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妳對字謎的分析是啥?

妳對字謎的分析是啥?

字謎號稱萬謎之源,是各類文義謎的基礎。中國方塊漢字的造字方法,在字體上逐漸從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征、復雜變為簡單,這為字謎的創作提供了許多便利。但也由於漢字浩如煙海,出現了許多“同素異構”字,所謂“同素異構”字是指由相同字素組成,且筆劃完全壹樣,但具有不同的結構和釋義的現象,如:音(昱)、田(古)、加(另)、宴(晏)、椎(集)等。福建蔡芳先生在其《字謎三忌》壹文對“同素異構”和“準同素異構”現象已經作了詳盡的介紹,我這裏不作贅述。實踐證明,“同素異構”現象容易導致字謎“壹面多底”,使我們在猜制過程經常會遇到許多麻煩,如:

例1:呈上力作(字)加(也可猜:另)

例2:中國體制改革(字)集(也可猜:椎)

例3:畫堂深處(字)田(也可猜:古)

例4:安陽(字)晏(也可猜:宴)

例5:巴格達(字)吧(也可猜:邑)

例6:半分半合(字)召(也可猜:叨)

例7:變態葉(字)古(也可猜:田)

例8:芳草沒階前(字)防(也可猜:邡)

例9:九星會聚,壹生難逢 (字)旭(也可猜:旮、旯)

由此可見,若單純采用增損離合法或會意法成謎,“同素異構” 容易造成壹謎多底的弊端就暴露無遺了,“壹面多底”歷來就是制謎的大忌,鑒於“同素異構”現象給字謎的擬制帶來的諸多不便,理應引起謎界的重視。

雖然字謎的創作存在著上列的缺點,但漢字在造字原則有表形、表意和形聲的特點,我們可以利用其特點,采用示音法、示形法、示義法,再加上利用燈謎創作手法上的排底法、移位法等,“壹面多底”現象就可以得到基本解決,現就我本人猜制實踐,從中歸納出“同素異構”字謎的六種創作方法,提供給大家參考。

1.示音法

漢字有其特定的發音,在采用增損離合或會意手法創作字謎時,我們可以結合文字的讀音,經過聯想和構思,使謎面和謎底相扣合。示音法有以下三種形式:

(1)拆字示音法

上述例1和例2若經過采用示音法,多底問題就可以排除。

例1-1:呈上力作候佳音 字 加 顧劍清作

例1-2:中國體改呼聲急 字 集 汪良凎作

例1-3:半生憑枕聽雞聲 字 機 葉會豐作

上述三例都是采用拆字提音法得出謎底,例1-1取“呈”之上的“口”字,加上“力”,再借助“佳”(讀:jia)字的發音,得出謎底“加”;例1-2先取“中國”的“玉”字,然後將“玉”和“體”字經過壹離壹合,再配合“急”(讀:ji)字的發音,得出謎底“集”字,雖然此謎有零亂之嫌,但卻避免了與“椎”字同底。例1-3先取“憑”字和“枕”字壹半中的“木”和“幾”,再利用“雞(ji)”聲扣合,謎底“機”躍然而出。

(2)析字示音法

例1-4:日近長安聽雁聲 字 宴 汪德享作

例1-5:勤勞方正好家聲 字 加 鄭百川作

例1-6:方圓十裏傳鼓聲 字 古 邱立魁作

例1-7:河中舢板伴濤聲 字 叨 黃穆燦作

上述例1-7先取“河”中的“口”, “舢板”象形“刀”,然後再將謎底答案限定為發“濤(tao)”聲,“叨”壹音為tao,客套話,指承受別人的好處。以上四則謎作利用會意或象形手法,再結合示音ㄈ朊眨埂巴匾旃埂弊置鍘耙幻娑嗟住畢窒蟠蟠蠹跎伲傭逑至聳疽舴ㄈ朊盞撓攀啤r

(3)聲韻融義(形)法

除上述二種方法外,還有壹種比較特殊的示音法方式,我們稱之為聲韻融義(形)法,意思就是借助謎面中的二個字,壹取其聲母諧音,壹取其韻母諧音,二者連讀得出謎底的扣合方法,此類謎成謎難度較大。上述謎例3經過變化,如:

例1-8:畫堂深處歌舞聲 字 古 文 木作

例1-9:架上雞鴨連聲叫 字 加 劉慶斌作

上述例1-8先取“畫堂”深處的“十”和“口”,再經過“歌舞”兩字連續拼讀,得出“古”(gu)字是唯壹謎底。例1-9先用“架”上扣“加”,再利用“雞鴨”連讀得出謎底“加”(jia)。

2.示形法

漢字都有其特定的“形”,所謂“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文字結構,漢字的結構有上下結構、左右結構等等之分,我們可以借助其結構特點,利用方位詞入謎,以減少壹謎多底機會,示形法有以下六種形式:

(1)利用方位詞“東西南北中”入謎。如:

例2-1:地處山西 字 垠 朱英川作

例2-2:今南方已定 字 含 陳達明作

例2-3:幾欲歸臥南山陲 字 豈 顧為善作

例2-4:畫橋半輪日平西 字 暉 柯國臻作

上述例2-1將“地”扣“土”,因“八卦”中“艮”卦為“山”,將“山”扣艮,“土”處於“艮”的西部,得出謎底“垠”字,避免了扣合“墾”字。例2-2中“今”字明企,“方”字象形“口”,然後再將“口”定位在“今”的南部,得出“含”字,若將面句改成“今西方已定”,謎底就為“吟”字無疑了。

(2)利用方位詞“上下左右”、“前後高低”等入謎

例2-5:古稀上臨當陽橋 字 暈 趙貴龍作

例2-6:“望長安於日下” 字 景 古 謎

例2-7:上下排有手推車 字 輩 壹 術作

例2-8:左右壹排手推車 字 輫 謝燦星作

例2-9:前方難得又相逢 字 唯 田 嵐作

例2-10:旭日高升氣象新 字 旯 方柱中作

上述例2-5中“古稀”之年為七十,將“七”和“十”合起來為扣合“車”,再將“陽”(日)、“橋”(冖)定位在“車“之上,謎底“暈”字壹目了然。例2-7和例2-8面句的“上下”與“左右”互為交換,謎底就截然不同。若將例2-9面句改為“後方難得又相逢”, 謎底就變成“售”字了。

我們由(1)和(2)可見,借助方位詞“東西南北中”、“上下左右”、“前後高低”等方位詞入謎,有效地限制了字素的位置,大大的抑制多底現象的產生。

(3)利用人體部位詞,如:頭、首、腳等入謎

例2-11:“賞心添腳力” 字 另 筆 者作

上例“賞心”取“口”字,將“力”字定位在“口”字的腳下,“另”字壹呼而出,面句的“腳”本義為人體部位,這裏別解為物體最下面的部分。

(4)利用其他方位副詞入謎,如:梢、末等

例2-12:明月壹出掛林梢 字 呆 張誌有作

例2-13:陽掛竿梢瀉竹痕 字 旱 林長華作

由上面兩例可以看出,利用“梢”字入謎,避免壹謎多底的效果相當明顯。

(5)利用“升降沈浮”等動詞入謎。如:

例2-14:森林盡處日已沈 字 杳 王 念作

例2-15:立時羽化升天去 字 翌 楊誌剛作

若將上例2-1的面句改成“森林盡處日初升”,那謎底答案將變成為“旯”字。

(6)利用“排列組合”等詞入謎

除了借助方位詞入謎外,我們還可依照漢字的結構排列特性,使用“直排”、“橫排”等關聯詞入謎,如:

例2-16:半生憑枕橫臥中 字 機 佚 名作

例2-17:車到天橋,排成直行 字 暈 周震康作

由上可見,限定字素的排列方式,也可有效的遏制隨意組合,以達到唯壹謎底的目的。除上述六種方法外,還有另外壹種方法,如:

例2-18:壹橋隔斷半輪明 字 暈 武 騮作

上謎用“橋”象形“冖”,“半輪明”取其中的“車”和“日”,然後用“隔斷”作為限制以達到定位的目的。此手法適應於“上—中—下”或“左—中—右”結構的漢字,但此類謎例筆者見到的還比較少,有待進壹步加深研究。

3.示義法

漢字都有其特定的意義,我們可以利用其意義的特性,在面句中或明或暗地提示底字的含義,用這種方法制謎有助於控制多底現象的發生。示義法有以下三種形式:

(1)拆字示義法。如:

例3-1:縱橫古今成高詠 字 吟 肖夢鷗作

例3-2:壹經清查無形跡 字 杳 吳錦林作

例3-3:雙方合作僅壹趟 字 回 彭曉雲作

例3-4:上下交困人愕然 字 呆 筆 者作

例3-5:改變困境出成果 字 杏 吳 駿作

例3-6:壹壹清查出結果 字 杏 筆 者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