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行業內的老師告誡年輕後背的金玉良言,諸如此類的問題應該說萬古長存。以花旦為代表的都是“名角”婀娜多姿的女性,猶如當今年代的“明星”,所以媒體愛稱當代“花旦”,而武生則是以男性為代表的“雄偉”的男性藝人。
花旦的愛慕者多如牛毛,其中不乏權貴顯赫,若武生與花旦“茍且”的話,或將引來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殺身之禍。
論語中有雲: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君子不立危墻之下。反之花旦的規矩或是“不與武生茍且”,畢竟當紅武生都是身材高大威猛,樣貌秀氣的男性,愛慕者不乏壹些“狂蜂浪蝶”,多要潔身自好。
歸根結底的講,各行各業的“道”莫過於自我修養,不讓自己身處壹種比較尷尬被動,甚至丟掉了身家性命的不幸結果。
擴展資料
梨園後臺傳統規矩:
(1)醜角未開面前,他角均不得抹彩或勾臉。
(2)旦角既上裝後,不許赤身露體。
(3)各項角色在未上彩、抹臉、勾面以前,均不得試戴網巾、 口面及盔頭諸物。
(4)財神及加官之面具,禁止朝天安放,已取手中,不得復與他人交談。
(5)婦女不許上臺或入後臺。
(6)後臺各角概不許掀簾向臺下窺視,尤不許與熟人暗打招呼。
(7)後臺不許頓足罵人。
(8)未開鑼前,場面上各種音樂響器,壹概不準敲碰。
(9)打鼓老所坐之處,名為九龍口,無論何人均不得擅坐。
(10)未開鑼前,花旦不許上臺。
(11)青龍刀、開門刀,不許擅動或玩弄;青龍刀不用時,須用布包裹。
(12)在後臺不得拍掌喝彩。
(13)後臺不許跨坐兩箱之間。
(14)後臺不許抱膝而坐。
(15)後臺不許拉弓,槍柄不許搗地。
(16)後臺各角,不許隨意玩笑。
(17)堂板(即公堂責人之大板子)在後臺不許搬動。
(18)後臺不準將玉帶反上。
(19)韋陀杵不許朝天握持。
(20)各角壹入後臺,即先向祖師前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