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中國經濟長期持續發展的最要驅動力有哪些? 為什麽這些重要驅動力被認為將持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

中國經濟長期持續發展的最要驅動力有哪些? 為什麽這些重要驅動力被認為將持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

動力有以下講解:

第壹,政策的大方向正確。中國政府在1978年開始打開國門,實行貿易自由和吸引外資,政府預算做得較好,同時進行了壹些土地和農村改革,並嘗試法制改革。

第二,女性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壹大驅動力——但西方對中國女性影響家庭預算缺乏理解。其實,中國女性不僅在自己家裏擁有決定權;而且,當她們與父母同住或住在同壹個小區時,她們也替父母做購物決定。

許多美國人對中國女性的印象受到《末代皇帝》等電影的影響。這些片子描寫了中國古代女性的處境,她們幾乎就是奴隸。但這早已經過去了。如今,中國女性的收入占家庭總收入約壹半,而在上世紀50年代僅占20%。她們的受教育機會大大增加,並且進入白領勞動者群體。在我自己的公司,女性員工是男性員工的3倍。她們在奢侈品上的消費絲毫不亞於男性。

當前經濟不景氣,美國女性都已壓縮開支,而中國女性的消費支出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猛,但中國女性消費者也在改變消費習慣,變得較少輕率和沖動。對於試圖向中國女性賣東西的外國公司來說,了解她們的想法以及心願至關重要。

通常,壹名中國女性出去購物時會像以前壹樣花掉100美元,但她現在不是買10樣東西,而是6件更貴的商品。她會挑選可每天使用的手袋,而不是每月可能只穿壹次的衣服。她想要用得更久的化妝品。她會盡量減少沖動購物,在購買前花更多時間瀏覽博客和網站以及使用搜索引擎。

中國女性在房產、電視機等家庭大宗消費的決策中,發揮重要影響力。通常認為購買汽車或電視機的最終決定權在男性,但我們的研究表明,女性已擁有平等的發言權。絕大多數中國男性還表示,涉及房子戶型或超過壹定價格的采購需要得到妻子的批準。在上海,我們發現許多女性掌控家庭財政大權,銀行賬戶上寫著她們的名字,丈夫則按期從妻子那裏領取零花錢。

持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是

主講人簡介 田雪原: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組成員、全國社科規劃人口學科組長、中國人口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社會經濟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國家人口計生委專家委員、國際人口科學聯盟(IUSSP)成員。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田雪原在人口理論撥亂反正、人口發展戰略、人口老齡化與社會保障、家庭經濟與生育、人口與可持續發展等領域發表了有獨到見解和比較系統的研究成果,出版專著28部(含主編),發表論文500余篇、研究報告50余篇。1984年被授予首批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1988年獲國家科技進步成果壹等獎;1991年被英國劍橋國際名人傳記中心(IBC)授予“國際知識分子名人”;1995年被美國傳記協會(ABI)載入“世界五千名人錄”;1996年獲中華人口獎(人口最高獎)、精神文明建設“五個壹”工程獎;2000年獲國家圖書獎;2003年獲“第六屆中國民族圖書獎壹等獎”。

提高教育素質是關鍵。我們要實現可持續發展,要實現人口和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的轉變,提高人口教育素質是關鍵。這壹點,我稍微多講壹點。人口素質我前面提到了,包括人的知識、技能、經驗、健康所具有的價值,這些價值的形成都離不開教育,教育是我們提高人口素質的中心環節。半個世紀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口教育素質的提高是顯著的。在各種受教育的人口比例變動中,總的趨勢是教育程度越高比例提升越快。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我們確實發展得很快,去年制訂“十壹五”關於教育發展戰略規劃,我們也了解到高等教育的發展確實是我們不可想象的,特別是我們實行擴招,現在高等學校的數量和學生人數是多少倍的增長,今年高考的人數突破壹千萬,這是空前的。

在教育方面,我們現在存在的問題,要想尋求可持續發展,要提高人口素質,這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什麽呢?我以為是不是有這樣三個方面。第壹,總體上看我們的教育水平還不夠高,這裏有壹組數字了,大學占的比例、中學占的比例,有壹個綜合的,就平均所受教育的年限,當然現在的統計數據有壹點困難,在人口普查的時候我們也是不斷地提意見,我也是他們專家執行組的成員,但是他們總覺得不太好統計。我們通過不同的辦法測算了壹下,比如說2005年發達國家平均所受教育的年限已經達到了14-15年,我們2005年平均所受教育是7.49年,顯然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只相當於全世界的中等水平,比某些發展中國家還不如,比如說印度等,我們還遠遠跟不上。教育如果我們不能夠達到應有的高度和水平,提高人口素質就是壹句空話,因為本身教育它是核心,另外還有身體素質等其他方面的素質提高,都和教育水平有很大的關系。所以問題是總體水平還不夠高。

第二,我們的教育結構還不夠合理。這壹點,珠三角的領導同誌可能會更清楚,最早提出所謂的民工荒,這個說法當然大家可以討論,我是不怎麽贊同這個叫法的,無論是這裏出現的民工荒,還是長三角,或者是京津地區出現的所謂民工荒,實際上並不是缺少民工,民工概念大家都知道,指的是農民工,並不是缺少,而是缺少熟練工人和技術工人。這壹部分人為什麽短缺了?農民進來並不能成為我們的技術工人,可能在珠三角感受更深壹些,我有同事在珠三角做過調查,這裏缺少技術工人,而且給的工資、待遇很高,可是還是很難招來。這說明我們現在教育的結構發生了壹些問題,什麽樣的問題呢?普通型的高等教育發展得很快,快到什麽程度呢?原來壹些職業教育中等職業學校,很多都變成了大學,這成了我們國家很大的問題了,這些學校如果變成了學院、變成了大學,就升格了,因此這些學校的領導們就很願意,也拼命地奔走要“戴帽”,就升格了,這裏面是不是也有壹些官本位的思想在作祟呢?現在這樣的升格情況很多,全國的高校現在壹下子變成了三千多所,國務院學部委員會開會時也有討論。另外我們還有人口政策的變化,提倡壹對夫婦生壹個孩子,有各種政策的規定,既然是壹個孩子,或者最多生兩個孩子,家庭裏就壹定是希望孩子成才,就望子成龍,讀大學還不行,還要讀研究生,還要出國。這是不是好事?是好事,但是如果大家都這樣的話,我們社會就出了問題,職業教育、技術工人誰來培養,現在就發生了這方面的短缺。事實上,如果大家都是通才型的壹般高等教育,其他方面得不到相應的補充和發展,那對於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可持續發展也是很不利的,我想大家也是深有體會的。

第三,教育方面的智能開發不多。現在我們通才型的教育狀況,應試型的教育,這樣壹個現狀,當然沒有應試教育好象也不行,七十年代我在教育部裏工作,全國實行高考,當時恢復高考是壹個很大的舉措,如果沒有這個的話,現在所需要的人才就沒有。我當時在教育部工作,粉碎四人幫之後,經濟走到崩潰的邊緣,百廢待興、百業待舉,小平同誌主持工作,首先就召開全國科學大會、教育大會,恢復高考,所以在當時也不是很理解,到底這種百廢待興抓什麽呢?抓教育,這是抓對了,才有了後來的發展,我們才有了後勁。現在教育當中的應試教育,大家都感覺有壹個問題,都是在應付考試,現在小學生背的大書包都背不動,學校裏升學率被看作是最重要的標準,當然這裏也有它的合理性,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樣的結果,我們從效果上看最大的問題,就是現在對學生書本上的知識灌輸得比較多、掌握得也比較多,但是它智能的開發不夠,這是我們的弱點。中國和日本每年暑期搞少年兒童夏令營,曾經做過測試,對書本上的知識進行測驗,中國的學生比日本學生總體上強,比他們掌握得好,但是動手做壹些實驗,帶創造性的東西,我們的孩子就趕不上日本的兒童,他們動手能力比我們強,這對我們培養這壹代人才,對我們將來也是不利的。從長遠來看,這關系到我們的可持續發展,因為畢竟不是學了書本知識就可以了,妳真正在社會上有沒有用,智商還要轉化為智能,才是真正的人力資本。光是停留在智商上,動手不行,不能應用,妳這個人的資本也是不行的。

總體水平不夠高、教育結構不夠合理、智能開發不夠,這幾個問題,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我認為是特別值得重視的。因此我們要提高人口的教育素質、提高教育水平,相應也應該有明確的戰略,科教興國、教育先行,優先投資於人、投資於教育。科教興國戰略是我國的基本戰略,現在有議論說基本國策太多了,什麽都是基本國策。但是我的理解,基本國策應該跟基本國情掛鉤,妳不和基本國情掛上也說是基本國策,我是不太贊成的。基本國情按照小平同誌所講的,人口多、底子薄、生產力不發達,與此密切相關的,也和我們尋求可持續發展相關的,我認為最重要的基本國策,第壹是控制人口和實行計劃生育,第二保護資源,第三環境保護,這三個是比較明確的。基本國情當中的基本戰略決策,才是基本國策。

科教興國是我們的壹大基本戰略。國家明確有兩大戰略,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我們教育要先行,優先投資於教育、投資於人。這裏面也有壹個觀念,這個觀念和我前面所說的認識是相壹致的,現在人力資本是最主要的驅動力,人力資本核心是教育,是提高人口的教育素質,那麽我們在投資上,在整個社會發展當中要逐漸地由過去以物質投資為主,過去主要是搞項目,逐漸地轉變到以人的投資和物質投資為主,然後轉變到人的投資為主,到可持續發展。當然這個轉變不是很容易,但是這又是壹個根本性的轉變,我們發展經濟、社會進步,妳最終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麽?我的理解,我們是為了滿足人的全面發展需求。所謂全面發展的需要,包括滿足人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交往需要、文化需要,文化我覺得特別值得重視。

有壹次我在壹個地方做講座,有同誌問我三個代表,第壹代表先進生產力,這個容易理解,代表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也容易理解,為什麽還有代表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呢?我是沒有參與這件事,但是就我個人的理解,特別是我們進入二十壹世紀之後,對文化問題恐怕要給予更多的重視。文化從某種意義來說也是壹種生產力,可以轉化為生產力。美國出了壹本書,叫《文化沖突論》。這本書很有影響,它把世界各種文化歸結為三大文化,壹個是西方文化,根據它的說法和我的理解,就是崇尚個人第壹的文化。第二是伊斯蘭文化,這種文化它概括為壹手拿著利劍,壹手拿著橄欖枝。第三種是儒家文化,本土是中國以及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國家及地區。在外國的唐人街裏的人,很難融入到當地文化中。他說妳可以看壹看古代埃及、巴比倫、中國、希臘等這些國家發展起來了,但是到了工業革命十八世紀這些國家就落後了,工業國家發展起來,然後日本等國家發展起來了,再然後就是發展中國家發展起來了。就象賽跑壹樣,不同階段大家都有不同的領跑,最後就是把地球的資源挖光了。但是他說文化很難融合,他舉了很多的例子,也做了壹些邏輯分析。比如說在座各位領導,如果妳們的子女或者是親屬有在歐美留學的,我們怎麽寫信給他呢?是從小到大,他們給我們寫信就是先寫中華人民***和國、廣東省、廣州市、東風路,然後多少號,誰收等。

中國大壹統的文化,和他們正好是相反的。這本書認為文化是很難融合的,而且這本書就我所知道在美國很有影響,對美國的決策都有影響,因為它把世界分為三大文化,這三大文化彼此之間有利害沖突,而且很難融合。人口素質也應該把文化考慮在其中,我們優先投資於人,我們要建設先進的文化,我們要調整教育結構,這壹點我非常高興。我多少了解壹點情況,國家“十壹五”和國家2020年教育發展戰略規劃,已經把高等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列入重點,要調整教育的結構,這方面的人才不培養,我們大家都是大學畢業生,那職業怎麽著?甚至於我們現在都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大學畢業之後再重新去念職業學校,不然找不到職業,這就有壹點浪費了,縮短生命了。為什麽當初妳不去讀職業學校呢?所以教育的結構要與經濟的發展相適應。

應該改革應試教育,開發智能。有關部門也在研究這個問題,不開發智能,僅僅是應試教育,應試教育在某種意義是需要的,但是完全是這樣恐怕也不行,應該開發智能。我想結合廣東的情況說壹下,既然在這裏講這個問題,我也看了壹下統計材料,多少做了壹點計算。平均所受教育年限,2005年全國人均所受教育的年限是7.49年,廣東省我計算的結果,是7.91年,比全國高壹些,高0.42,居於中上的水平。北京是10.22年,上海是9.57年,遼寧是8.28年,山西是7.96年,廣東的水平大概和山西差不多。在這裏我鬥膽說壹句話,當然在全國總的還在中等水平略高壹點,但是是不是和我們的經濟實力、經濟發展,和我們提出率先進入現代化還很不適應,因為2005年我們廣東GDP是二萬二千三百六十六個億,在全國省市自治區是首位,但是我們教育水平不在其首,而且也就是中上遊的水平。從長遠來看,恐怕這壹點,我鬥膽呼應壹句,廣東、珠三角更應該把教育列為重要的位置。

關於提高人口的文明素質。包括幾個方面,壹是核心價值觀念。所謂核心價值觀念,就是在壹定歷史時期統領其他社會價值,占據主導地位,並為絕大多數居民所認可的價值觀念。還有包括道德規範,就是通行於全體居民的道德規則和範式。還有法治意識,即公民在法律面前壹律平等,公民的權利和自由受法律保護,以及維護和監督司法公正、廉潔的責任感和意識。

首先我們要樹立壹個觀念,這個觀念就是我們要樹立壹個核心價值觀念,當然這個核心價值觀念學術界也有很多的爭論,我提出是統領社會價值處主導地位,絕大多數居民所認可的價值觀念。其次要加強道德規範,因為現在實行市場經濟之後,道德的規範是壹個很重要的問題。市場經濟嘛,商品市場經濟發展起來之後,在人們的觀念裏最重要的就是交換價值的升值,無論什麽樣的事情都要用錢來衡量。妳講感情,那麽感情值多少錢,講孝道,那麽孝道值多少錢,所以現在就發生了在過去的認識當中,感情也好,孝道也好,其他關系也好,被交換價值所取代的這樣壹種傾向。當然這個問題,我們也不能固守過去的觀念就是對的,但是現在某些變革我們也要想辦法改變,如果沒有明確的道德規範,我們的素質提高也是受很大的影響。第三,我這裏提出加強法治意識。應該說我們經過改革開放接近三十年,大家逐步地增強了,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大家逐漸地增強了。什麽是市場經濟呢?我的概念是市場主體法人化,誰是法人代表誰說話,市場不受上下級的指令。人財物的流動按照市場規律在流動,國家不是不能調控,地方不是不能調控,但是妳調控的手段不是像計劃經濟那樣指令性的,我叫妳怎麽樣就怎麽樣,而是主要通過價格、稅收、福利政策,調控的手段是經濟化的,是間接的。我們尤其要加強法治意識,不加強法治意識那是不行的,法治意識是越來越重要,但是我們現在這個方面也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具體我想各位都是有體會的。

就提高人口素質,提高法治意識、增強法治觀念,這是人口素質非常重要的壹個方面。尤其是我們在市場經濟基本建立,將來要逐漸完善,經濟運行法制化的條件下,我們實行可持續發展也是這樣的。講到可持續發展,講到環境的問題,到現在我們的環境問題仍然很嚴峻,大家看政府工作報告,溫總理講了,我們經濟上要增加的指標都超過了,也可以說現在中國經濟,GDP增加7.5%,或者是多少,大家都可以完成,不但是可以完成,而且現在要防止經濟過熱。但是我們約束性的指標,單位GDP的能耗、水耗、廢物的排放等等,我們都沒有完成,甚至於我們現在在環保上,國家應該有了很大的力度,前年我組織壹個項目,請國家人口計生委、環保總局、國土資源部三位部長出來主編,我作為常務副主編負責這本書,了解壹些情況,現在環保上沒有少花錢,但是現在的效益不夠高,到什麽程度呢?比如說有的地方,其中也包括像是淮海的治理,環保設施上了壹大批,但是平時不開,因為開了之後會增加成本,妳要檢查,他得到消息,壹個電話馬上就開,結果妳壹走他就關了。所以經濟運行法治化,提高人口素質也要靠法律來保證。除此之外我們加強文明素質的教育,還應該提倡德育為先,重點是將國家核心價值觀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堅持德育為先原則。我們要從娃娃抓起,我們在編中小學教材時都應該註意到這壹點。

我今天要講的內容,就是這麽多了。很高興有機會到這裏向各位領導學習,這幾天我已經學到很多東西,最後對大家參加今天這個講座表示感謝。謝謝大家。

主持人:田教授今天的報告深入淺出,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了很深刻的道理,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和指導性,開闊了我們的理論視野,對於我們今後做好各行各業的工作具有很高的理論支撐作用。在這裏讓我們再次以熱烈的掌聲對田教授的報告表示熱烈的感謝。報告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參考資料:

世界教育網,世界科技網,世界文學網,世界人民網,世界代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