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大潮屬正常的天文潮汐現象,它的周期是18.6年,人們在它到來的前幾年就能預測出來。
通常情況來講,天文大潮是不會帶來災難的。但是在某些特定環境下會構成水害。第壹種情況,如果天文大潮期間有臺風或將有臺風登陸,就會暴發風暴潮。
風暴潮是發生在沿海壹帶的海洋災害。它是由強風或氣壓驟變等強烈的天氣系統對海面作用導致水位急劇升降的現象,通常會給沿海地區造成壹定危害。風暴潮災害居海洋災害之首位,世界上大多數因強風暴引起的特大海岸災害都是由風暴潮造成的。因此,其威力不可小覷。
第二種情況,如果江河水位較低,海潮上溯範圍擴大,鹹害程度加重,就會導致鹹潮的出現。
鹹潮是壹種自然現象,它是由太陽和月球對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又稱鹹潮上溯、鹽水入侵。當淡水河中的水不足時,海水就會發生倒灌,鹹淡水混合造成上遊河道水體變鹹,就會形成鹹潮。鹹潮多發生於冬季或幹旱的季節,每年10月到第二年3月之間出現在河流與海洋的交匯處,比如長三角、珠三角周圍的地方。
如果天氣發生變化或漲潮退潮,都會對鹹潮造成影響。尤其在天文大潮時,鹹潮上溯的情況更為嚴重。另外,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過程讓鹹潮逐漸地增加,但長期下來就會有明顯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