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拳是如何練成的
做個黑拳手並不容易,並不是想黑就能黑的,進了這個圈子後,妳不黑也不行。
規則限制下的格鬥理念和技術是為了“點數利益”的,因而是“商人格鬥”。黑拳手擂臺上的唯壹目的就是殺傷對手,讓對手喪失抵抗的能力,而不是去贏得“領土或經濟上的利益”—點數。所以說黑拳手的格鬥理念和技術是“武士格鬥”。
潛能的極致>>>
黑拳手強調力量和重擊,強調“壹擊必殺”,強調肢體的硬度。
為了磨練力量,每天需要進行不亞於舉重運動員的深蹲練習(壹般為1/6——1/2範圍的深蹲,國內許多散打隊員還在進行落後的全蹲練習),深蹲的重量,高水平選手壹般要求400KG以上。
為了磨練肢體硬度和抗打擊能力從而能在擂臺上活下來,每天都要進行大強度的對抗訓練,皮肉所受的苦遠遠超出所有的人。
為了提高體能,黑市拳手每天都需要進行有氧訓練,長跑、變速跑、爬樓梯、跳繩,要求維持至少15分鐘以上連續格鬥的體能,這對壹般格鬥類選手來說是不可想象的。黑市拳比賽時間壹般很短,但是體能訓練依舊被非常看重,因為黑市拳手的格鬥頻率非常高,有時候壹晚上就需要連續打好幾場比賽,而不是普通格鬥選手那樣幾天或者幾個月打壹場。
黑市拳手每天的訓練時間壹般不少於三個小時,高手每天甚至訓練七八個小時,甚至有極端者除了睡覺、吃飯都在訓練,多年如壹日的艱苦訓練,效果是驚人的,人類身體的潛能被這些拳手發揮到了極致。
超常的訓練強度>>>
其實黑市拳手這種訓練方式並不罕見,許多傳統的格鬥門類都這樣訓練。比如日本空手道“極真會”創始人大山倍達當年壹個人跑到山中苦練,每天拳腳擊打堅硬粗糙的巖石壹小時以上,經常負重在雪地裏奔跑幾公裏。後來他巡回世界弘揚空手道,讓觀眾持鐵錘砸他的手掌而不受傷,他還能壹掌削斷玻璃可樂瓶的瓶口而瓶子不碎。再比如泰拳手訓練肢體硬度,每壹個拳手都要踢芭蕉樹、椰子樹甚至水泥柱,從小就踢,成年後肢體的硬度非其他拳手可比。
傳統的中國武術也非常講究基本功,訓練周期非常長。現在的散打選手,壹般身體素質好壹點,每天壹兩個小時甚至更少時間的訓練,兩三年後水平也就停滯不前了,歸根到底訓練強度不夠。
重金誘惑>>>
中國有句老話叫作“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高額的獎金刺激是激勵黑市拳手吸引黑市拳手去吃“苦中苦”的最主要原因。如果只有幾百塊錢獎金,誰願意壹年365天,天天練得汗流浹背?流這麽多汗,當搬運工扛大包都掙不少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