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懶音
是指語言中壹些音韻簡化和誤讀現象。可以認為,現在世界上所有的語言都有不同程度懶音化現象。在中國,主要是指粵語,吳語,閩南語,北京話等方言裏壹些音韻簡化和誤讀。
二、形成條件
1、移民。粵語方言大量外地移民開始出現大量懶音,這現象似乎與有關,對他們而言,n/l的發音差異不大,在大部分情況下混淆兩者亦不會帶來嚴重的溝通障礙,於是他們來港學習這種新方言時,往往舍難取易,淡化壹些難以分辨的發音之差異。這亦所謂“民理論”。
2、廣播傳媒和流行文化的推動,尤其是壹些發音不準的歌手。
三、主要表現
1、l與n不分 粵語裏面l、n不分的現象很早就出現了,只是現在越來越嚴重,越來越多的人將n音發成l,例如:“男人”(naam4 jan4)讀成“藍人”(laam4 jan4)等
2、ng聲母的省略 例如:我ngo—o,咬ngaau—aau等
3、復合聲母中w的省略 什麽叫復合聲母?就是gw、kw這些兩個英文輔音字母組合而成的粵語聲母。例如:廣東(gwong2 dung1)讀成港東(gong2 dung1),國家(gwok3 gaa1)讀成各家(gok3 gaa1)等
4、後鼻音-ng變成前鼻音-n 前後鼻音不分可以說是最典型的懶音現象。如:橫掂(waang4 dim1)讀成環掂(waan4 dim1)等
5、k變成t 如負責(fu6 zaak3)讀成負紮(fu6 zaat3)
6、鼻韻的簡化 粵語拼音韻母中有兩個鼻韻,分別為ng和m。現在已經很多人分不清這兩個鼻音,而且有將所有鼻韻簡化為m的趨勢。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唔m4]與[吳ng4]、[五ng5]這些字的發音的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