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雨晴
圖片
名人的成功從來都不是壹帆風順的,名人的奮鬥史壹向是凡人的教科書,《富蘭克林自傳》就是這樣壹本充滿坎坷的人生經歷,更是壹本堪比《聖經》的寶藏。
它是壹本富蘭克林自己寫的人生自傳。
1 富蘭克林是誰
本傑明·富蘭克林,生於1706年,卒於1790年,出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美國政治家、物理學家、***濟會會員,大陸會議代表及《獨立宣言》起草和簽署人之壹,美國制憲會議代表及《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簽署人之壹 ,美國開國元勛之壹? 。
同時也是出版商、印刷商、記者、作家、慈善家;更是傑出的外交家及發明家。他是美國獨立戰爭時重要的領導人之壹,參與了多項重要文件的草擬,並曾出任美國駐法國大使,成功取得法國支持美國獨立。
進行過多項關於電的實驗,並且發明了避雷針,最早提出電荷守恒定律。他還發明了雙焦點眼鏡,蛙鞋等等。本傑明·富蘭克林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他曾是美國首位郵政局長。
法國經濟學家杜爾哥評價富蘭克林:“他從蒼天那裏取得了雷電,從暴君那裏取得了民權。”
本傑明·富蘭克林被美國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6名。
以上是百度上對於富蘭克林對人類的貢獻說明。本來想選壹些出來,但是發現他是壹個神壹樣存在的人物,每壹句話的背後都有著不可言說的艱辛與功勞。
他的經歷與美利堅民族的成長過程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書中的第壹部分,是富蘭克林的創業經歷,從出生到成為富人,創辦印刷廠,他以給兒子寫信的方式輕描淡寫的描述了自己的成長、奮鬥和創業史.
他更是敢於“亮醜”,壹壹述說自己曾經犯過的錯誤,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對兒子簡述,簡單之中充滿了人生哲理。
兩封信,看似簡單,實則交代了他寫自傳的原因;
第二部分告訴讀者壹個方法,即著名的富蘭克林自律十三條;第三部分是對於社會的貢獻:建立消防隊、建教堂、成立費城大學等以及幫助美國成長的過程中的壹件件事情以及他的不畏權勢,不因利導的精神。
致富之路借用壹個老人的口吻介紹了他的另壹本書《窮查理年鑒》中的經典。
圖片
2 富蘭克林成長中的錯誤
富蘭克林是家裏十三個孩子中壹個,是最小的壹個兒子。在文法學校雖然上了不到壹年,但在此期間從班級裏的中等生壹步壹步上升到尖子生。
他遇到難關時,當仁不讓,壹般都是孩子王。這成就了他後來的壹些偉大成就。
十二歲時,與哥哥簽了契約,在哥哥手下當學徒。十六歲時,開始吃素,利用吃飯時間學習,從而知道飲食節制可以使人頭腦更清楚,領悟更敏捷。
在十七歲的時候,沒有帶任何人的推薦信,也沒有壹個認識的人,更是囊中羞澀,但義無反顧的離家出走了。
他的成長中有幾個錯誤:
他的第壹個錯誤就是與哥哥有關,在與哥哥的相處中充滿了沖突,但在哥哥的報社遇到困難時,迎難而上,哥哥的烈性子讓他動不動就對富蘭克林拳腳相加,但是哥哥心眼並不壞,後來富蘭克林反思到也許是自己太不懂規矩,太愛惹事了。
第二個錯誤與誠信有關,幫哥哥的朋友費農保管壹筆錢,但是卻私自動用了。這是他壹生中最早犯的大錯之壹。後來他壹有能力,立馬還清。這就告誡我們,在人生中,犯錯並不可怕,但需要記得去彌補,在工作和生活中,欠人的東西要及時歸還,這是妳做人誠信的來源。
他的第三個錯誤是與壹個不斷借他錢的朋友有關,朋友跑路了,托他幫忙照顧妻子,而富蘭克林卻企圖與朋友之妻卿卿我我,動手動腳,因此丟掉壹個朋友,但富蘭克林反而覺得甩掉了壹個包袱。
這裏不對富蘭克林的行為做批判,畢竟年少,但他敢於向兒子說這段經歷,不得不讓我們佩服。至於他因此丟掉這個朋友,反而是幸事,在很多時候告誡我們:朋友是應該有選擇性的,不必費心的去經營每壹個與妳認識的人的友誼,或許有些是妳成長的絆腳石也說不定。
第四個錯誤恐怕就是與裏德小姐的愛情了,互相愛慕,並有海誓山盟,但去英國後只寫了壹封信說暫時回不來,迫使裏德小姐有了壹段不幸的婚姻。慶幸的是,在裏德小姐的丈夫不知去向之後,富蘭克林壹如反顧的娶了裏德小姐。
事實證明,他是對的。富蘭克林寫到:“她是個賢內助,照看店面,幫了我不少忙,我們齊心協力,事業興旺,互相努力,讓對方幸福。這樣我算盡力改正了那個重大的錯誤。”
富蘭克林的四個錯誤,有對哥哥的愧疚,對誠信的悔悟,對朋友的選擇,對愛情的處理,讓我們從他的錯誤中領悟到人生中壹些寶貴的經驗,比如說敢於認錯,敢於補錯;認識到在彌補錯誤的過程中,成長的可能更快。
圖片
3 富蘭克林成長給我的啟示
對於吃飯和助人,他說:擺在面前的無論是佳肴還是糟糠,都無所謂;如果吃飯才壹兩個鐘頭,他是不知道自己吃了什麽的。
這讓我想到了,在生活中,要學會吃飯時好好吃飯,睡覺時好好睡覺。這也是當代冥想給我們的最大指引,在壹呼壹吸中感受身體的變化,感受靈魂的成長,珍惜眼前的壹切,用心生活,會感受到幸福的時光。
正如富蘭克林在自傳中說的:“人的幸福,因撞到千載難逢的大運而得者為數寥寥,由日積月累的小惠而生者比比皆是。”
其實助人也是同樣的道理,不壹定要做大事,從身邊壹點壹滴的小事做起,比如教會壹個窮小夥如何刮臉,怎樣保養剃刀,也許妳對他壹生的快樂所做的貢獻勝於給他壹千幾尼。
就好比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又如:“勸善並不教導和指明方法,而是像使徒行傳裏的口頭善人壹樣,不是給缺衣少食者指明怎樣或者何處可以得到衣食,而只是壹味地勸導他們要吃飽穿暖。”教會他壹種本領遠遠比給壹筆錢更能讓對方快樂,更有意義。
對於反思,他是這麽說的:“要使這種反思盡可能的經久不衰,那就是訴諸筆墨。”文字是最經久不衰的東西,經典為何稱為經典,就是因為文字的代代相傳。
反思也壹樣,不知道妳有沒有這種感覺,當心情不好時,就去寫文,用文字進行自己和自己的對話,在第壹個輸出和最後壹個字輸出時,妳的心情可能是截然相反的,而寫的這個過程中,妳就已經進行了反思,而且這種反思往往比憑空想象要深刻的多。
對於虛榮,“人大多是不喜歡他人愛慕虛榮,而自己的那顆虛榮心再大也安之若素,然而我無論在哪裏遇到虛榮,總是以禮相待,因為我相信,虛榮對於愛慕者也好,對於他周圍的人也好,往往都是有益無害的。”
虛榮並不是壹件壞事,承認虛榮,用好虛榮,讓虛榮成為妳前進的動力,看它積極的方面不失為壹種絕佳的方法。
對於寫作交談,選幾篇文章,寫出每個句子的要旨,試著用到手的貼切的字眼詳盡的表達每個要旨,爭取像原來表現的壹樣充分,從而再現原文。
他知道讀書可以改變壹個城鎮或者地區的人的教養,使他們頭腦更靈光。他建立的“***圖社”,每三個月提交壹篇自己寫的論文當眾宣讀。
宣讀後的壹個禮拜討論,這就逼著成員圍繞不同的題目聚精會神的讀書,這樣才能在發言時刻切中理,以便養成交談的習慣。
在交談中,富蘭克林也有自己的見解,他說交談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信息或者獲取信息,使人心悅或者使人信服,因此善意明達之人不要用武斷自負的方式說話而是行善的力量減弱。
在***圖社中,富蘭克林與同行之間的交流更是充滿了戲劇性。讓我們知道,很多時候不要用有色眼光看人,對壹個人或者他的作品的評價要客觀,不帶主觀主義色彩。
富蘭克林更是教導我們,在與他人意見不同時,不立馬挑明,壹開始解說他在某種情況下可能是對的,然後再說出自己的觀點。
善意的交談才可能達到我們的目的,就如我們的線下讀書會,大家可以自由的發表言論,不批評,不指責,這樣讀書會才更有可能持久。當然富蘭克林的這種***讀方法也是當下讀書會可借鑒的壹種好方法。
圖片
4 富蘭克林的自律十三法則
大原則是“多設名目,少附概念。”這些美德名目及其規誡如下:
壹、節制
飯不可吃脹。酒不可喝高。
二、緘默
於人於己不利的話不談。避免碎語閑言。
三、秩序
放東西各歸其位,辦事情各按其時。
四、決心
決心去做該做的事情,做就做到心想事成。
五、節儉
不花於己於人沒有好處的閑錢,杜絕浪費。
六、勤奮
珍惜時光。手裏總忙有益之事。剪除壹切無畏之舉。
七、誠信
不害人,不欺詐。思想坦蕩,公正;說話實事求是。
八、正義
不損人利己,傷天害理的行為永不沾邊,利功利民的應盡義務切勿放手。
九、中庸
避免走極端。忍讓化冤仇。
十、清潔
身體、衣著、居所,不許不幹不凈。
十壹、平靜
不可為小事、常事或難免之事攪亂了方寸。
十二、貞潔
少行房事,除非為了身體健康或傳宗接代;千萬不可搞得頭腦昏沈,身體虛弱,或者傷害自己或他人的平靜或聲譽。
十三、謙卑
效法耶穌和蘇格拉底。
富蘭克林要求我們:以上美德養成習慣,但並非全面開花,應壹次專註於壹項,等完全熟練掌握壹項,再試下壹項。
富蘭克林建議節制先行,因為它有助於頭腦冷靜,思維清晰;之後是緘默、秩序,再是決心,決心會使人堅定不移的努力獲取隨後的所有美德;
節儉和勤奮可以獲得獨立和富裕,這樣更容易實施誠信和正義,並且每日自查,自查表如下圖所示,這其實就像壹個人給花園鋤草,他不可能壹下子把所有的莠草鏟盡鋤絕,只能壹次鋤壹塊。
圖片
圖片
這讓我想起來之前看的《不抱怨的世界》,從而踐行21天不抱怨計劃,真正實施起來是很困難的,手環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掉了,富蘭克林能做到可見他自律到什麽程度,而自己的自律確實需要反思。
什麽是自律呢?不是收拾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工作,而是富蘭克林這種,方方面面美德的培養,讓我對自律有了新的認識。
5 富蘭克林身上其它的閃光點他能屈能伸,對於惡勢力,選擇妥協,因為他相信,跟自己必須朝夕相處的人交惡是愚蠢透頂的。
他人對富蘭克林勤奮的描述:“我離開俱樂部回家時,他還在幹活呢;他的鄰居沒有起床,他又在工作了。”不久就有人幫他,這讓我想到了“人必自助而後天助”。富蘭克林說這段是想讓子孫後代看到他有利的效果時,從而重視“勤奮”這項美德。
在富蘭克林拉贊助時,他提倡發起人要低調,尤其是在妳還需要夥伴的有用的計劃時,成全他人更易成事。犧牲眼下的壹些虛榮,往後會得到厚厚的回報。
當有人對富蘭克林的實驗結果進行反駁時,富蘭克林並沒有爭辯,他反而在公眾事務之余下功夫做做新的實驗,他認為耗時間對已經做過的實驗瞎爭論是不明智的選擇。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不爭即是贏”
富蘭克林在自傳中還告訴我們:維持壹個人的生命和健康需要的收入微乎其微,大體是這個樣子的:房間十分幹凈,沒有什麽家具,只有壹塊墊子,壹張桌子,上面擺著壹個十字架和壹本書,有壹把椅子,壁爐上是壹幅畫。生活其實有時候就是這麽簡單。
富蘭克林患胸膜炎開始康復時,他反而又有點失望,有些遺憾,因為康復之後又要幹壹些無趣的營生了。這就跟我們有時候生病壹樣,有正大光明的理由不去做壹些事情,看似簡單的話語,卻道盡人性中的壹些本質。
圖片
6 整本書的寫作風格
他沒有用特別華麗的辭藻,而是用樸實親切的語言擺事實,用幽默風趣的口氣講道理。看似輕描淡寫的敘述自己的錯誤,自己的成長經歷,自己在政治上所做的貢獻,實則以講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讓讀者細細品悟。
他是朋友眼中的古道熱腸,樂善好施,但他在書中並沒有這麽寫,而是對他做的每壹件事情,細細敘述,看似平凡,卻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
文中有些句子,他沒有給詳盡的解釋,卻讓人思緒萬千,比如:
眼眶子小了,小蛇也看上去像大蟒。
有時候,壹個錢少時比錢多時出手更大方,也許是怕被人小瞧的緣故吧!
猶如壹個人在霧天行路,他看見走在他身前身後壹定距離的人,都裹在霧裏,左右兩邊田野裏的人也如此;但他眼前的人個個清晰可辨。其實他在別人眼裏也同樣罩在霧裏。
捕魚是壹種無因的謀殺,因為魚沒有造成也無法造成任何傷害,可以讓人名正言順的屠殺它們。做壹個理性的動物倒是壹件十分方便的事,因為人想做壹件事,它總能使人找出壹個或造出壹個理由來。
壹個人無論才能多高,如果缺德,就不配稱為壹個有見識的人。
誰若壹次施恩與妳,必將二次施恩與妳,其樂意之情為受恩於妳者所不及也。冤仇宜解不宜結,冤冤相報弊無窮
喝下肚的酒越多,放出口的懇求和許諾也越多。
……
當然還有其它壹些值得我們深思的道理:
人際關系中的真實、誠信、正直對於人生的幸福至關重要。
壹個能力尚可的人可以在人類中促進大變革,成就大事業,只要他首先制定壹個好計劃,然後剪除壹切娛樂活動或者其它分心旁騖的事務,把推行這壹計劃當作他唯壹的研究和事業。
愛爭長論短的、反駁辯難的人做事壹般都不走運,或許有時候他們會獲得勝利,但是永遠得不到友善,而友善顯然對他們更有益處。
人和人之間有天壤之別,年長難保事事謹慎,年幼未必處處唐突。
其實富蘭克林自傳所講述的道理遠遠不止這些,由於自己對政治不感冒,因此政治部分感悟不多,期待第二次閱讀時對政治上有更深的理解,相信會有更多的收獲。
不過由此我明白壹個道理,只有妳自己足夠強大,妳才能在這個世界發揮更大的價值,比如改變壹項制度,幫助更多的人生活的更好。
就如地球媽媽聯合會的宗旨壹樣:讓人類為地球帶來可持續的環境發展、精神的富足、以及公正的社會制度。
再次重申《富蘭克林自傳》絕對值得閱讀,而且是反復閱讀。
作者簡介:雨晴,生活在南方的北方女子,有女漢子的性格,也有南方女子的細膩。愛好寫作的工科女;熱愛環保公益的誌願者,愛好閱讀、朗讀的性情女子。微信ID:tingting-860310.
如果妳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註下圖公眾號。每周更文1-2篇,其余時間更新每日讀書筆記,說不定那句話就觸動妳的心靈呢?
圖片
PS:今天年三十,早上先生做了老家的炸雞蛋,此刻我在對早上起來敲完的文字做排版,張先生壹邊陪閨女玩,壹邊看電視,時不時的惹閨女生氣,我警告張先生,如果再不專心,我要給閨女支招了,張先生趕緊朝我拜拜手,哈哈,完勝,其實我的招很簡單,就是閨女關掉電視就好了。
哈哈,或許這就是生活最好的狀態,我再敲打文字,先生再陪閨女玩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