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般紅壤中四配位和六配位的金屬化合物很多,其中包括鐵化合物及鋁化合物。紅壤鐵化合物常包括褐鐵礦與赤鐵礦等,紅壤含赤鐵礦特別多。當雨水淋洗時,許多化合物都被洗去,然而氧化鐵(鋁)最不易溶解(溶解度十的負三十次方),反而會在結晶生成過程中壹層層包覆於粘粒外,並形成壹個個的粒團,之後亦不易因雨水沖刷而破壞,因此紅壤在雨水的淋洗下反而發育構造良好。紅壤是我國中亞熱帶濕潤地區分布的地帶性紅壤,屬中度脫矽富鋁化的鐵鋁土。紅壤通常具深厚紅色土層,網紋層發育明顯,粘土礦物以高嶺石為主,酸性,鹽基飽和度低。紅壤土類劃分5個亞類,本區分布有3個亞類。紅壤亞類具土類典型特征,分布面積最大;黃紅壤亞類為向黃壤過渡類型,在本區均分布於山地垂直帶,下接紅壤亞類,上接黃壤土類;紅壤性土亞類是剖面發育較差的紅壤類型,主要分布於紅壤侵蝕強烈的丘陵山區,江西余江壹帶和福建東南部有較多分布。
1.紅壤典型土體構型為:Ah-Bs-Csq型(q次生矽積聚層)或Ah-Bs-Bsv-Csv。
2.紅壤有機質通常在20gkg-1以下,腐殖質H/F為0.3~0.4,胡敏酸分子結構簡單,分散性強,不易絮凝,故紅壤結構水穩性差,因富含鐵鋁氫氧化物膠體,臨時性微團聚體較好。
3.紅壤富鋁化作用顯著,風化程度深,質地較粘重,尤其在第四紀紅色粘土上發育的紅壤,粘粒可達40%以上。
4.紅壤呈酸性壹強酸性反應,表土與心土PH5.0~5.5,底土PH4.0;紅壤交換性鋁可達2~6cmol(+)kg-1,約占潛性酸的80%~95%以上;鹽基飽和度在40%左右。
5.粘粒SiO2/AI2O3為2.0~2.4,粘土礦物以高嶺石為主,壹般可占粘粒總量的80%~85%,赤鐵礦5%~10%,少見三水鋁石;陽離子交換量不高(15~25cmol(+)kg-1),與氫氧化鐵結合的SO42-或PO43-可達100~150cmol(+)kg-1,表現對磷的固定較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