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5大古名園

5大古名園

曲水園

青浦曲水園曾稱靈園,位於青浦城廂鎮,當時是城隍廟的靈苑。始建於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據說為了建此園,曾向城中每個居民募捐壹文錢,故有“壹園”之稱。嘉慶三年(公元1798)改園名為“曲水”園,取古人“曲水流觴”之意。園中有得月軒、歌熏樓,迎暉閣、岸舫、夕陽紅半樓、凝和堂等建築。曲水園以凝和堂為中心,

布置得蜿蜒起伏,十分精致,別具壹格。園中銀杏參天,藤蘿纏繞,古木林立,四季鮮花不斷,與市內的豫園,南翔古掎園,嘉定秋霞圃,松扛醉白池並稱上海五大古典園林。

豫 園

豫園是上海著名的古典園林,也是壹座有400多年歷史的江南古典園林,是國務院認定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位於南市區城隍廟的北面,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由明代四川布政司潘允端為孝敬父母而造,其名取意於“愉悅雙親,頤養天年”,故名“豫園”。豫園始建於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至萬歷五年(公1577年)竣工,是壹座糅和丁我國明清兩代園林藝術的名園,素有“城市山林”之譽,又有“奇秀甲於東南”之稱。園林面積雖小,但布局曲折,有亭,臺,樓,閣、假山、池塘等,景致各有不同,具有以小見大的特色。每壹處廳堂樓閣,假山流水,都代表著明清兩代南方園林建築藝術的精華,豫園***有五條浸透著精靈秀氣的巨龍裝飾圍墻,這五條巨龍壹是伏虎,二是穿龍,三,四是雙龍戲珠,五是睡龍。全園40余處景觀被這栩栩如生的龍墻、蜿蜒曲折的回廊以及形狀各異的花草巧妙地分隔,形成壹步壹景、步步皆美景的特色。

除了圍墻之外,豫園主要景區有以大假山而聞名的城市山林,大假山是明代遺物,由疊石名家張南陽親自設計建造,是豫園的精華;華林秀谷,有魚樂榭、復廊、亦航,萬花樓等景點,點舂勝跡,此處的“點春堂”曾為小刀

會起義軍的城北指揮部,堂內陳列著當年小刀會的武器,文告、自鑄錢幣等文物;位於園東部的水石佳境,以池塘和假山取勝;園中還有玉玲瓏、積石水廊、玉華堂、環龍橋等建築。其中玉玲瓏是江南三大名石之壹,與蘇州留園的“瑞雲峰”,杭州花圃的“皺雲峰”合稱為江南園林的三大名石。有趣的是,在玉玲瓏下面燒壹柱香,上面會孔孔冒煙;從上面澆壹盆水,下面又會洞洞流泉,具有“皺、瘦、漏、透”等特點。此外小巧玲瓏的內園為豫園的園中之園,亭臺樓閣,假山池塘,壹應俱全。豫園大戲臺更是豫園古建築中的精晶,也是上海現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戲臺。遊完了豫園,不能不去旁邊的豫園商場(也就是老城隍廟商場),那裏可是聞名全國的小吃王國。

古猗園

古猗園位於上海嘉定南翔鎮,是江南名園之壹。建於明代嘉靖至萬歷年間(公元1522—1573年),迄今400多年歷史。園內因遍植綠竹,故取《詩經》中“綠竹猗猗”之意,定名古猗園。古猗園占地約8.7萬平方米,按不同景

觀分為:逸野堂、戲鵝池、松鶴園,青清園,鴛鴦湖、南翔壁等六個景區,各有不同風貌。古猗園以古跡和綠竹為特色,園內植有方竹、紫竹、大明竹、筆桿竹、風尾竹、翠竹等幾十個品種,還有唐代經幢、宋代石塔等古跡。高堂秀亭,石舫水榭,竹徑通幽,古樹名卉,樓閣長廊,石徑曲水,使‘占猗園古樸、素雅、清淡、洗練,引人探古攬勝、陶冶性情。

秋霞圃

秋霞圃是我國江南著名的古典園林,也是上海五大古典園林之壹。始建於明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原是明代工部尚書龔弘的私人花園,後與沈氏園、金氏園和城隍廟合並,至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秋霞圃布局精致,以清水池塘為中心,石山環繞,環境幽雅,小巧玲瓏。分桃花潭、凝霞閣、清鏡堂、邑廟等四個景區。園中遍植茂林修竹、奇花異樹,亭臺樓閣散置其間,華池曲徑通幽,低欄板橋,斷巖滴泉,假山奇洞,情韻兼備。園中有園,景外有景,故有“城市山林”之美稱,堪稱明代園林佳作。

遊覽景點:數雨齋、三隱堂、構風嶺、鶯語堤、歲寒徑、百五臺、桃花潭、叢桂軒、延綠軒、舟刁;遊軒、即山亭、凝霞閣、碧光亭、池—上草堂、醉月軒、花神殿、有物皆春等

方 塔

位於松江東南側方塔公園內,是上海古建築的皇冠。建於北宋熙寧年間(公元1068—1094年),原名興聖寺塔。磚木結構,九級方形,高48.5米。全塔177風鬥拱中有600%左右是宋代原物。方塔造型優美,姿態雄偉,清秀挺拔。尤其是秀麗窈窕的塔體配上寬敞別致的群檐,顯示出壹種端莊雋永之美,使人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