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走進海門,妳能真切地感受到項目建設的濃濃氛圍、城市建設的美麗景象以及新農村建設、效能建設的喜人成果。海門人讓妳處處感受到他們“壹心壹意謀發展”的濃烈氛圍。
項目建設,跨越式發展“助推器”
海門市委、市政府在推進“崛起蘇中、跨江爭雄”進程中,審時度勢,將項目建設作為組織運籌區域經濟工作的關鍵,推動海門區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引擎。以“項目建設年”為主線,抓住猛攻大項目和推進項目落地兩大重點,以大項目促進大投入,以大投入促進大發展,有效支撐起海門經濟大跨越的新格局。
海門市委書記曹斌介紹說,海門市按照“統壹規劃、聯動建設、集聚開發、錯位發展”的總體思路,大力實施江海聯動開發戰略,快速推進崇海大橋、沿江沿海開發等承接和集聚大項目的平臺建設,打造蘇中壹流的最佳產業承載地,為區域經濟騰飛修跑道、築平臺。以崇海大橋、海門港、東竈港“壹橋、兩港”為抓手,實施省級開發區、省級工貿區、鄉鎮工業集中區“三區聯動”, 著力打造濱江工貿園區、濱海工業新區、靈甸工業集中區和海門工業園區“四大增長極”,形成“四面開花”發展新格局。他們緊緊抓住蘇通大橋、崇海大橋、崇啟大橋、滬通鐵路“三橋壹鐵”建設機遇,放大上海“同城效應”,讓海門成為經濟流、信息流、人才流的集聚地,實現地域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大提升。
大載體、大平臺建設點亮了港口經濟、集群經濟和通道經濟,中外客商來海投資發展熱情不斷升溫,壹大批超億元工業項目湧向海門。去年以來,出現工業投入占全社會投入超80%、規模以上工業占全社會規模以上投入超80%、設備投入占工業投入超60%的喜人局面。“四大增長極”成為大項目集聚地。上月,總投資1億美元的日高能源項目、總投資分別為6000萬美元的華辰電器、導電玻璃項目,總投資5億元的基礎設施開放項目等15個大項目在濱海工業新區集中奠基,總投資超過30億元人民幣;世界500強之壹的企業美國多福集團接踵而至,落戶開發區;5月份,百士特建材等壹批外資企業陸續註冊登記,其中超千萬美元項目5個……目前,落戶“四大增長極”在建超千萬元項目達到70個。
建設優美城市,彰顯江風海韻魅力
去年初,海門市以城市化為抓手,增強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海門市委書記曹斌介紹說,堅持規劃先行、打造精品、以人為本、規範運作的工作思路,把城市規模做大、形象做美、功能做優、實力做強,進壹步彰顯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環境,提高群眾的幸福指數,增強城市競爭力、吸引力、承載力和影響力,打造精品城市、現代城市、園林城市、親水城市、生態城市五張名片,努力把海門建設成長三角北翼具有江風海韻特色、適宜人居創業的現代化中等城市。
該市圍繞“以人為本、彰顯個性、蘇中壹流”的要求精心謀劃,按照“沿江伸展、組團遞進、帶狀發展”的思路,推進城市重心南移,變背向長江為面向長江,按步驟打造濱江宜居城市,高起點、高標準、大手筆制定、完善城市規劃。2006年以來,海門投入3000多萬元制定20多項規劃。目前,《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基本完成,《海門市濱江宜居城市概念性規劃》、《新城區控制性詳規》等20多項規劃設計工作正在加緊制定和完善中,及時向市民公示,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壹年打基礎,兩年出形象,三年大變樣”,城建工作實施三步走戰略,以“強化基礎、完善功能、挖掘內涵、創造亮點”為著力點,提升改造老城區;迅速拉開框架,高標準、高起點、高質量打造建設新城區;充分發揮濱江優勢,規劃啟動濱江新城,建設成濱江宜居創業的城市。做到新城開發出形象,老城改造出精品,環境建設見成效,加快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資源對接,促進全市城鎮化整體推進,提高城鄉壹體化水平。在推進城市建設的同時,著力美化環境,實施“綠環水繞”工程,實施改造壹個公園、新建四塊綠地、建設七條綠色走廊為主要內容的“壹園四片七帶”綠化工程和以海門河、圩角河、民生河、十二號橫河整治為內容的“四河景觀”工程。
海門積極運用市場機制,面向社會籌集資金,實現以城養城、以城建城、以城興城、以城帶城。實施城市項目大招商,部分基礎設施納入市場化,鼓勵和吸引外資、社會資本和個人資本以多種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和經營,建立政府引導、社會各方面參與的多元化投資機制。2006年,市區住宅、商貿等房地產開發項目總施工面積達175萬平方米,在建項目總投資28億元,完成投資額17億元。2007年,城市建設投資將突破60億元,施工面積達200萬平方米。市場化運作也吸引了上海城建集團公司、北京首開集團等市外大資金、大財團參與,其中上海城建集團公司發揮資金、技術及管理優勢,投入17億元參與汙水處理系統、全市區域供水系統、新城區南進軸區域基礎設施、濱海工業新區基礎設施等四大類項目建設。
新農村建設,讓百姓分享發展成果
海門市圍繞“率先達小康、建設新農村”的主題,堅持以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為主攻方向發展現代農業,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村莊整治為主要抓手打造現代農村,以提升素質和弘揚新風為關鍵培育現代農民,新農村建設成效明顯,亮點紛呈。
以“民富、村美、風氣好”為目標,海門努力走出富有特色的新農村建設之路。海門市委書記曹斌說,新農村建設就是要讓老百姓分享發展成果,長期得實惠,今年海門市財政投入2.3億元支農資金,比去年增加1億元。
圍繞農民增收,拓展百姓致富新空間。該市以農民增收為核心,大力發展農村經濟這根主線,把“民富”作為新農村建設的第壹要務,堅持農業高效化、創業全民化、農民非農化,多渠道拓展農民增收空間。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發展“四青作物”等優勢產業,壯大花卉苗木等附加值高的新興產業,加快發展休閑觀光農業等新型業態。中高效農田約占該市總耕地面積的50%。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民經紀人隊伍和為農綜合服務社建設,進壹步創新農民、企業、基地、市場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從拉長的產業鏈中獲得更多的收益。全市各類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136個,農民經紀人隊伍發展到3.2萬人。做大做強勞務產業,發揮建築產業的優勢,發展“走出去”的市外服務業,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創造條件。目前,該市七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到非農產業,僅建築業2006年就實現總產值204億元,經濟收入46.8億元,建築勞力人均年收入2萬元。2006年,海門實現農業現價總產值40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7200元,繼續保持蘇中第壹。
建設基礎設施,構築農村發展新平臺。大力實施路網通達工程、農村水利建設、農村社區公***服務中心建設、農民聚居區建設,讓農民充分感受到新農村建設帶來的實惠,提高對全面小康建設的滿意度和幸福指數。已有58%的村完成了水利建設,並通過省生態農業市的驗收。今年財政計劃出資1.15億元,建設農村公路100公裏以上,確保農村居民居住集中點都有壹條通鎮水泥公路。繼續堅持典型引路,分類推進,在新農村創建試點村帶動下,村村建設400平方米的農村社區公***服務中心。
推進環境整治,塑造現代農村新形象。該市把營造清新凈美的環境作為村美的著力點。市財政每年拿出250萬元專項資金以獎代補,鎮村配套250萬元資金用於垃圾處理,構建分層管理、分級負責的治理新模式,使農村生活垃圾實現戶袋裝、村收集、鎮中轉、市處理和日產日清。堅持政府扶持、群眾自籌和集體資助為主、社會***同參與的方式推進改水改廁,其中市財政投入2692萬元改善農村環境衛生,70%以上村完成改水任務,全市完成改廁1.2萬座,所有建制鎮完成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開展綠化造林,使森林覆蓋率達到全面小康序時進度。南通市評出的20個2006年度環境優美鄉鎮,海門6個鄉鎮榜上有名。
大力提升素質,倡導健康文明新風尚。海門市圍繞培育好風尚、促進風氣好的目標,強化技能培訓,今年計劃財政投入3132萬元,比去年增加85%。大力實施萬名農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確保全年實用技術培訓4.2萬人,創業培訓2500人,勞動力轉移培訓1萬人,為農村發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撐。弘揚文明新風,開展各類主題活動和競賽活動,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激發農民群眾奔小康的內生動力,培養新型農民。
加快健全保障,建設和諧安康新農村。該市圍繞增強造血機制、建立長效機制,大力發展農村慈善事業、逐步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今年政府財政投入3200萬元用於農民健康工程,確保今年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2%。加快建立健全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養老保險等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農村低保戶和五保戶應保盡保,純農業人口參加農村養老保險達70%,財政按繳費的30%予以補貼。通過制定壹套優惠政策、落實壹筆發展資金、引進壹批致富項目、提供壹批市場信息、轉移壹批勞動力相結合的辦法,力爭使經濟薄弱村、農村貧困群體跟上海門快速發展的步伐。
效能革命,為跨越式發展註入新動力
2006年,海門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全面領先蘇中、搶先跨過長江、率先實現小康,爭當蘇中第壹強市”的“三先壹爭”目標。為實現這壹目標提供組織保證,該市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在全市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效能革命”,進壹步轉變政府職能、轉變幹部作風,更好地為群眾、為企業和基層服務,為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註入新的動力。
海門市“效能革命”堅持以創建最佳辦事環境為目標,以思想教育為基礎,以制度建設為根本,以開展效能評議活動為載體。該市著重抓住三個重點:即把工商、稅務、環保、公安等23個重點執法部門作為重點,以點帶面,全面提升效能;把項目建設、城市建設作為重點,實行同時布置,同時檢查,同時落實;把承諾服務內容的兌現作為重點,接受全社會監督。
為進壹步促進機關和幹部作風轉變,該市100多個部門紛紛向社會公開服務承諾,並通過新聞媒體公開效能建設情況,主動接受全社會監督。同時,該市廣泛開展“萬人評議百名熱點崗位中層幹部”活動,將發改委、外經局等19個部門的142個熱點崗位中層幹部的照片、姓名、單位、職務、工作職能、服務處所、服務格言通過該市新聞媒體進行公示,請群眾評議、監督,同時聘請了部分企業法人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離退休老幹部等150名效能信息員參與評議活動。
壹個個推進效能建設的活動載體,壹條條優化辦事環境、提高辦事效率的承諾,壹項項彰顯個性的特色服務舉措,有效地把海門市機關和幹部手中的權力置於了陽光下。現在的海門,高效、務實、清正、廉潔的服務型機關格局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