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溪十八澗原文及翻譯如下:
原文:
凡至杭州者,無不知遊西湖。然城中來遊者,出湧金門,日加午矣。至三潭印月、湖心亭小坐,再至嶽王墳、林處士祠略壹瞻眺,暮色蒼然,榜人促歸掉矣。入城語人曰:“今日遊湖甚樂。”
其實,謂之湖舫雅集則可,謂之遊湖則未也。西湖之勝,不在湖而在山。白樂天謂冷泉壹亭,最余杭而甲靈隱。而余則謂九溪十八澗乃西湖最勝處,尤在冷泉之上也。余自己已歲,聞理安寺僧言其勝,心向往之,而卒未克壹遊。
譯文:
凡是到達杭州的人,沒有不知道遊覽西湖的。然而從城中來遊覽的人,出湧金門,時間就過了正午。到達三潭印月、湖心亭小坐,再到嶽王墳、林處士祠稍稍看看,暮色蒼茫,船夫催促回去了。進入城中對人說:“今日遊西湖特別快樂。”
其實,稱之遊船集錦是可以的,稱之遊西湖那麽不可以。西湖的美景,不在湖而在於山。白居易說在郡裏,靈隱寺的景致最為突出;寺廟中,冷泉亭第壹。而我卻認為九溪十八澗是西湖最美的地方,尤其在冷泉之上。
我年歲已大,聽聞理安寺僧人說最佳,心很是向往,而最終沒有去遊覽。
作者簡介:
俞樾(1821年12月25日—1907年2月5日),字蔭甫,自號曲園居士,浙江省德清縣城關鄉南埭村人。清末著名學者、文學家、經學家、古文字學家、書法家。現代詩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吳昌碩、日本井上陳政皆出其門下。清道光三十年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
俞樾後受鹹豐皇帝賞識,放任河南學政,被禦史曹登庸劾奏“試題割裂經義”,因而罷官。遂移居蘇州,潛心學術達40余載。治學以經學為主,旁及諸子學、史學、訓詁學,乃至戲曲、詩詞、小說、書法等,可謂博大精深。
海內及日本、朝鮮等國向他求學者甚眾,尊之為樸學大師。所著凡五百余卷,稱《春在堂全書》。除《群經平議》五十卷、《諸子平議》五十卷、《茶香室經說》十六卷、《古書疑義舉例》七卷外,其《第壹樓叢書》三十卷、《曲園俞樓雜纂》***百卷。《清史稿》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