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戰後,電影的審查是由占領日本的聯軍司令部審查。後來,聯軍司令部將電影的審查制度回歸電影界,由業界自行成立審查機構。然而早期業界成立的審查機構成員均為業界人士,公正性遭到質疑,因此於1956年,成員比較具有中立性的日本映畫倫理委員會(映倫)成立,而現在的日本電影發行之前,要經過映倫審核分級後,才能上映。
在映倫剛成立時,日本的電影分級制度還未成熟,大致上只分為“壹般”和“**”(少兒不宜)。而影院對於入場觀眾的管制也並不嚴格,大人帶小孩去看**的情形也是存在的。到1976年,日本在電影分級中加入了“R”,聲稱15歲以上才能獨自進場觀看。然而,由於大人帶小孩去看R級片的情形仍然存在,所以後來R級的標準改為15歲以下觀眾壹律禁止入場。
早期日本的電影分級主要著重在管制色情裸露畫面,對於暴力恐怖片的管制比較不註重。後來日本於90年代發生過壹些震撼社會的恐怖殺人案後,才開始註意到暴力和恐怖電影的問題。
現在日本的電影分級制度壹***分為四級: G:沒有任何限制
PG-12:12歲以下建議由成人陪同觀看,影片可能包含性、暴力、恐怖以及兒童可能會模仿的不良行為
R-15:15歲以下禁止觀看影片包含比較深度的性、暴力、恐怖、集團排擠以及青少年可能會模仿的不良行為
R-18:18歲以下禁止觀看影片包含比較深度的性、暴力、恐怖、青少年可能會模仿的不良行為以及鼓勵使用毒品、反社會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