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鳴則已壹鳴驚人”的意思:不鳴叫則罷,壹鳴叫就震驚世人,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壹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
讀音:bù míng zé yǐ,yī míng jīng rén
出處:出自漢代司馬遷的《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壹飛沖天;不鳴則已,壹鳴驚人。”
翻譯:這鳥不飛則罷,壹飛就直沖雲天;不鳴叫則罷,壹鳴叫就震驚世人。
成語典故:
楚莊王即位三年之內,整日不是打獵喝酒,就是看歌舞表演,全然不顧國家大事,朝臣們很有意見,也有人進諫,他卻在官門口豎起個大牌子,上寫:“進諫者殺毋赦!”壹個叫伍舉的人去見楚莊王說:“有人讓我猜個謎我猜不著,想請您猜猜。”莊王笑著說:“妳說來聽聽。”
伍舉說:“聽說楚國山上棲息著壹只大鳥,身披五彩羽毛,樣子挺神氣,可這只鳥三年了既不飛也不叫,這究竟是壹只什麽樣的鳥呢?”楚莊王心中明白伍舉的心意,回答說:“這可不是普通的鳥,這只鳥啊,不飛則已,壹飛將要沖天,不鳴則已,壹鳴定要驚人。妳去吧,我已經明白了。”伍舉也明白了莊王的用意,便高興地退了出來。
可是過了幾個月,楚莊王這只大鳥依然故我,既不飛也不鳴。大夫蘇從按捺不住,不怕殺頭去勸諫莊王。莊王責問:“妳難道沒看到我的禁令嗎?”蘇從說:“我知道禁令,只要大王能聽取意見,被判了死罪,我也心甘情願。”楚莊王高興地說:“妳們都是真心為國家好,我哪會不明白呢?”於是楚莊王解散了樂隊,打發了舞女,決心要幹壹番大事業。
楚莊王三年不鳴不飛,是因為他即位時還不到20歲,國內朝內矛盾復雜,還爆發過兩個公子發動的叛亂。他雖表面上沈湎於聲色犬馬、不問政事,實際上是在以靜觀動,以辨忠奸。三年後他對國內政局和臣僚們的忠奸已了如指掌。
他首先改革政治,尤其是調整人事,把壹批奉承拍馬之徒撤了職,把敢於進諫的伍舉、蘇從等人予以提拔重用,輔助他處理國家大事。令尹(即國相)鬥越椒野心勃勃,暗藏篡位之心,莊王派了三個大臣分擔了令尹的主要工作,削弱了鬥越椒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