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胡祖才,秘書長趙辰昕介紹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新華社記者 殷剛 攝
深圳商報北京電(駐京記者 宋華)3月8日,國新辦就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註重使人民群眾更有獲得感,此次草案提出的20個主要指標中有7個是民生福祉類,占比超過三分之壹,是歷次五年規劃中最高的。同時,有把握實現2021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民生福祉指標為歷次五年規劃中占比最高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在發布會介紹,“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錨定2035年遠景目標,聚焦“十四五”階段性任務。《綱要草案》實化量化“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和重大任務,描繪了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宏偉藍圖,是全國各族人民***同的行動綱領。
總體看,《綱要草案》重點體現了“四個突出”。壹是突出體現“三個新”的核心要義。二是突出做好“兩個壹百年”奮鬥目標的有機銜接。三是突出統籌辦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的要求。四是突出強化重大戰略任務落實的項目支撐。
胡祖才說:“此次《綱要草案》20個主要指標中有7個是民生福祉類,占比超過三分之壹,是歷次五年規劃中最高的。這些指標覆蓋了就業、收入、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
值得關註的是,《綱要草案》提出,將GDP作為主要指標予以保留,同時將指標值設定為年均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各年度視情提出”。胡祖才介紹,在五年規劃史上,關於GDP的這種表述方式還是首次。實際上是以定性表述為主,隱含定量表述。“GDP增速保持在壹定速度是有把握的。但考慮到這五年內外部環境仍有較大不確定性,不設定壹個具體的量化增速目標,有利於更積極、主動、從容地應對各類風險挑戰,增強發展的靈活性,為應對不確定性留有空間,也有利於引導各方面把工作重點放在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上。
有把握實現2021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介紹,2021年計劃報告草案提出2021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政策取向和具體任務,其中包括GDP增長6%以上,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CPI漲幅3%左右等。
寧吉喆說,2021年中央預算內投資規模為6100億元,比上年增長100億元,用於集中力量辦國家層面的大事、難事、急事,積極支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三農”和水利、重大基礎設施、國家重大戰略、社會事業、生態文明建設等重點領域建設。同時,今年將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65萬億元,規模總體穩定。
在新型基礎設施方面,今年將出臺“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拓展5G應用,加快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等建設。在新型城鎮化方面,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在重大工程方面,及時推進川藏鐵路、西寧至成都鐵路、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等交通水利重大項目。
“在宏觀政策的支持下,在市場主體的努力下,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是有把握實現的。”寧吉喆從政策措施方面進行了分析。他表示,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2021年壹般公***預算支出安排超過2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8%;中央對地方壹般轉移支付增長7.8%;均衡性轉移支付等增長10%以上。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今年名義GDP增速可能較高,流動性要保持合理充裕。繼續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城鎮新增就業目標比去年提高200萬人,繼續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
“企業是經濟增長的源泉,穩住了1.4億戶市場主體,就穩住了經濟基本盤。”寧吉喆表示,將繼續實施惠企紓困政策。繼續執行制度性減稅政策。在降成本方面,繼續推動降低壹般工商業電價,中小企業寬帶和專線平均資費再降10%,取消港口建設費,將民航發展基金航空公司征收標準再降低20%,鼓勵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地方對承租國有房屋的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減免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