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歲的經歷卻是事與願違的,總是在期望,也總是在失望,有太多的迷茫,有太多的求而不得,有太多的不確定性。
後來,我越來越知道,我不是敏感那個30歲的年齡,我只是還沒有勇氣沒有底氣去給20多歲交上壹個完美答卷。
30歲意味著壹個新的人生階級,20多歲的人從這裏畢業,要各憑畢業成績在那裏找到自己的壹席之地。
30歲的時候,壹個人的職業似乎已經步入了正軌,人生走向確立了大方向,她的能力本事似乎也被定性、露出真面目出來。
所以 20 多歲就顯得格外重要起來,要為30 歲壘好堅硬根基,要給30 歲補給好能量底氣。
在20多歲的時候來看30歲,像遊戲裏升級打怪,想要mvp,也想要拿到高等級,然後光榮去接受自己的新年紀。
卻不想是被時間拖著走,不想在20多歲勉強及格暗淡收場。
所以20多歲是焦慮的,是擔驚害怕的,是小心翼翼的。20多歲的不確定性讓人慌張,30歲之於20多歲的召喚,有壓力。
我想要變得更好,不甘心目前的生活,不滿足現在的擁有,想要體面的成績,所以,越來越抗拒30歲的年紀。
30歲仿佛在給我設限,在給我20多歲的試錯探索機會設限,給我的20多歲經歷冷漠地打上壹個截止日期。
歸根結底,還是對年齡耿耿於懷,想要青春,更想要成就。
“變老”這回事,在越來越接近30歲時,越來越讓人恐慌煩躁。
明明也才20多歲,焦慮年紀會被人吐槽無病呻吟,可是某壹天照鏡子,看到眼角不知何時出現的細碎眼紋,突然就被怔住,然後心慌害怕。
明明每天還自我感覺良好,自稱為長不大的老小孩,可該去接受的“妳真的沒有那麽年輕了”的事實,還是不打壹聲招呼的,來得猝不及防。
網絡上把這個年紀出現的皺紋等問題歸為“初老”壹類。 “初老”聽起來些許婉轉溫柔,卻讓人不得不去直面變老的問題。
“老”讓人抗拒,聯想起我那些還未萌芽的小願望,“變老”的現實可以瞬間打擊我的自信心。
好像自己曾經那麽不願服輸許下的期望,都變成了壹句誇大口:我怎麽都進入初老狀態了,怎麽還是壹事無成?是不是自己還是太弱了,太心高氣傲了,是該去接受現實了?
年紀和成就相掛鉤,讓人敏感難過。這是現實壓力使然,也是自尊心作怪。
20多歲的脾氣秉性還是太不容易去釋懷接受理想與現實的落差了, 壹個人太倔強,在面臨現實赤裸裸的打擊後,又會自卑。
20多歲,很多時候覺得自己像壹只無頭蒼蠅,橫沖直撞,又覺得自己像個戰鬥士,卻沒有壹個很堅定很明確的方向,也沒有果斷明了的判斷取舍能力。
我咬牙給自己買上壹支昂貴的眼霜,試圖撫平受傷的心靈,然後給自己打好壹劑雞血,自嘲壹句,“沒有底氣沒有成績的年齡,還是得靠表面的體面呈現,得靠自我內心建設,才能去積極向上,去飽滿自信活力啊”。
在壹眾安利下,去看了最近很火的《乘風破浪的姐姐》,這壹看,我的那些小家子氣,上不了臺面、也無法釋懷的那些小糾結小想法,卻從中得到了糾正指引。
20多歲是慌亂的,有失望,有落差,他們會說這是常態,在消極迷茫的時候,這樣乘風破浪不懼年齡限制的姐姐們,又給了我們太多的力量去重新審視自己的現有生活。
看姐姐們,不同於那些看慣了的青春美麗小姐姐們,更成熟的她們,給了我們新氣息、新場面的觀看體驗。
她們來到30+,依然還是自信飽滿的,有夢想,不服輸,有個性,又有本事底氣。
30+的年齡,比我們多的是年歲,她們不變的卻是心態,甚至是比我們更堅定壹籌的心態。
經歷過社會的洗禮,經歷過我們所迷茫摸索的20多歲,她們在更成熟的年齡,有著更多閱歷的壹份清醒和自我認識。
我的20多歲格局正在建設中,難免被大流影響,被同質化,而姐姐們各有各的魅力,各有各的特點,她們應該是在更成熟的年齡心態裏找尋到了自我,也才可以這麽大方的向我們展現, “我就是我,不需要被定義被限制的壹個自信驕傲的我”。
寧靜:“還要介紹我是誰,我這十幾年白幹了?”
張雨綺:“我覺得我哪個時刻都在高光點。”
鄭希怡:“到了這個年紀,還要和大家壹起比較,還要被壹些不知道是什麽的人,去審判自己。”
伊能靜:“妳配合我壹下,別讓我配合妳們,讓我舒服的坐行嗎?”
黃齡:“我光靠作品就可以說話,總比人紅歌不紅好吧。”
吳昕:“只要有可能性,有機會,我就去爭取。”
張含韻:“30歲之前,我們的青春是父母給的,我們的美好是天生的。但是30歲之後,是我壹手創造的。”
萬茜:“每壹個年齡的女生,都有她自己的魅力,我為什麽要否定自己呢?我現在已經到了我的黃金時期。”
姐姐們的哲學語錄,每壹句都夠我品味,每壹句都夠我拿來反思自己的生活。
從她們的身上,看到太多,也覺悟到太多。
20多歲的我,還有幾年即將邁入30歲的我, 想想有時候對於年齡的焦慮,真是在做無用功。
看著她們的發光時刻,我也開始想象著自己的30+,那裏不該是壹個阿姨、壹個母親,30+也可以像她們壹樣,可以是魅力四射的,可以是自信十足的。
30+不應該被偏見,被定義,30+還是可以有很多可能的。
誰不會到30歲?關鍵是,不是每壹個人都可以活成像她們壹樣的30+。
她們讓我重新獲得認識:盡管是到了30歲也有很多可能。
心態很重要,積極接納自我,保有乘風破浪般的勇氣很重要。 我覺得我們的20多歲太需要這樣的引導和鼓勵。
看舞臺上的她們,把註意力關註點都放在了她們的業務能力,個性張力上。 她們似乎都把自己活成了與年齡不成正比的人。
實力就是底氣。她們到了30+,在用底氣說話,也始終在繼續追求、繼續保持那樣的能量活力。
姐姐們就像是探路人,就像是定心丸,她們告訴我們走過了20多歲,未來的30、40、50歲依然還有更多的可能,無需畏懼。
所以,加油啊,20多歲的我們,姐姐們的30+各有各的精彩,20多歲的我們也更加需要乘風破浪。
-The?End-
圖片: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