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中國歷史書籍

中國歷史書籍

中國歷史書籍推薦

 熱衷了解中國歷史,但史書枯燥的問題始終如同大山壹般橫亙在我們面前。下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中國歷史書籍推薦,歡迎大家借鑒。

中國歷史書籍 篇1

 1、《魚羊野史》

 簡介:40萬字的超級讀本,講述每壹天在歷史上發生的大事件或有趣的事,以高曉松的角度來重新解讀歷史事件,風格輕松幽默,與嚴肅的講歷史不同,有很多高曉松個人見解和趣聞,重溫故國、故城、故人芳華剎那。

 推薦理由:我知道了書名字的由來就是“魚”字和“羊”字放在壹起組成“鮮”字,所謂“魚羊野史”就可以被叫成“鮮野史”,即新鮮的野史,並且高老師在此書中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讓我們盡可能地讀到不化妝、不整容的素顏歷史。這個系列的圖書按照月份的時間順序編排,而隨著魚羊野史第六卷的問世,此系列的圖書完美收官,讀完六冊,仿佛置身各個時代度過了整整壹年。相信我,總有壹些事情讓妳記憶深刻、難以忘懷。跟我壹起來看看。

 2、《明朝那些事兒》

 簡介:以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壹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讀者解讀歷史中的另壹面,讓歷史變成真實的生活場景。

 推薦理由:這本書教會了我很多很多,歷史永遠不是單純的非黑即白,很多歷史人物也不是我們原本想象的那個樣子。張居正壹代名臣,功在社稷,卻持身不正,以權謀私;海瑞清正耿介,大公無私,卻沒有治國之才,為人偏執;戚繼光抗擊外辱,卻也做過行賄結交權臣的事……這些才是最真實的歷史,這些才是有血有肉的人物。

 3、《哈佛中國史》

 簡介:《哈佛中國史》叢書專為普通讀者而作,語言生動活潑,文風簡明精悍,結構精致合理,極富故事性和啟發性,是壹套權威、簡潔、清晰、獨特的全新中國通史。

 推薦理由:《哈佛中國史》是壹套寫給大眾讀者的中國通史,歷史學習者可從中了解世界中國史研究前沿,而大眾讀者閱讀這套“大不壹樣的中國史”,則可在享受會心愉悅的閱讀體驗之余,獲得對中國歷史的嶄新認識。

 4、《萬歷十五年》

 簡介:1587年的歷史事件也是以後掀起波瀾的機緣。換壹個視角來解讀歷史,世界變得更立體。1587年,在西歐歷史上為西班牙艦隊全部出動征英的前壹年。當年,在明朝發生了若幹為歷史學家所易於忽視的事件。這些事件,表面看來雖似末端小節,但實質上卻是以前發生大事的癥結,也是將在以後掀起波瀾的機緣。其間關系因果,恰為歷史的重點。

 推薦理由:《萬歷十五年》是壹面鏡子,照見了我們的前輩——古時候的讀書人,或者叫作儒生們——是怎樣作人做事的。《萬歷十五年》是今日之鑒,尤其是人文知識分子之鑒,希望他們讀過此書之後,收拾起胸中的狂妄之氣,在書齋裏發現粗淺原則的熱情會有所降低,把這些原則套在國家頭上的熱情也會降低。

 5、《中國通史》

 簡介:以歷史發展為序,按朝代編排,通過大量的文物遺址拍攝、歷史情景再現、浩如瀚海的圖文資料以及利用近現代歷史影視資料等手段,全方位、新視覺、多層次的再現了中華民族悠遠的歷史文化精髓,讓觀眾直觀清晰地感受到歷史的演進過程,全面了解中華文明的發展脈絡。

 推薦理由:呂思勉先生的書簡潔精悍,壹個多余的字也沒有,所以就不免有囫圇之嫌,我配合各種搜索查閱用了兩個月的時間讀完此書,收獲頗豐。呂先生絕對是個民族主義的'人,擁有很強的民族自豪感。

中國歷史書籍 篇2

 作為壹個歷史愛好者,日常難免會對自己感興趣的歷史事件進行追根問底。

 在如今戲說、穿越盛行的當下,歷史越來越不真實,大家都是信息傳播的接受者,都喜歡看自己喜歡看的甚至自認為對的歷史真相。

 今天呢就是想推薦幾本中國歷史入門書,又有可讀性,又有權威性。

 第壹本呢就是《唐代的外來文明》,豆瓣評分高達8.8分。推薦原因如下:

 這本書寫了唐朝生活的方方面面,最主要的是這本書是壹個外國人寫的,可以讓大家看看外國人怎麽看待我們中國最值得驕傲的壹個朝代—唐朝。

 被視作外國研究漢學的必讀之作。是介紹唐代與世界文明交流的方方面面的不可多得的專著。通俗易懂,看了之後,才知道我大唐雄風原來不僅僅是政治、軍事方面強悍,它的強大已經滲透進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二本呢就是《萬歷十五年》,是研究明史不可多得的書籍。用平淡的文字分析了壹個帝國從興盛走向衰落的原因。

 作者黃仁宇深入淺出講述了萬歷年間的壹些歷史畫面。甚至於有些篇目看起來就像小說壹樣,可讀性肯定很高,歷史性也很高。

 第三本《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名字有玄幻風,但真的是壹本正經歷史書。重在討論這事件背後隱藏的歷史意義,對我們理解中國社會的壹些問題很有參考意義。

 第四本《王氏之死》,大歷史背後的小人物命運。本書側重文學性的敘事,重新捕捉歷史上不起眼的小人物的命運。推薦這本也是因為我覺得歷史並不全是壹些關鍵的英雄偉人創造的,沒有我們這樣普通人歷史也是不完整的。

 第五本《壹個普通中國人的家族史》,家族史又是普通人的回憶,推薦原因也是因為講的普通人,而且這書不是小說,都是原汁原味不加任何粉飾,虛構誇張的歷史。

 第六本《歷史學是什麽》,今天我們看到的歷史都帶有主觀性,因為它都是人所記錄的。既然是人所記錄的,就不可避免地受記錄者本人的思想感情、方法手段的影響。歷史事實沒有改變,但是記錄的人變了,記錄的觀念變了,記錄的手段變了,歷史重心就會發生轉移。這書也是壹本歷史入門書。

 還有近代史的,被譽為中國近代史研究開山之作的《中國近代史》、郭廷以先生的《近代中國史綱》、《劍橋中國史》晚清民國篇。

 優秀的歷史入門書籍數不勝數,而我覺得學歷史是為了樹立壹個正確的歷史觀,歷史觀往往代表著壹個人的世界觀。

 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壹切發生過的事,都在歷史裏面。人壹生幾十年,壹切感官與認識都建立在自己的經歷之上,換句話說,妳看過聽過感受過什麽決定了妳是什麽樣的人。但世界太大,人壹生很難見識所有,而歷史則是妳的“捷徑”,雖然不完美甚至有時史料並不完全真實,但妳可以體驗所有前人的人生,從皇帝到奴隸,這對眼界的開闊不是壹點半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