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次信息技術革命的時間:
1、第壹次信息技術革命是語言的使用,發生在距今約35000年-50000年前。
2、第二次信息技術革命是文字的創造,大約在公元前3500年出現了文字。
3、第三次信息技術的革命是印刷的發明,約在公元1040年,我國開始使用活字印刷技術(歐洲人1451年開始使用印刷技術)。
4、第四次信息革命是電報、電話、廣播和電視的發明和普及應用,時間在19世紀。
5、第五次信息技術革命是始於20世紀60年代,其標誌是電子計算機的普及應用及計算機與現代通信技術的有機結合。
計算機聯網後其發展趨勢表現為:
1、普及無線聯網
通信技術與網絡技術相互融合,進壹步發展為以無線保真技術為基礎的無線聯網。它可以通過便攜式電腦或其他運算器件隨時隨地高速聯網,而無需電纜。無線保真技術將使個人擁有網絡通信能力,這是壹次深刻的社會進步。
2、功能逐步完善
傳統網絡由於技術和基礎設施的局限,在網絡安全、規模、性能、提供的業務能力方面都存在缺陷,未來的網絡必將朝著更大、更快、更及時、更安全、更方便的方向發展。
3、能量無限擴充
網絡的出現,使信息資源真正成為了繼物質、能源之後的第三大重要資源。計算機聯網,特別是1994年因特網商業化以來,因特網帶來的網絡革命的沖擊使世人震驚。網絡技術的應用,使計算機的能量實現了無限擴充,信息資源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
因為,壹個設計優良的網絡能夠把聯機的累積力量植入每個單機;壹部微機所聯系的網絡越大,它的用處越多,力量也越強;上網工作時,不是在使用個人的計算機,而是在使用壹臺能量無限擴充的龐大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