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人的問題”是個什麽問題?——對“講話”的再認識
明天是《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七十周年紀念。昨天我寫了壹篇文章《我對“講話”的認識》。 我的文章引來壹些朋友的關註,有的人贊同,有的人反對,這都正常。我向所有關心這篇文章的人表示感謝。我感到“講話”還是有壹定的影響力的。同意“講話”觀點的,不同意的,都覺得這是壹篇重要的文章,文章中談到了相當多的重要問題,否則,現在的人不會再去關心它。 這幾天新聞媒體上關於“講話”的報道也多了,央視在黃金時間播出紀錄片《大魯藝》。順便說壹句,用“魯藝”(魯迅藝術文學院)代替延安文藝其實是不嚴謹的。“魯藝”只是延安的壹所藝術文學院,是延安文藝的壹部分,好多延安文藝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並不是出自“魯藝”,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的也不都是魯藝的人。比如:寫出《歌唱二小放牛郎》《我們走在大路上》的李劫夫同誌,他去過延安,但是沒有進過魯藝,他也是延安文藝的代表人物,他的成績當然也是延安文藝的成果。這樣說並不是要抹殺魯藝的作用,而是實事求是,讓壹些在延安工作但沒有在魯藝工作過的老同誌心裏平衡壹些。《大魯藝》這個名字起的有技巧,可是說是比魯藝還大的範圍,也可以說魯藝要到更大的地方去。中國人起名字壹貫有水平。 現在這樣大的力度宣傳“講話”,可能又有人會說這是壹種政治宣傳,是不好的。是左傾思潮泛濫。 我個人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利用這樣壹個契機,對當前的文藝思想進行壹下反思,是有必要的。 反思什麽呢? 多年來,許多人認為“講話”最大意義就是毛澤東在“講話”中提出了“為什麽人的問題,是壹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這為革命文藝指明了方向。也有人認為,為什麽人的問題提出來後,成了打擊壹些優秀作品的大棒子,成了壹些平庸作品出籠的借口。凡是不寫工農兵的文藝作品都受到批判。為什麽人的問題是衡量文藝作品的分水嶺,他形成了文藝的政治標準,危害很大。為什麽人的問題是壹個偽問題,是壹個不應該討論的問題,我看,這是對“講話”的最大的爭論。 這個爭論,我倒是覺得非常好。 為什麽人的問題確實是壹個問題。 為什麽人的問題是壹個什麽問題呢? 我認為:為什麽人的問題其實是藝術工作者的生存環境問題。 壹個人選擇了搞藝術,就是選擇了壹種個人的生存方法。家裏有錢有吃有喝“玩票兒”的除外;個人有其它生存條件業余愛好的除外;像曹雪芹那樣“滿紙荒唐言,壹把心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餓死也要寫《紅樓夢》的人除外。只要妳把藝術作為自己的生存方式,妳就確要遇到為個為什麽人的問題。為什麽人,決定了妳在什麽環境下生存。從這壹點上說,毛澤東在延安提出這個問題是沒錯的。 跑到延安的藝術家,想在延安從事藝術工作的人,都有壹個重要的原因:他們是投奔革命去了!像丁玲、張庚、冼星海等人,在國統區已經是名人,生活得不錯了。就是江青,在上海起碼是三流電影明星了。他們的基本生活應該是不成問題的。他們還要到更為艱苦的延安去,為什麽?因為他們相信那裏是革命聖地。可以實現他們的革命理想。這些跑到延安去幹革命的人,都把毛澤東當作是革命領袖,革命領袖讓妳解決為什麽人的問題有錯嗎?在那樣的戰爭情況下,不把思想統壹在革命政黨、革命領袖的思想下,幹革命的生存環境都會出現問題,妳還搞什麽藝術?事實證明,正是在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話後,延安的文藝工作者,思想達到了高度統壹,為中國***產黨奪取全國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這批文藝工作者也找到了自己最好的生存環境。***產黨奪取中國的政權後,這批延安的文藝工作者在全國各地成為了新政權文化部門的主管,或成為新中國文藝界的領軍人物。 這就是“解決了為什麽人的問題,就解決了自己的生存環境。” 讓我們的思路大大地跨越壹下。今天中國文藝界的生存環境是什麽?現在還要不要提為什麽人的問題? 大家都知道,現在文藝界的生存環境就是文化體制改革,就是轉企改制,就是要把藝術要推向市場。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沒有為什麽人的問題了嗎? 我看,現在為什麽人的問題更為重要。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文藝為什麽人呢?很顯然,首先要為願意買票的人,為願意在市場上用金錢交換妳的藝術產品的人。不為他們,妳怎麽活下去? 願意在市場上用金錢交換妳的藝術產品的人是什麽人?是人民嗎?當然是!誰敢說市場的消費主體不是人民?不是人民是什麽?買妳的藝術品的人,不管他的職業是什麽,只要用金錢和妳交換妳的產品,價格都是相同的。這不是最合理的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嗎? 所以,現在每壹個藝術創作者更要研究為什麽人的問題,要研究妳的這個藝術品想賣給誰?買給誰就是為誰服務,買給更多的人就是為更多的人服務。這就是市場經濟學中的“研究消費群體”的概念。“研究消費群眾”就是在研究為什麽人的問題。 也許有的人會說,我的藝術品是純粹的藝術品,不想進入市場。 那妳怎麽和人民群眾見面呢? 人民群眾見都見不到妳的作品。妳怎麽實現妳的藝術價值呢? 在這樣的形勢下,為錢進行藝術創作也是無可厚非的。因為,掙到更多的錢,意味著得到更多的人的認可,只要不違法,就是“為更廣大的人民群眾服務”。 有人說,低俗的東西也會得到更多的人的認可,如果不是擡杠,提高他們的水平就是了。 有人說,我的藝術品不為出售,只為自己看著實現我自己的藝術享受。那確實沒有為什麽人的問題了。因為妳只為妳自己。可是這要有壹個前提,妳要有本事用別的方法養活自己。 為什麽人的問題還引申出另外壹個問題。 這個問題就是不為市場服務也不為人民服務。是“為領導服務,為政績服務,為獲獎服務。”這是壹種在現在生活中非常普遍的“新三為方針”。 我不想太多的批評這“新三為”,這也是中國目前文藝界的生存環境。 為領導服務,領導就給錢,拿到錢就能生存下去。過分指責這些文藝工作者是沒有什麽意義的。 為政績服務,個人可以進步,大環境如此,誰不想進步? 獲獎可以得到更大的生存空間,為了更好地生存,這樣做也是出於無奈。 如果說這“新三為”無恥,責任不在藝術家。 大環境如此,凡人無力抗爭。 特立獨行的藝術家,永遠鳳毛麟角。大多數只能隨波逐流。 所以,為什麽人的問題其實就是生存環境問題,這個問題永遠存在。 這就是我對“講話”的再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