休整期間,五縱接到命令,五縱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二軍,萬毅任軍長,劉興元任政委,轄壹二四師、壹二五師、壹二六師。萬毅成了人民解放軍四十二軍首任軍長。
12月初,四十二軍接到命令,從義縣向河北薊縣、三河壹帶集結。1938年12月12日,四十二軍在萬毅和劉興元指揮下,到達指定位置,傅作義部望風而逃,大部逃往北平。萬毅果斷命令部隊,晝夜奔馳,最後占領了南口、八達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搶占了戰役要地豐臺,隔斷了傅作義部北平與天津之間的聯系。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2月底,萬毅接到中***中央通知,到河北平山縣西柏坡參加中***七屆二中全會。接到通知後,萬毅有點緊張,他是舊軍隊出來的,從未見過毛澤東,不知道見面後會出現怎樣的局面。3月初,萬毅到了西柏坡,第壹次見到了毛澤東。毛澤東簡單問了壹下路上的情況後,話題轉到萬毅的姓上。毛澤東風趣地問:“萬毅同誌,妳說百家姓裏,除了姓伍的,姓陸的,姓千的,姓萬的之外,還有什麽姓與數字有聯系呀?妳姓萬,是不是在這方面有所研究啊?”
這壹問,讓參與會見的人都笑了,萬毅緊張的心情也松弛下來。萬毅說:“不知道,數字姓氏,主席講的,我還是頭壹次聽說,過去從沒有作這方面的考證。”第壹次見面就這樣輕輕松松地過去了。
在西柏坡開會,工作、學習和業余活動安排得井然有序。每到吃飯的時候,大家進餐廳,湊夠十人就開壹桌,座位並不固定,誰來誰吃,邊吃邊談,很是活躍。有壹次,萬毅去晚了點,許多桌都沒空位了,正好毛澤東邊上還空壹個位子,萬毅沒有更多考慮,就擠到那裏坐下了。毛澤東看了看萬毅,邊吃面條邊開玩笑說:“萬毅同誌,妳可算是張作霖的‘余孽’呀!”萬毅說:“主席,我不能算是張作霖的‘余孽’,張作霖的‘余孽’應該是張學思。”毛澤東問:“張學思現在在什麽地方?”萬毅說:“張學思現在在遼寧省當主席,還是東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毛澤東說:“那還不錯呀!”萬毅說:“張學思曾對我講過,他是學軍事的,現在幹的不是他學的那壹套,希望能到部隊工作。不過,這也可能是他個人謙虛。”毛澤東說:“好哇,那就回到部隊來幹,那容易。”後來,張學思果然回到部隊工作,當了海軍副參謀長。
中***七屆二中全會後,萬毅回到四十二軍。4月,中央軍委命令萬毅為第四野戰軍特種兵部隊司令員,四十二軍軍長由副軍長吳瑞林接任。
1952年3月,萬毅調到北京俄文學院,準備學習半年俄文後,到蘇聯去學習炮兵。8月,成立了第二機械工業部,總政治部主任兼總幹部部部長羅榮桓找萬毅談話,讓萬毅去當副部長,負責軍工生產。1953年5月,總參謀部成立兵器裝備計劃部,萬毅被任命為部長。萬毅是裝備部首任部長,他在這個崗位上壹幹就是6年。
1955年9月,萬毅被授予中將軍銜。1959年夏,萬毅因壹個簡短發言,成了“彭德懷反黨集團重要成員之壹”,被撤銷了黨內外壹切職務。1977年7月,鄧小平就萬毅的情況作了批示:“既無政治歷史問題,就應作恰當安置,他過去有貢獻。”1977年10月,中央軍委任命萬毅為總後勤部顧問。1979年11月2日和1980年11月15日,總政治部兩次發文,宣布摘掉扣在萬毅頭上的十頂“帽子”,20年的沈冤徹底平反。1997年10月31日,萬毅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1985年4月29日,中***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聯合下發了(廳字1985139號)《關於修建遼沈戰役紀念館的批復》,同意在錦州修建遼沈戰役紀念館(新館)。
1986年4月8日,中***中央組織部、解放軍總政治部發出《關於遼沈戰役紀念館建館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組任字198636號),任命曾任東北野戰軍第壹縱隊司令員和政治委員的原中***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萬毅為遼沈戰役紀念館建館委員會委員,直接參與領導遼沈戰役紀念館新館的建設工作。萬毅同誌先後參加了遼沈戰役紀念館建館委員會召開的全部四次會議,參與審定了建築設計方案、陳列大綱細目、陳列藝術設計方案和《攻克錦州》全景畫創作樣稿,協助解決了資金不足等建館工作中的各種重大難題,為遼沈戰役紀念館新館的順利落成做出了重要貢獻。 1986年7月10日,萬毅同誌參加了在遼沈戰役烈士陵園舉行的遼沈戰役紀念館新館建設奠基典禮。
1988年10月31日,上午9時28分,遼沈戰役紀念館新館落成典禮隆重舉行。原中***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萬毅同誌出席了典禮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