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專家解析兒童心理疾病該如何預防
在孩子有著強健體魄的同時,又能擁有壹顆壹塵不染的美麗心靈,這是天下父母的希望。在六壹兒童節這個特殊的日子,《健康周刊》聯合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兒科采寫了幾個與兒童心理疾患相關的案例,該院兒科唐洪麗教授提醒家長,壹個人的心理健康並非壹朝壹夕形成的,需要從小註重培養,作為家長不僅要關註孩子的體格發育、營養狀況、身體疾病和智力水平等,更應該了解壹些兒童早期心理疾病的癥狀,掌握壹些辨識的方法,有效地幫助孩子心理轉歸。
孩子是內向還是自閉
案例壹:8歲男孩銘銘被爺爺帶到醫院就診。爺爺說,孩子出生後不會對親人微笑,抱他時不知道主動伸手。對父母親並不親密,有時就像陌生人,但是家裏來了客人,他也不會膽小地躲起來,好像與他無關。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說他不合群,很少與小朋友壹起玩耍,壹些簡單的遊戲也做不好,常常成為小朋友嘲笑的對象。前段時間,臥室裏掛了新窗簾,孩子特別恐慌,常常壹個人蜷縮在角落裏。
診斷:唐洪麗教授發現,與銘銘對視時,他的眼睛不敢正視,而且說話口齒不清,理解能力較差,對壹些復雜句子無法明白,小手動個不停,不斷地重復扣扣子的動作。專家經過仔細綜合評定,最後診斷為孤獨自閉癥。
專家指出,這樣的孩子出生後就有壹些異常舉動,性格存在缺陷,但是家長由於工作忙碌,缺乏相關知識,僅僅將它當做是性格內向,長大後自然就會好。有的家長則礙於面子,不願意讓人知道自己孩子行為異常,性格怪癖,常常打罵孩子,有的甚至把孩子鎖在家裏,結果使孩子原本就有病的心理受到傷害,導致病情惡化。
自閉癥有哪些癥狀
唐洪麗教授說,兒童自閉癥有四點癥狀要引起重視。1、不會對親人微笑,不會主動伸手被抱。2、社交困難,不敢與人對視交流,很少與小朋友壹起玩耍。3、語言發育遲緩,對語言的理解表達能力低下。缺乏想象力和社會性模擬,不能像正常兒童壹樣用玩具“做飯”、“開火車”、“造房子”。4、儀式性和強迫性行為。由於缺乏變化與想象力,患兒常常堅持重復刻板的遊戲模式,如反復摸索,總要玩弄自己的腳趾,對自己房間的任何變化都表示反對和不安。
案例二:7歲的朵朵,從小壹到陌生的地方,就會拼命哭鬧。現在到了陌生的地方,仍然心理恐慌。前段時間考試不理想,父母嚴厲地訓斥了她,朵朵就變得不願意說話,甚至不願意上學,說同學會嘲笑她。最近媽媽因為出差沒有陪朵朵睡覺,朵朵出現了食欲不振、心跳、氣促、出汗、尿頻、頭痛等癥狀。房間壹黑,就不敢壹個人走,晚上睡不好覺,經常做噩夢,並出現夜間遺尿。
診斷:經過診斷,專家發現朵朵患上了兒童焦慮癥,並出現了壹些軀體化的癥狀。唐洪麗教授指出,兒童焦慮癥常見於學齡兒童,以女孩最為多見。兒童焦慮癥與先天素質和後天環境因素有密切關系。朵朵本身素質就比較敏感,自信心不足,自尊心較強,容易緊張、多慮。而家長卻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對孩子簡單粗暴,教育方法不當,所以才會導致朵朵失眠、出現焦慮疾患。臨床上往往都是出現嚴重焦慮癥狀,並有軀體化表現時,這些孩子才被父母送來就診。輕度焦慮癥可以通過早期幹預,家庭協助轉歸,但是嚴重焦慮癥危害較大,它會影響兒童的智力發展,誘發抑郁、自卑等心理疾病,需要綜合治療。
焦慮癥有五種分類
專家指出兒童焦慮癥有五種分類:1、素質性焦慮。兒童對外界細微的變化過於敏感。2、境遇性焦慮。對突發事件,兒童的心理難以承受。3、分離性焦慮。當孩子與親屬特別是父母分離時,會出現明顯的焦慮情緒。4、期待性焦慮。家長對孩子期望過高,孩子怕達不到家長預期的要求,擔心受到父母的責備而焦慮不安。5、環境性焦慮。有的家庭離異、不和睦,孩子生活在矛盾重重的環境中,產生膽小、不合群、易緊張等焦慮現象。
兒童心理問題防重於治
唐洪麗教授建議,壹方面父母要理解兒童的心理特點,對他們好奇、喜歡模仿、創新思維的特點應給予理解。經常將孩子的心理特點、行為方式與同齡的孩子對比。另壹方面,父母還要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和科學的家庭教育。在教育子女的態度上力求壹致,創造良好的家庭氣氛;在家庭教育中,對兒童不應有求必應,而應從小培養兒童面對困難、克服困難的精神。
當發現孩子出現心理問題時,要及時到醫院治療。由心理醫生有計劃、有步驟地調整,達到治療目的。對兒童心理問題的治療,常用的方法有行為治療、認知治療、支持性心理治療、感覺統合治療等,在治療過程中,家長的配合必不可少。
揭秘孩子逆反心理的原因
根據相關的調查證實,有5%到15%的學齡前寶寶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因此,家長朋友們也不要過分擔憂,而是應當提前認清寶寶具體的逆反心理的原因,然後提前進行預防。那麽具體孩子逆反心理的原因都有哪些呢?下面就壹起來認識壹下吧。
1、不切實際地期望
許多的父母為了將來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往往不考慮他們的興趣愛好,強迫孩子學這學那,硬讓他們去做他們壹時還難以做到的事情。這種拔苗助長的做法因為忽視了孩子們自身的素質和能力,往往結果適得其反,並且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對立情緒。作為家長來說,不要提出過高的要求,應提壹些比孩子的實際能力略高壹點,讓他們經過努力能完成任務的要求。這樣,孩子成功後不僅能享受到喜悅還能增強自信心。
2、對孩子過於嚴厲
“不打不成材”的思想也許在有些父母的腦子裏還依舊存在,他們時不時地諷刺、挖苦孩子,甚至動武打孩子的做法,無不傷害著孩子的自尊心,往往造成了不好的後果。其實家長應該更多的理解、尊重孩子,把他們當成壹個開始有獨立意識的小夥伴,有事商量著來辦,平等相待,循循善誘,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千萬不可以勢壓服。
3、壓抑孩子的好奇心
世界對於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的孩子來說,是充滿神奇的。但許多大人們不理解孩子們的好奇、探索心理,認為這個是在瞎鬧,有的還打罵孩子,這樣就很容易引起孩子的不滿情緒。聰明的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妳想知道的事情,我們也很想知道,妳如果告訴爸爸媽媽,我們會想辦法幫妳解答問題的。這樣,既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使他們懂得了不少道理。
4、反復嘮叨,喋喋不休
有些家長唯恐孩子不聽他們的話,就會反反復復、嘮嘮叨叨的說個不停。試想讓孩子們長期處於這種“馬拉松”式的說教環境中,能不產生逆反心理嗎?即使孩子知道家長說得有理,也不樂意聽了。
以上四個,就是比較典型的孩子逆反心理的原因,希望家長們在和孩子相處時多註意自己言行,當自己的孩子產生了逆反心理,家長應積極進行溫和的教育,必要時也可以帶寶寶看專業的醫生。
如何處理孩子的怪異行為
幼兒行為怪異,可以表現在任何地方:紅燈時,妳從後視鏡看到,即使妳要求她用紙巾,她仍然用手挖鼻孔;在遊泳池時,妳的女兒脫掉所有的衣服,堅持穿靴子、把裙子套在頭上;妳的孩子喜歡咬指甲,吸吮她的馬尾辮等等。面對孩子奇怪的行為,父母應該怎麽做?
選擇妳的戰場
當妳的小家夥仍然存在某個奇怪的幼兒行為,妳要理性對待。第壹步是要弄清楚該行為是否對孩子不利。比如,咬指甲,除非孩子把指甲咬破出血,那麽父母不太需要為這種行為煩惱。談到選擇妳的戰場,挖鼻孔通常也是相對無害的。檢查孩子周圍,避免有危險的東西。
所以,當談到那些無害、怪異的幼兒行為,嘗試壓住妳的憤怒,學習與他們相處。另外,這些怪異的行為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而且,如果妳堅持杜絕寶寶吮吸頭發,可能會適得其反,即導致孩子對吮吸頭發有前所未有的熱情。
考慮原因
如果妳的孩子做怪異的行為來自我安慰,這意味著在妳阻止他之前,妳將要長期觀察他的行為。吸吮拇指,撚轉頭發,或擺動肢體可能是您的孩子應對壓力的方式,可能會幫助他解決生活中的難事,如日間護理的變化,壹個新的兄弟姐妹,或廁所培訓問題。如果妳的孩子最近日常生活有變化或者有煩惱,妳可能要多多觀察他的行為,解決他苦惱的根源。
制定壹個計劃
1.設置行為安全區。換句話說,允許怪異的幼兒行為,但限制其範圍。給孩子列出限制做的行為清單,以避免在公***場合做出怪異的行為。所以,最終,學習這些限制行為可能會打破她的習慣。
2.提供替代品。每次妳的孩子開始做怪異的行為時,妳可以用其他物體轉移他的註意力。例如,當妳的女兒開始吸吮她的小辮子,妳可以這樣說,“我們不吸吮我們的頭發,看這裏,有壹個稭稈和壹杯水!”
3.預期行為。如果妳知道孩子在聽故事時,喜歡咬指甲,那麽妳可以讓他手閑不下來,如給她玩具抓在手上,讓他無法咬指甲。
4.保持遠見。妳是否忽略孩子怪異的行為或試圖引導她遠離這種行為,不用擔心,最終這些怪異的行為都會消失的。
幼兒教育:會玩的孩子更聰明
哥斯達黎加兒童教育學和心理學家加夫列拉馬德裏斯曾指出,運動、玩耍是兒童學會觀察、認識、理解、說話和活動的最佳“工具”,能促進兒童的大腦智力開發。他指出,科學實踐證明,2歲—5歲的孩子中,愛玩孩子的大腦比不愛玩的孩子至少大30%。因為,在運動和玩耍的過程中,孩子要完成掌握平衡、協調心理、處理問題等幾十種與大腦和思維活動有關的動作。日本著名教育家七田真教授在大量的試驗研究中發現,人腦在3歲以前完成60%的發育,6歲以前完成90%。所以,0歲—6歲是開發寶寶大腦的黃金時期,父母要珍惜這個黃金時間,多陪孩子玩。
玩是壹件看起來隨性而又歡樂的事,但是也要玩出科學,玩出創造性。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伴,妳可以為他打開壹扇窗,帶領幼小的生命去觸摸這個真實多彩的世界。70後、80後父母們小時候玩的遊戲,彈玻璃球、跳房子、跳皮筋、拍洋片、丟沙包,漸漸被各種高科技玩具、電子產品所取代。現在的孩子常常看電視、玩遊戲,壹坐就是幾個鐘頭,創造力和動手能力都受到了限制,家長要引導孩子走出這種誤區。
運動 強身又健腦
很多研究發現,喜歡運動的孩子比不愛運動的孩子更聰明,記憶力更好。潘慧告訴記者,有目的性的運動,可以鍛煉孩子各個感官之間的協調能力、身體平衡能力,挖掘他們身體各部位功能的潛力,對大腦的發育有很大好處。
各種運動中,跳繩是壹個不錯的選擇。它是壹種全身性活動,既能加快胃腸蠕動和血液循環,促進全身的新陳代謝,又能使心情興奮起來,讓孩子心靈手巧,在數數過程中,還能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使語言變得清晰流暢,最終促進孩子智力、體力、應變能力的協調發展。
每天睡前講故事
每個夜晚的床頭,那盞溫馨的燈下,孩子靠在父母懷裏,聽他們講故事。這是孩子成長中最幸福的時光。
科學研究顯示,經常讀書給嬰兒聽,可以讓他們與父母間建立特殊情感。嬰兒喜歡聽到熟悉的聲音,而書中的文字、圖畫和故事更能刺激他們的腦部發育。
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非常重要,喜愛讀書的孩子更愛動腦思考問題,將來上學後學習能力會更強,相對來說情緒會更為穩定,個性較為冷靜,更為自我約束,知識面寬廣。
“有些父母拿到圖書以後,把教孩子學識字作為主要目的,這樣做是不科學的。”王爭艷告訴記者,孩子讀書要以興趣為主。“閱讀有壹個很大的優點,它留給孩子壹個廣闊的想象空間,不像電視,有具象的畫面。孩子通過文字的描述,可以自由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魯傑建議,父母要盡量抽出時間和孩子***同閱讀,與孩子壹起讀他們喜歡的書,並且探討書中的細節,這樣孩子就會漸漸愛上讀書。
戲水玩沙,創造力強
夏日午後,蟬鳴陣陣,壹個小男孩靜靜地蹲在院子裏,細心地觀察“螞蟻陣營”,還不時用小樹枝輕輕地攔住螞蟻的路,觀察螞蟻的路線變化。男孩壹蹲蹲好長時間,那份耐心,讓壹旁的媽媽不忍心打攪。媽媽只是提醒他從不同角度觀察,引導他在觀察中學會思考。這是知名育兒專家楊文的教子場景。
魯傑告訴記者,豐富、神秘的大自然是孩子想象力最好的源泉,父母要經常帶孩子走近大自然,讓孩子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大自然那種靜默的和諧,那種新鮮、清新、生生不息的氣息,可以發掘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可以培養孩子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科學的精神。所以,大自然是最好的遊戲場所。”國際兒童遊戲權力協會曾經發表研究報告說,現代兒童正在遺棄的那些簡單的娛樂活動,如爬樹、建沙堆城堡等,正是孩子們成長不可或缺的。
“很多孩子都喜歡玩水、玩沙子。沙子可塑性強,能提高孩子的創造力,因此家長可以在陽臺弄片小沙灘,這也是孩子親近大自然的機會。”王爭艷說。
盡量少說疊音詞
孩子開口說話的那壹瞬間,讓多少家長心生喜悅。那是他們第壹次用語言表達。從此,孩子咿呀學語,打開了語言的大門。據美國壹項研究顯示,父母與孩子多交談,會使這些孩子日後變得更聰明。孩子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伴隨著感知、記憶、思維、想象等心理活動。因此,語言能力的發展,必然促進孩子智力的發展。
6歲以前是孩子語言開發的最佳時期。如果在這個時期不失時機地對孩子進行培養,效果事半功倍。就像種子播種在春天,才會有好的成長和收獲。家長要在這個時期,多和孩子溝通交流,開發他們的語言能力。
魯傑提醒父母,和孩子說話時,盡量使用規範的語言。父母是孩子語言的導師,父母使用的語言、語氣都會影響孩子。0歲—3歲是孩子口頭語言的發展時期,父母的語氣要柔和親切,自信沈穩,不要使用“吃飯飯”等疊音,也不要細聲細氣地模仿孩子的語氣,這樣會讓孩子缺乏安心的感覺。但是,可以適當重復說過的話,比如“吃飯了,吃飯了”,來加深孩子的印象。對於3歲—6歲的孩子,父母就沒有必要再反復重復說過的話了,看著孩子的眼睛,認認真真地說壹遍就足夠。孩子沒有回應時,父母要尋找更好的解決方式,不能粗暴地提高音量、瞪大眼睛,孩子也會變得煩躁,甚至出現抵觸情緒。
留出壹面“塗鴉墻”
興趣和滿足總會帶來快樂。我們都知道,孩子在快樂的時候,學東西比較容易。所以,父母應該在安全的前提下,順應孩子的天性,支持他們的興趣愛好。
1歲—8歲,是利用塗鴉鍛煉孩子圖形思考力、想象力、開發右腦的最佳時期。家長應該還孩子壹顆自由的心、壹雙自由的手,讓他們在盡情的想象中,塗抹心裏的繽紛多彩。父母為孩子開辟壹面“創作墻”,讓孩子信筆塗鴉,這遠比壹個整潔的家更重要。
“興趣愛好不等於興趣班。”魯傑告訴記者,很多興趣班只是讓孩子枯燥地學習,並不壹定是孩子喜歡做的事。比如,在繪畫班,往往更多的是學習繪畫技巧,要把蘋果畫得最逼真最圓,但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受限。家長要註意觀察,看孩子對什麽感興趣,然後為孩子提供條件,保持他們的好奇心。比如,養壹小盆植物,觀察植物發芽、吐葉、開花的過程;或者在家裏和孩子壹起做壹個小科學實驗,讓他們理解生活中的現象。
如何讓孩子懂事聽話
1、說到做到
育兒專家指出:如果從1到10代表正確管教兒童的原則的重要程度,(數字越高越重要),那說到做到、言行壹致就可以用12來表示了!
為什麽要這樣做?
說到做不到,言行不壹致會把孩子變成投機主義者。因為他們知道他們能逃避懲罰,他們試圖竭盡所能的做到這壹點。但當他們知道妳會怎樣做,或犯了錯會發生什麽時,他們就可以預測他們選擇那種行為的後果,這讓他們學會控制自己。
如何做到這壹點?
說到做到中最關鍵的部分是不要心軟,不要在只此壹次面前讓步。總結出妳認為最重要的規矩和無論何時他們破壞這些規矩都會出現的後果。然後,將這些統統告訴妳的孩子。
對許多父母來講,控制自己不去批評孩子是很難的,因此,說話之前請三思,妳運用的語氣和措詞的不同,效果差別會很大。像說:我愛妳,但是妳的行為我不能接受。這種話初聽會覺得很硬,但過會兒,孩子就很自然地明白妳的意思了。
在另壹些情況下,把妳所期望的作為要求他們必須做到的解釋給他們聽。假如,妳要帶他們逛超市,告訴他們不要亂動和拿商品,並警告如果違反了的後果是什麽。
說到做到要求妳從頭到尾貫徹到底,無須大聲威脅。
2、不要小看孩子
大聲喊出孩子的名字或下壹個定論(像“妳真是粗心大意”)是兩個最無效的方法。這只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所以,盡量吝嗇妳對孩子行為的批評。
為什麽要這樣做?
育兒專家指出:孩子並不因為妳懲罰了他,他就會從對自己不好的感覺中解脫出來。這樣的感覺也許會過去,但反復的批語(為什麽妳總對別人這樣不友好)也許會產生消極的感覺使其揮之不去。
如何做到這壹點?
這暗示著妳相信妳的孩子,他有能力做得更好。最終,也就促進了孩子做出更好的行為。自尊來源於正確的行為。孩子的潛意識裏會這樣想:如果我做了正確的事,我會自我感覺很好。如果通過做這種正確的事我就能得到很好的感覺的話,下次我還想再這樣做。
3、帶著贊賞去教育孩子
管教的正確含義是教(讀壹聲)。如果妳只是通過懲罰來管教孩子的話,妳會失去大量的給予孩子正確引導的機會。例如當孩子拿起玩具,妳通過像獎勵她壹小塊點心這種具體的方式提醒她,妳希望她怎樣做,效果反而會更好。
為什麽要這樣做?
也許妳很難相信,但卻要反復這樣想:他想做個好孩子。但他也渴望受到別人的註意,如只有當他把玩具扔向小朋友的時候,才能引起妳的註意……我想妳是可以明白我的意思。當他把壹件事做得很棒時,多給些鼓勵和贊許,這會激勵孩子下次做的更出色。
如果有其他人對孩子的良好行為大加贊賞,建議父母應將這些表揚轉達給孩子們,這會讓他感到驕傲,並且這些表揚會比父母對他們的贊許在他們的腦海裏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如何做到這壹點?
妳不必因為孩子說個請字就大加贊許,但是表揚他的時候應該更具體些,不要只是泛泛地說:“做得好”。而應該說:“今天妳的衣服很整潔、幹凈,非常好。”這樣,孩子就會知道什麽樣的行為妳會表揚他,以及原因是什麽。
表揚就是表揚,避免在表揚中添加任何附加的話,說出類似:“妳把房間收拾得很整潔,為什麽妳不能每天都做到呢?”這種貌似表揚實為批語的話沒有什麽好處。
4、控制自己
大喊大叫、摔門、態度粗暴,不是只有孩子才會犯錯誤。很少有父母可以誇口說自己在管教孩子時從沒失控過,我們多數都會在事後為自己的行為感到後悔。
失控的怒火會影響妳管教孩子努力的成果。如果總是大喊大叫,孩子學不到什麽。相反,壹旦他習慣了妳的這種方式之後,會將妳的話當作耳邊風,慢慢就會變成,妳的批評或表揚他都聽不進去了。
為什麽要這樣做?
用冷靜的頭腦對孩子進行管教,會讓孩子感覺到妳的教導是客觀公正的,並且,他也願意帶著極大的興趣去做到妳對他的要求。
如何做到這壹點?
想好今後在妳將要發怒的時候怎樣使自己平靜下來的方法。從1數到10,或是深呼吸幾次,亦或是走開壹會兒。但如果這些方法仍無濟於事,最終妳還是失控地對孩子發了脾氣,記住事後要真心地向孩子道歉,告訴他,妳也是人,也會犯錯,但妳能承認並改正錯誤。
5、說明後果
孩子們經常在認為後果就是懲罰的同義詞的誤解中長大,後果這詞已經被理解為如果妳不停止做這事就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告訴孩子,後果:就是任何壹種行為的結果--懲罰或是獎勵。
為什麽要這樣做?
給孩子加深這種原因和結果的觀念:做什麽事情是由他們自己決定的,這樣會教給孩子壹種責任感。告訴孩子:如果妳不幫我,我就要自己做更多的事。那我就沒有時間做其他的事了。
如何做到這壹點?
養成壹種習慣,在對孩子提出要求之後向他解釋壹下原因,並偶爾對他的行為給予獎勵。譬如,在去冰激淋店的路上,妳可以說:今天妳表現很不錯,我想請妳吃點東西。當必須要采取懲罰措施的時候,將其與導致這種懲罰結果的行為連結在壹起,例如,妳6歲的兒子欺負了別人,妳可以取消他晚上看動畫片的特權,這樣他就知道,如果他再向別人表現出攻擊性,會有什麽事情發生。
6、講明妳的價值觀
在糾正孩子錯誤行為中,妳最重要的任務是將壹個好孩子撫養長大成為壹個好人。盡管我們都同意壹個好人應具備的品質:誠實、尊重他人、寬容、慷慨,但實際上每個家庭側重的不盡相同。最重要的妳要考慮到,妳希望妳的孩子學到怎樣的價值觀,這也是教育孩子的壹部分。
為什麽要這樣做?
現在的孩子被外界大量不好的訊息所影響,像什麽成年人很虛偽,及時享樂……所以,我們要時常將我們認為正確的信息傳遞給孩子,以免他們在良莠不齊的社會中迷失了方向。
如何做到這壹點?
按妳的價值觀排列妳的教育方式,假如妳試圖向孩子傳遞壹種家庭成員間應有壹種互相照顧的責任感。請在為孩子做了些瑣碎小事就予以獎勵之前深思壹下。
孩子會將我們的價值觀逐漸演變成他們自己的價值觀。這就完成了我們的目標——將對孩子的教育變成孩子的自我約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