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司徒雷登走了,白皮書來了”是什麽意思呢?謝謝!!

“司徒雷登走了,白皮書來了”是什麽意思呢?謝謝!!

《別了,司徒雷登》壹文,是毛澤東當年為批駁美國政府發表的中美關系白皮書,為新華社撰寫的五篇評論文章中的第二篇。白皮書到底是怎樣的壹部“書”呢?這還要從白皮書出臺的經過說起。

1949年8月5日,就在司徒雷登壹行抵達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所在地珍珠港的當天,美國國務院就中美關系問題發表了壹部重點介紹從1944年到1949年期間美國對華關系的報告書,題為《美國與中國的關系——著重1944~1949年時期》。

這部報告書(即白皮書)是當時的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在征得了杜魯門總統的同意後,組織國務院工作人員編纂的。全書包括正文八章,附件八章,外加收錄在內的《艾奇遜致杜魯門總統的信》及《中美關系大事紀年表》,***壹千零五十四頁,約壹百多萬字。

《美國與中國的關系》白皮書用五分之壹的內容,介紹了從19世紀末至20世紀前五十年各個不同歷史階段,美國對中國局勢的看法及政府的對華政策。其余五分之四的篇幅等於是文件匯編,收集了近二百篇美國政府官方發表過或未發表過的、與對華關系有關的文件。其中既有美國總統有關的演說詞、與國民黨政府往來的函件及電報、聲明,以及幾乎所有與中國有關的條約、協議、法案,也有相關的會談紀要、任命、國民黨和***產黨發表的社論、聲明和文告等,還有相當壹部分美國派駐中國的特使及大使給國務院寫的例行報告。

與白皮書同時見之於公眾的還有美國國務卿艾奇遜致杜魯門總統的壹封信。從這封信中,人們輕而易舉地就可了解到美國國務院發表白皮書的用心所在。

例如在談到抗戰勝利後美國政府派馬歇爾使華的原因時,艾奇遜指出:“我們當時的政策是基於兩個目的,壹個目的是在政府能趨於穩定並沿著民主的途徑進步的條件下,使中國得到和平;另壹個目的是協助國民黨政府盡可能在中國廣大的地區上建立其權威。事實證明,第壹個目的由於雙方都不願意它成功,以致是不能實現的。在中***方面,他們拒不接受將削弱他們壹貫堅持的目的——全中國***產主義化——之自由的條件;在國民黨方面,他們不顧美國軍事代表的屢次忠告,仍然抱著武力摧毀***產黨的幻想。”

在信中,艾奇遜把國民黨失敗的原因歸結為其自身的無能,以及聽不進美國的意見:“從1945年壹直到1948年初秋,國民政府在人力和軍事上較其對手具有顯著的優勢。的確,在那壹時期之內,很大壹部分由於我們在運輸、武裝和補給上給予他們的部隊的援助,他們遂能推廣其控制及於華北和滿洲的大部分。到馬歇爾將軍於1947年初離開中國時,國民黨在軍事的成就上和領域的擴張上,顯然是登峰造極的。然而其後壹年半的事實顯示,他們貌似強大的力量是虛幻的,他們的勝利建立在沙上。……國民黨曾於1946年不顧馬歇爾元帥的警告發動了壹個雄心勃勃的軍事行動。馬歇爾警告說,這種行動不僅會遭致失敗,而且會使中國陷入經濟的混亂,最後並將摧毀國民政府。……沒有壹個對軍事情況的估計,比這更完全地為後來發生的事實所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