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中國歷史上的有名政變

中國歷史上的有名政變

壹、西漢“七國之亂”

七國之亂又稱作七王之亂,是發生於中國西漢初期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的壹次叛亂,以吳王劉濞為首,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統領的六個王國參與。

當時,由於天子奉行黃老之道“無為而治”,使劉姓宗室諸侯的勢力日益壯大,於是驕縱起來,處處與朝廷對抗。

漢文帝時期已感到同姓藩國的威脅,便開始了削弱諸侯勢力的行動。到漢景帝初年,全面實行削藩政策,引來那些早就想反叛的諸侯王們的不滿,尤其是吳王劉濞。因為漢景帝還是皇太子時,因細故紛爭用棋盤擊死了吳王的世子。

二、西晉“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西晉時期司統治階層馬氏同姓王之間為爭奪中央政權而爆發的內部混戰,前後歷時16年(291-306年)之久,我國歷史上空前的大內訌,並引發了亡國和近300年的動亂。歷時16年之久的內亂。

這場權利角逐中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颙、東海王司馬越等八王。

這場動亂從宮廷內權力鬥爭開始,而後引發戰爭,禍及社會,造成了較大的破壞,也加劇了西晉的統治危機,中國進入“五胡亂華”時代,成為西晉迅速滅亡的重要因素。

而當時的癡呆皇帝司馬衷則成了權力爭鬥全過程壹個實實在在的傀儡玩物,這可以說是西晉開國皇帝晉武帝司馬炎選定的接班人是其壹生最大的敗筆!

三、唐朝“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公元626年7月2日)由當時的天策上將、唐高祖李淵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大內皇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的壹次流血政變,結果李世民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得立為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帝位。

大業十三年(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在兒子李世民的支持下晉陽起兵。義寧二年(618年)五月,李淵篡隋稱帝,定國號為唐,並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封李元吉為齊王。

四、唐朝“神龍政變”

天授元年(690年)重陽節,67歲高齡的武則天正式實現她的女皇夢,自號“聖神皇帝”,以十壹月為歲首改旗幟尚赤,建立大周王朝。唐朝皇帝睿宗李旦降為皇嗣,皇太子李成器降為皇太孫。

武則天改唐為周後,立即啟用武氏子侄為宰相、為將軍,臣下有功者也賜姓武,又免去天下姓武的田賦,改文水縣為武興縣。顯然,她想傳為於武氏子孫。

當時,武則天有意立武三思為太子,於是詢問朝臣是否可行。大臣們面面相覷,不敢回答。狄仁傑作為壹個堅定的李氏支持者,勸說武則天迎立廬陵王李顯為繼承人,以擁戴新皇帝的功勞來為自己免禍。

長安元年(701年)九月,武則天終於派遣徐彥伯將廬陵王秘密迎回神都洛陽,氣死壹心想當皇嗣的武承嗣。

武則天晚年,得益於女兒太平公主介紹的男寵張易之、張宗昌兄弟倆悉心侍奉,授之於高官,委以國政,成為她晚年最親信的人。文武大臣深為二張幹政所惶恐,朝野上下議論紛紛。

五、唐朝“唐隆政變”

唐隆政變,又稱“唐隆之變”,發生在710年7月21日(唐中宗景龍四年,唐少帝唐隆元年),由當時相王李旦第三子臨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於帝都長安城***同發起的壹場宮廷政變。

李隆基以禁軍殺了韋後、安樂公主,並徹底剿滅了韋氏集團。這次政變的後果是,即位不足壹個月的唐少帝李重茂退位,李旦復辟為唐睿宗,李隆基被立為皇太子,太平公主的權勢更加強大。

唐中宗以神龍革命復辟後,對與其***患難的妻子韋後十分縱容,導致朝政大權逐漸被韋後壹族掌握。中宗七女安樂公主利用中宗墨敕納賄賣官,甚至要開創“皇太女”的先例。

武三思在韋後和昭容上官婉兒的幫助下,位列宰相。在朝堂中形成了壹個以韋氏為首的武、韋專政集團,他們沆瀣壹氣,大肆打壓張柬之等神龍革命的功臣勢力。

神龍三年(707年)七月,太子李重俊發動兵變,殺死武三思父子,但因皇帝仍是中宗,羽林軍倒戈,最終兵敗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