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年到現在***有4709年。上下五千年,即中華五千年是從炎帝與黃帝結盟並逐漸形成了華夏族開始,到今天。炎帝與黃帝是華夏族的始祖。
黃帝紀年為公元前2697年,是華夏人文始祖黃帝即位以及創制歷法的時間為華夏紀年元年的紀年方式。也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開始。
但是這樣壹種說法,國內外歷史學界並不認可,因為單單從文字記載上看中國有確切記載年代的歷史是公元前841年的國人暴動,這是中國最早記載確切年份的歷史,在殷墟出土之前,國外學者通常認為中國有兩千七百多年的歷史(從民國算起)。
擴展資料:
古代紀年方法
壹、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
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數來紀年。如《左傳·骰之戰》:“三十三年春,秦師過周北門。”指魯僖公三十三年。《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
二、年號紀年法
年號紀年法:漢武帝起開始有年號。此後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並以年號紀年。
如《嶽陽樓記》“慶歷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遊褒禪山記》“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鐘山記》“元豐七年”、《梅花嶺記》“順治二年”、《<指南錄>後序》“德祐二年”、《雁蕩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簡稱,宋真宗年號)等。
三、幹支紀年法
幹支紀年法:如《五人墓碑記》:“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慘,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督署之役為最。
”辛亥”指公元1911年;《與妻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應為辛亥。近世還常用幹支紀年來表示重大歷史事件,如“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賠款”、“辛醜條約”、“辛亥革命”。
四、年號幹支兼用法
年號幹支兼用法:紀年時皇帝年號置前,幹支列後。如《揚州慢》“淳熙丙申”,“淳熙”為南宋孝宗趙昚(shen)年號,“丙申”是幹支紀年;
《核舟記》“天啟壬戌秋日”,“天啟”是明熹宗朱由校年號,“壬戌”是幹支紀年;“祭妹文曠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年號,“丁亥”是幹支紀年;《梅花嶺記》“順治二年乙酉四月”,“順治”是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年號,“乙酉”是幹支紀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