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之七俠五義》的大結局是:包拯見蕓兒喪命痛心疾首,親手寫下包公家訓: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誌,非吾子孫,仰工刊石,鑒於堂屋東壁,以詔後世。
大結局劇情介紹:
龐太師設下圈套,包拯左右為難:若判包勉無罪則為循私,若包勉有罪則須叔侄相殘,又將被批為沽名釣譽罔顧人倫,包拯在蕓兒開解下。
展昭持續追查使用子午斷魂釘之兇手,終逼唐飛現形,並欲殺朱瑛等人滅口,幸艾虎及時趕至相救,可惜未能留下唐飛活口。證據不足下,包勉被判無罪。
鐵榮發現蕭鋒賬本,查出收受贓銀均有暗記,此時包拯竟在嫂娘行李中發現鑄有同樣暗記的銀兩。包拯將包勉再次下獄,這次罪證確鑿,鍘包勉勢在必行。
擴展資料:
劇情簡介:
北宋清官包拯進士及第之時因父母年事已高不忍遠離拒不受官,直至父母相繼去世方才為官。初任定遠縣便革除衙門陋規創設鳴冤鼓任由百姓擊鼓鳴冤。
任內大治訴訟不興,百姓感戴之余尊稱為“包青天”。仁宗皇帝登基包拯累升至開封府府尹,時陳州先澇後旱大鬧饑荒,安樂侯龐昱奉旨賑災卻藉機苛扣銀糧百姓苦不堪言。
消息傳回京城群臣紛紛上書力主查賑,仁宗特派包拯為查賑欽差,並賜下有先斬後奏之權的龍、虎、狗三口鍘刀。
龐昱仗恃其父龐太師與妹龐妃之勢並未將包拯放在眼裏,包拯得智囊公孫策獻策與江湖義士南俠展昭協助下查出龐昱罪證將之處死於龍頭鍘下。
龐太師和龐妃雖在仁宗面前屢進讒言,卻因展昭夜闖禁宮曉以大義,仁宗非但未予降罪反倒采納建言將展昭延攬入朝,封為禦前四品帶刀護衛並賜“禦貓”封號。
人物介紹:
1、包青天(金超群?飾)
包拯,(公元999-公元1062年),字希仁、文正,廬州(今合肥)人,漢族。出身於官僚家庭。生於北宋999年,以剛正不阿而著稱於世,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
宋元以來有以包公為題材的文學作品出現,明代出現的《龍圖公案》,是有關包公審案斷獄的短篇故事集,這些作品多是民間傳說,摻雜冥靈迷信荒誕不經的內容。
《三俠五義》中的包拯形象,集民間包公形象之大成,使包拯不畏強暴、剛正嫉惡、處事幹練的形象最為飽滿、得以更廣泛的流傳。
2、展昭(何家勁?飾)
展昭,字熊飛,常州武進人也。少年行俠,仗劍四方,好不平事,百裏傳名。時人因其久居江南,尊為“南俠”。及長,遇包公於危難,數活其命。包公感其人,愛其才,乃引見天子。
昭遂入仕,得“禦貓”之號。其卒年未知,娶妻丁月華。歷史無展昭其人,為三俠五義中文學人物,這是壹位出身江湖,最後卻選擇了站在青天背後持劍衛道的俠士。
3、公孫策(範鴻軒?飾)
包拯身邊的師爺文案,卻願以布衣身份伴隨左右。因科舉考官受賄,自己的考卷被篡改為他人所替,奮而發誓今世永不再考。後經了空推薦與包拯結識,從此伴隨左右,對包拯來說亦師亦友。
4、白玉堂(陳浩民?飾)
白玉堂,號錦毛鼠,五鼠即五義之壹。因為展昭的壹個“禦貓”稱號而大鬧東京,轟動江湖:寄柬留刀,忠烈題詩郭安喪命,盜三寶。
機緣巧合下與其他四鼠入朝拜官,性格高傲,年少華美,俠肝義膽,行事亦正亦邪。《三俠五義》中“五義”之壹。
百度百科-包青天之七俠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