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宮穴位於掌心橫紋第二、三掌骨之間,屈指握拳時,當中指尖下是穴。壹說“在掌中央橫紋動脈中,屈無名指指頭著處即是穴”《太平聖惠方》。
勞宮穴位於掌區,橫平第三掌指關節近端,第2、3掌骨之間偏於第3掌骨。握拳屈指時,當中指尖盡處是穴。
勞宮穴意義:心包經的高熱之氣在此帶動脾土中的水濕氣化為氣。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高熱水氣,較幹燥。
運行規律:吸熱脹散並上行於天部。
特異性:五輸穴之滎穴,五行屬火。附註:心包經滎穴。
功能作用:散熱燥濕、清心泄熱,開竅醒神,消腫止癢,勞宮穴有清心安神、除濕和胃、涼血熄風作用。
勞宮穴主要用於心神、脾胃及熱病:如心痛、心悸、胸脅支滿、癲、狂、癇證、煩渴、飲食不下、嘔噦、吐血、大便下血、中暑、口腔炎、小兒齦爛、溺赤及黃疸、掌中熱、手掌多汗癥、鵝掌風等。
現代又多用勞宮穴治療中風、昏迷、心絞痛、口腔炎、精神病、高血壓、手指麻木等。
勞宮穴主治昏迷,暈厥,中暑,嘔吐,心痛,癲狂,癇癥,口舌生瘡,口臭,鵝掌風等。
精神神經系統疾病:腦血管意外,昏迷,中暑,癔病,精神病,小兒驚厥,吞咽困難;
消化系統疾病:黃疸,食欲不振;
五官科系統疾病:口腔炎,齒齦炎;
其它:手癬,手指麻木,高血壓等。
勞宮穴配後溪穴治三消穴、黃疸;
勞宮穴配湧泉穴治五般癇。
勞宮穴配人中穴、合谷穴透勞宮治癔病。
勞宮穴配大陵穴、內關穴治急性胃炎。
勞宮穴配少澤穴、三間穴、太沖穴治口腔炎。
勞宮穴配八邪穴治鵝掌風。
勞宮穴配曲澤穴、大陵穴,有清心泄熱的作用,主治鵝掌風。
勞宮穴配太沖穴、內庭穴,有清心疏肝和胃的作用,主治口瘡,口臭。
勞宮穴配人中穴、湧泉穴,有開竅泄熱,清心安神的作用,主治中暑及中風昏迷。
治法:寒則補之,熱則瀉之。
直刺0.3~0.5寸,局部脹痛,針感可擴散至整個手掌。
艾炷灸3壯;或艾條灸3~5分鐘。
·勞宮。勞,勞作也。宮,宮殿也。該穴名意指心包經的高熱之氣在此帶動脾土中的水濕氣化為氣。本穴物質為中沖穴傳來的高溫幹燥之氣,行至本穴後,此高溫之氣傳熱於脾土使脾土中的水濕亦隨之氣化,穴內的地部脾土未受其氣血之生反而付出其濕,如人之勞作付出壹般,故名。
·五裏。五裏,指穴內氣血場的履蓋範圍如五裏之廣也,無它意。
·鬼路。鬼,與天相對,指地部。路,道路也。鬼路名意指穴內氣血來自於地部。本穴物質主要為脾土中所含水濕的氣化之氣,氣血物質是來自地部,故名鬼路。
·掌中。掌中名意壹指本穴位於手掌,二指穴內氣血來自掌中。理同勞宮名解。
·心包經滎。滎,極小的水流也。本穴的氣血變化不光是脾土中的水濕氣化為氣,天部的水濕之氣亦同時散熱冷降,冷降之液形成極小的水流,故為心包經滎穴。
·本穴屬火。屬火,指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氣血的主要變化是脾土中的水濕氣化為氣,此氣性幹燥,隨中沖穴傳來的熱燥之氣直上天之天部,表現出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屬火。
勞宮為經穴名(Láogōng PC8)。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別名五裏、掌中、鬼路。屬手厥陰心包經。勞宮是手厥陰心包經的滎穴,五行屬火。勞即勞動,宮即中央,手司勞動,勞指手,此穴在手的掌部中央,故名勞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