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功能
1、展示示範功能
農業科技園區的主要功能展示最新的農業科技成果、最先進的農業管理手段、最具活力的農業經營方式。
(1)新技術和新成果的示範
引進、示範國內外先進適用的生物工程技術、設施栽培技術、節水灌溉技術、集約化種養技術、農副產品深加工技術以及計算機管理與信息技術等,進行集約化、設施化生產,並通過展示、示範、參觀學習和技術培訓等手段,帶動周邊農業科技水平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2)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的示範
農業科技園區內新型農業科技企業的經營戰略、內部管理體制、組織結構運行機制等,都被其他科技開發企業甚至國營農墾企業所仿效。
2、導向服務功能
(1)導向功能
對區域產業結構調整發揮導向作用。每個園區建設內容的選擇要符合區域比較優勢,確定優勢產業,體現區域特色。因此,園區的產業要根據各地自然資源特點,經濟、科技水平,圍繞發展區域性的優勢產業來選擇項目。
(2)服務功能
不同層次的園區有不同的服務功能:
①省級以上的園區,重點瞄準國際、國內科技發展的前沿,引進農業高新技術、加強技術消化吸收與攻關創新,提高原創性的自主開發能力,成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發射臺’;
②市縣(市)園區要圍繞區域特色和優勢產業,主動接收省級以上園區的科技輻射,做好新技術的組裝配套、熟化、示範、成為農業科技成果應用的“中轉站”。
③鄉鎮級園區要立足為本地農民服務,加快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直接為農業生產和結構調整服務,成為農業科技轉化應用的“播種機”
(3)培訓功能
園區通過示範培訓,培養農業科技人才,強化農業科技隊伍建設,普遍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和生產基本技能,培養造就具有壹定的科技水平、能基本使用現代技術、了解社會信息的新型農民。
3、輻射帶動功能
通過輻射擴散作用,促進產品、資本、技術、人才、信息的流動,把經濟動力和創新成果傳導到廣大周圍地區,帶動整個區域甚至全國農村經濟的發展。具體表現為:
(1)新品種輻射通過園區引進的國內外優良品種進行工廠化種苗的快速繁育,帶動周邊和輻射區名特優品種的普及與推廣;
(2)新技術輻射通過現場示範與技術培訓,提高農民掌握和應用農業高新技術的能力。
(3)新機制輻射以園區企業為龍頭、以經濟為紐帶,組織周邊農民***同參與農業生產,逐步形成產業化經營體系,帶動農村經濟向更高層次邁進。
經濟功能
1、生產加工功能
農業科技園的本質是經濟實體,產品的生產和加工是其最基本功能。農業高新技術產品的生產和加工是農業科技園區企業化運作和獲取經濟效益的根本保證。
(1)農業科技園區內生產的農產品是選用最新品種,通過最好培育技術和加工技術而生產出來的優質精品,能夠更好地適應國內外消費市場消費結構的變化。
(2)農業科技園區作為精品農業生產基地,可以培育出壹系列知名品牌,強化
農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
2、孵化試驗功能
農業科技園是壹個擴大了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包括項目孵化和企業孵化。
(1)項目孵化:對象主要是研究開發的科研成果和科技人員,孵化的目標是科技成果企業化,即可生產化。
目前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很低,只有30%~40%左右。大量科技成果未能得到相應的推廣應用,缺乏中間轉化環節是造成這種狀況的
主要原因。
農業科技園區內良好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條件,以及布局和立地上的差異使其成為農業高新技術理想的中試基地。通過資金、信息、技術、人才、政策環境等的集成,在園區內以農業企業為主體把高新技術成果孵化成適合市場需要的技術上較成熟的商品。
(2)企業孵化:對象是已註冊的中小型科技企業法人,孵化的目標是培育成功的中小型科技企業和科技型企業家,並經過再孵化,實現由中小型科技企業向大中型科技企業的迅速轉變,進而開拓國際市場,實現跨國經營和國際化發展。
3、企業贏利功能:農業科技園區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以效益為中心。通過不斷研究具有高科技含量、高市場占有率、高附加值的產品,追求效益最大化。
生態功能
休閑觀光功能
農業科技園本身具有的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和可參與性、可操作性,只要略加配套包裝,就可成為很好的生態旅遊產品,而且投資省、見效快、風險低、可塑性強,既可觀光,又可參與,既可品嘗,又可帶產品,具有其他旅遊不可比擬的獨特魅力。
所以可通過現代設施工程、國內外優良品種、最新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及相關技術的展示示範,園林化的整體設計,加上獨特的農業文化、農業歷史、農業博覽、農事參與及生態休閑等功能的設計,農業科技園區成為融科學性、藝術性、文化性為壹體、天人合壹的現代生態農業觀光景點。
但是園區在建設發展過程中,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在園區功能的確立上有所側重,明確區分建設園區的主導功能和附屬功能,而不應該強調面面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