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摔跤壹直以來都是全運會運動項目,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從第壹屆到第七屆全運會,中國式摔跤都是正式比賽項目。1993年之後,中國式摔跤淡出全運會,全國多支中國式摔跤隊因此解散,部分隊員轉而練習國際式摔跤或柔道項目。28年之後,中國式摔跤終於重新出現在全運會上。
中國式摔跤推廣委員會秘書長王彥會說,中國式摔跤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體育項目,在我國流傳時間很長,新中國成立後為了規範項目,把國際上的摔跤和國內的摔跤分開,叫“中國式摔跤”。中國式摔跤男女選手按照體重分不同級別,比賽時間是6分鐘壹局,分上下兩場,中間休息3分鐘,按照得分情況判定輸贏。
比賽在邊長14米、厚6厘米的正方形墊子上進行,中間有壹個直徑為9米的圓圈,在這個區域內使用動作得分有效,踏出則得分無效。
中國式摔跤的訓練介紹:
特別要加強腰腹和腿部的力量和靈活性練習。還要註意動作迅速和上下肢的協調配合,“眼似閃電,腰如盤蛇,腳似鉆。”“動作要像打閃紉針”。這都說明摔跤必須以快取勝。因為快可使動作突然,使對方猝不及防,從而爭得主動。摔跤還強調手腳動作要密切配合。上邊用兩手把對方捆住,下面再用腳和腿使絆。
每個人的身高、體重和身體素質等條件都不同,因此應選擇適於自己練習和使用的技術動作,以便更快地掌握技術,形成自己的特點。
例如身材矮小、動作比較靈活的人,可著重訓練跪腿摔、撈、磨、端踢、掐撮、躺刀、入、穿襠靠、蹩、掏、耙、刀勾、攉、揣、捆等技術動作;身高、體重、力氣大的人,可重點練勾、別、纏、踢、掰、叉、涮、擰、鋟、拄、撮、肘、拍、撴、裝、錯、披以及掛腿摔等技術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