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常說——做人做事要有分寸;意思就是說,見情況差不多了,就要及時收手,適可而止;而不該窮追猛打,緊隨不放。可是在現實中,我們與人交往,往往不懂得把握分寸,常常壹味強求,結果過猶不及,不但讓別人感到厭煩,也會給自己的交際帶來傷害。
與人交往,不能失了分寸
楊春嶽大學畢業後,便找李叔走關系,得以在地球物理做文員。 工作落實了,楊春嶽又說:“李叔,在外邊租房很貴,您跟我們領導說說,弄壹套房子吧。”李叔為難了,和公司說了好幾次也沒用。因為楊春嶽剛參加工作,論資排輩,現在分房子根本沒可能。可李叔因為人情在,到底還是把自己住的夥房旁邊壹間廚師休息室給了楊春嶽。沒多久,楊春嶽又來找李叔了,說領導給他定了技術級,讓他隨勘探隊出野外,他不想去,還說:“塔克拉馬幹環境差,壹陣風能把勘探車吹翻,真的去了,還不把小命掛在那兒啊?”李叔說:“出野外是物探人的必修課,幾個老總年輕時都出過野外。我參加工作30年,也有壹半多時間在野外工作。”可楊春嶽還是壹而再再而三地要求,終於把李叔惹煩了:“幹不了妳辭職好了,以後別來找我了。”
楊春嶽求職靠李叔,找單位要房子靠李叔,中間再遇到什麽事還是靠李叔,如果李叔再這樣管下去,他壹輩子也不能自立。生活中,誰都有需要別人呵護的時候,遇到困難,有人扶妳壹把,對妳也將產生深遠影響。但依靠別人呵護總該有個度,不能沒完沒了,惹人厭煩。再者,任何人的資源都是有限的,人情如刀,越用越薄。人生需要自立,別指望有人能給妳永遠的呵護。
範仲淹擔任宋軍副帥時,寫了壹本小冊子《兵戰術要》,以供軍政官員學習。 壹天,同僚韓琦的壹位老部下朱澤跑來了,說要借閱《兵戰術要》。韓琦就讓他拿去了。沒想到過了十幾天,朱澤才把書還回來。見範仲淹老大的不高興,朱澤連忙道歉說:“我本想謄寫壹份,組織官兵貫徹落實,沒想到打了壹仗,給耽誤了,到現在才得奉還。怕是誤了您的大事吧?實在對不起,還望您見諒。”範仲淹生氣地說:“‘對不起’‘見諒’就完啦?該付印了,手稿讓妳拿走了,我們搞得多麻煩知道嗎?”朱澤只好不停地道歉,請求原諒,範仲淹卻說:“還沒到貫徹落實的階段,妳就瞎張羅,識倆字不知道吃幾碗幹飯了,妳以為還用妳謄寫啊?”範仲淹對朱澤的道歉不加理會,還如此不依不饒,不但讓朱澤尷尬無比,也讓韓琦非常生氣。
朱澤借書因戰事還晚了,很誠懇地跟範仲淹道歉。範仲淹本該寬容為懷,見好就收才對。可是他卻嗤之以鼻,壹味譴責,實在有點過了。生活中,當別人做錯事向妳道歉,就是對妳的尊重,妳就應該從寬處理,給人家壹個臺階下,這樣做,也能展現壹個人的氣度。萬不該對別人的道歉無動於衷,甚至還不依不饒,否則,只會讓對方覺得當初向妳道歉就是個錯誤,以後更別想讓人拿妳當棵蔥。
這天,王經理在辦公室裏接待了壹位顧客。 顧客來了之後,剛來的秘書李麗娟趕緊去倒水。可是,李麗娟倒水的時候水杯沒拿穩,壹下子把水倒了出來,顧客的身上也弄溼了壹小塊。李麗娟忙跟顧客道歉,顧客說:“沒什麽,等下自己就會幹的,不用管這個。”可王經理還是劈頭蓋臉地罵了李麗娟壹頓。等顧客走後,王經理又召開了員工會議,會上還點名批評李麗娟:“真不知道妳這個秘書是怎麽當的,倒水這種小事也幹不了。雖然顧客沒有追究,但這多不好啊。萬壹影響了工作,妳負擔得起嗎?妳們以後都要記得,做事不能像李麗娟這樣粗心大意……”李麗娟被罵得急了,憤怒地質問王經理:“妳還有完沒完了?我是倒了水了,可我也是無心的,也道歉了,妳至於要這樣壹直反復批評我嗎?妳要是覺得我特笨,大不了我不幹就是了。”王經理本想擺擺威風,沒想到惹了壹臉尷尬。
李麗娟倒水不小心弄溼了別人的衣服,這本來也沒有什麽大不了的事情。王經理自然可以稍微提醒壹下李麗娟以後做事要細心,但不該當著別人的面對李麗娟壹頓狠批,更不該在會上還壹直抓著這個不放,繼續批評個沒完。其問題已經糾正就該打住,沒有必要再反反復覆地提起,讓人沒有面子。對人批評過了,妳還不停譴責,壹味鞭笞,突破了對方的承受極限,必然讓妳撞南墻。
張娟娟的孩子都要上學了,閨密喬麗還沒嫁人。張娟娟就自告奮勇,說要把自己的壹個朋友介紹給喬麗。見面前,張娟娟就先囑咐喬麗:“不能拒絕與別人交往,哪怕壹時看不上眼,也不能讓人下不來臺。”喬麗直說張娟娟說得對。不久,張娟娟把朋友領來了。喬麗跟他在酒店的壹間小會客室見面。可沒過兩分鐘,喬麗就出來了。張娟娟見狀,便問怎麽回事。喬麗說:“他有孩子了,不適合我。我還是希望自己生個孩子。” 張娟娟卻力勸喬麗:“有孩子又有什麽關系,妳選男朋友不能像挑水果,看著不順眼馬上就扔。我看妳還是和他多接觸壹下為好,別讓他跑了。合適就盡快結婚,不能再耽擱了。妳看妳今年28,明年29,後年就30,不知不覺‘黃臉婆’了。再拖,還拿什麽生孩子?”喬麗越聽越覺得不是滋味,生氣地說:“妳是笑話我是吧?謝謝妳的好意了,再見。”
作為閨密,張娟娟勸喬麗找男朋友不要太過挑三揀四,這是壹片好意,當然無可厚非。可是在喬麗覺得那朋友不適合自己時,張娟娟越說越離譜,越發觸及別人的痛楚,最終把喬麗說惱了。生活中,我們規勸別人肯定是出於好心,但為了不出現僵局,壹定不能沒深沒淺,沒有分寸,甚至把話說到了極點,否則,只會讓人產生反感,再好的初衷也沒有實際意義。
與人交往,不能沒有分寸,這樣做的要義不是放棄更高的追求,而是要取得最好的效果。就像哲人所說:要想通過交往,讓雙方達到心理滿足、對方心情舒暢,就要做到不多不少,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