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課鈴聲敲響的那壹剎那,我們在心底開始歡呼,當老師走出教室的那壹剎那,我們便在行為上開始歡呼。
馬上,全班如同原本聚在壹起的桌球經過輕輕的壹碰馬上分散開來,形成了壹個個小型聊天區。
每每這時總是同學們最愜意的時候,但——
“不好,下節課好像要英語默寫。老師昨晚說的。”
“什麽好像,根本就是。”
“天哪,昨晚光顧寫作業還沒背,慘了。”
霎時間,壹陣腳步聲和壹陣桌椅的碰撞聲加上同學的咒罵聲,形成了壹首獨特的慷慨就義之歌。
壹會兒,本來如同水燒開沸騰漫天閑話的教室此時此刻卻滿是翻書聲和讀書的聲音,又形成了壹首埋頭苦讀的臨時抱佛腳之歌。
這時候的班級就顯得特別的團結,而且分工相當明確。昨晚已經背完的,在為旁邊沒背完得加油打氣,或與未背完得商量如何作弊以及在受到幫助之後已背完的將受到什麽好處的討論;未背完的,又不想靠別人的,則在壹旁專心致誌的背,或是幾個人組成臨時小組互相背;完全不抱希望的,不準備默好的人則是此時此刻最閑的人,是不是的騷擾壹下已背完的和未背完的,並以此為樂,有的則充當報告人,隨時註意“敵人”——英語老師有無接近,那模樣簡直就和電視裏的特務監視某人差不多,簡直就是當特務的料。
“英語老師來啦。”
“天哪,這麽快,主啊,殺了我吧。”
頓時,教室裏壹片哀號聲。
“哈哈,騙妳們的。”壹個欠揍的聲音冒了出來。
揍人聲、咒罵聲代替了哀號聲。接著,又是壹陣的埋頭苦讀的臨時抱佛腳之聲。
經過N次以後。
“英語老師來了。”
“騙誰呀,真當我們是白癡呀。”
“別信他。”
“對。”
“沒騙妳們,真的來了。”
“天哪,真的來啦。”
“上帝呀,帶我走吧。”
接著,便又是壹陣哀號聲。
此聲經久不息,哀轉久絕,直到老師進門的那壹霎那。
這就是我們的“美好”課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