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是什麽意思

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是什麽意思

冬至(公歷12月21-23日交節),鬥指子,寒冷的冬天來臨,英語:winter solstice,又稱“冬節”、“賀冬”,二十四節氣之壹,與夏至相對。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表示季節變遷的特定節令,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位置變化制定。這天,太陽行至黃經270°(冬至點),直射地面位置達壹年最南端,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冬至日是北半球壹年白晝最短壹天,越北白晝越短。

擴展資料:

冬至習俗小知識

1,冬至祭天

歷代統治者都要於冬至日祭天。“祭天”即是古代的“郊祀”禮,是歷代帝王禳災祈福,在冬至日必須舉行的壹種儀式。

2,冬至祭祖

古代在民間,冬至祭祖之禮與元旦祭祖相同。在祭祖的同時,人們還要向父母長輩拜節。古時流傳有向老人敬獻鞋襪的習俗,此習俗現代仍然十分流行。閩臺有俗諺“冬至大過年,唔(“不”的意思)返無祖宗”,所有外出謀生的人都要在冬至節時趕回家鄉過年,表示年終有歸宿。

3,冬至數九

民間把冬至義稱作“交九”或“數九”,從冬至起,每隔9天作為壹個“九”,***分9個“九”,***81天。各地人們根據不同氣候條件、景物特征等編出了膾炙人口的《數九歌》:壹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壹九,耕牛遍地走。

4,吃餃子

我國北方,冬至有吃餃子的習俗。諺雲:“十月壹,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醫聖”張仲景留下的。張仲景冬至把羊肉、辣椒和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煮成湯,羊肉、藥物撈出,包成似耳朵的”嬌耳”,吃“嬌耳”,喝“祛寒湯”,全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耳朵治好了。

所以,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5,吃團子

在南方某些地方是吃吃冬至團(丸)。取其團圓的意思。每逢冬至日清晨,各家各戶都會開始磨糯米粉,並用糖、肉、萊、果、更豆、蘿蔔絲等做餡,包成冬至團,不但自家人吃,也會贈送親友以表祝福之意。

百度百科-冬至(節氣、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