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大腕”壹詞的“人氣指數”直線攀升,早已成為普通話的通用語詞,成為日益受人欣羨的壹個社會稱謂。《現代漢語詞典》原版未收該詞,1996年修訂本便適時地增收了“大腕”詞條,釋曰:“(~兒)指有名氣、有實力的人(多指文藝界的)。”括號中的“~兒”說明“大腕”實際上是讀兒化音的。誠如另壹括號中所註,“大腕”曾專用以稱文藝界名人。不過這只是在新時期之初,後來其使用範圍就逐漸擴大,還有馮小剛執導的電影《大腕》等,都對該詞的走俏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當今社會,幾乎各界名人均可稱為“大腕”了,諸如“足球大腕”“圍棋大腕”“房地產大腕”等等;並且“大腕”還可以用作限定性成分,具有“著名”“頂尖”之意,如“大腕導演”“大腕記者”“大腕作家”乃至“大腕企業”之類。此外“大腕”還可以單說成“腕兒”,有了名氣,成為名人,可以說“成腕兒了”。這跟戲劇界有時單說壹個“角兒”就等於“名角”的道理壹樣。
然而名人為什麽叫做“大腕”或“腕兒”?起初命名時固然有個造詞理據存在,後來這種理據被埋沒了,人們順著某種線索再去追蹤和考證,就成了語言學上的語源推求問題。對於“大腕”的語源,壹般人多會順著“腕”字去推求,認為是源於“手腕”,因為本領高強謂之“大手腕”,所以強有力的人物即可謂之“大腕”了。這種推斷貌似有理,但不過是就字解字而已。這個字是本字還好,如果是借字,那就成了望文生義。也有人指出了另外的情形。王學泰(1998)認為“腕”並非本字,“大腕兒”本應寫作“大萬兒”,說:“‘大腕兒’的‘腕’字用的極其普遍,但似乎是個錯字。這是句江湖隱語(也稱‘調侃兒’或‘春典’),‘腕’大概應該寫作‘萬’……‘大萬兒’指壹些領域的名人,通常是指演義界的名流。” 還有人認為“大腕兒”應該寫作“大蔓兒”。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常寶華(2004)指出:“大腕兒的腕,是相聲界的行話,但腕兒字應該寫成這個蔓兒”,並且稱馬三立是自己的“大蔓兒老師”,稱牛群是自己的“大蔓兒徒弟”。張浩(2002)盛贊京韻大鼓藝術家駱玉笙“不擺‘大蔓兒’架子”,虛心向青年演員學習。這為我們提供了壹種事實:“大腕”之“腕”,前身是“萬”和“蔓”。
差不多就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