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關於王維的寫景詩句有哪些

關於王維的寫景詩句有哪些

1.王維的寫景詩句有哪些

王維的寫景詩句很多,例如: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 王維《終南別業 》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 王維《使至塞上》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 王維《山居秋暝》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 王維《山居秋暝》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 ——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 王維《鳥鳴澗》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 王維《鳥鳴澗》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 王維《畫》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 王維《鹿柴》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 王維《田園樂七首·其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 王維《渭城曲 》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 王維《送梓州李使君》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 王維《送別 》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 王維《竹裏館》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 王維《山居秋暝》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 王維《山居秋暝》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 王維《觀獵

山下孤煙遠村,天邊獨樹高原。 —— 王維《田園樂七首·其五》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 王維《積雨輞川莊作 》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 王維《田園樂七首·其六》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 王維《辛夷塢》

壹瓢顏回陋巷,五柳先生對門。 —— 王維《田園樂七首·其五》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 王維《山中》

2.王維寫景的詩有那些

《山中》唐代: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積雨輞川莊作 》唐代: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山居秋暝 唐代: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山中 唐代: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3.王維的詩中有哪些寫景狀物的詩作

1、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鹿柴》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這首詩寫壹座人跡罕至的空山,壹片古木參天的樹林,意在創造壹個空寂幽深的境界。第壹句先正面描寫空山的杳無人跡,側重於表現山的空寂清冷。之後緊接第二句境界頓出,以局部的、暫時的“響”反襯出全局的、長久的空寂。第三、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寫空山傳語進而描寫深林返照,由聲而色。

2、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使至塞上》是唐代詩人王維奉命赴邊疆慰問將士途中所作的壹首紀行詩,記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見的塞外風光。首聯兩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達地點,詩緣何而作;頷聯兩句包含多重意蘊,借蓬草自況,寫飄零之感;頸聯兩句描繪了邊陲大漠中壯闊雄奇的景象,境界闊大,氣象雄渾;尾聯兩句虛寫戰爭已取得勝利,流露出對都護的贊嘆。此詩既反映了邊塞生活,同時也表達了詩人由於被排擠而產生的孤獨、寂寞、悲傷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渾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凈化、升華後產生的慷慨悲壯之情,顯露出壹種豁達情懷。

3、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終南山》是唐代詩人王維創作的五律。首聯寫終南山的遠景,借用誇張手法勾畫了終南山的總輪廓。頷聯寫終南山的近景,寫煙雲變滅,移步換形,極富含蘊。景物或籠以青紗,或裹以冰綃,由清晰而朦朧,由朦朧而隱沒,更令人回味無窮。頸聯高度概括,終南山尺幅萬裏。講述終南山東西之綿遠如彼,南北之遼闊如此,只有立足於“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於眼底。末聯寫為了入山窮勝,想投宿山中人家。全詩寫景、寫人、寫物,動如脫兔,靜若淑女,有聲有色,意境清新、宛若壹幅山水畫。

4、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山居秋暝》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此詩描繪了秋雨初晴後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並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以自然美來表現人格美和社會美。全詩將空山雨後的秋涼,松間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聲音以及浣女歸來竹林中的喧笑聲,漁船穿過荷花的動態,和諧完美地融合在壹起,給人壹種豐富新鮮的感受。它像壹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又像壹支恬靜優美的抒情樂曲,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創作特點。

5、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裏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壹首五律。此詩描繪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誌趣,因而以接輿比裴迪,以陶潛比自己。風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壹體情景交融的藝術意境,抒發了閑居之樂和對友人的真切情誼。開頭二句寫景,著意刻畫水色山光之可愛,雖深秋,山依然蒼翠,水依舊潺流。三、四兩句,轉而寫情。倚杖柴門,臨風聽蟬,神馳邈遠,自由自在。五、六句又間寫景致。渡頭落日,墟裏孤煙,地道山村風物。最後兩句再寫人情。接輿、五柳、潔身自好,高風脫俗。風光無限,加之人物疏狂,令人情趣陶然。

4.有哪些關於王維的描寫風景的詩嗎

《積雨輞川莊作》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度罷,海鷗何事更相疑。《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吳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5.王維描寫景物的詩句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王禹偁《村行》)

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王安石《梅花》)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曹操《觀滄海》)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韋應物《滁州西澗》)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崔顥《黃鶴樓》)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陶淵明《飲酒(其五)》)

6.王維的寫景詩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 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 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 王孫自可留。

首聯:“空山新雨後, 天氣晚來秋。” “空”,寂靜無人的意思,點出了山野的幽靜。王維的詩歌,或許是受到佛家思想的影響,經常出現“空”這個字:“空山不見人”“夜靜春山空”“空翠濕人衣”等。初秋時節,傍晚時分,壹場新雨降臨空山,壹番洗濯之後,山中萬物都呈現出壹派清新涼爽之氣。詩人用語調平和的十個字展示了壹幅意境悠遠的山水畫,為全詩奠定了清新的基調。

頷聯:“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這兩句是此詩流傳最廣的壹聯。雨後的松林顯得格外清新,皎潔的月光透過稀疏的枝葉灑在地上,清冽的泉水映著月色,從光滑的巖石上輕輕淌過。壹動壹靜,動靜結合,在這裏,月光如水,似乎除去了詩人內心的塵埃;嘩嘩的流水聲中詩人的所有煩惱心事,都漸漸遠去了。詩人在這樣的月色中獨自漫步山間,自得其樂於其中。

頸聯:“竹喧歸浣女, 蓮動下漁舟。”這兩句從視覺、聽覺兩個方面進行描寫,使詩中的形象更加逼真,更富有生氣。前兩聯裏對景色的深入細致的刻畫令人感覺到了絲絲的冷氣,於是在這裏詩人就有意為這靜的可怕的山野添加幾分人氣。聽吧,竹林裏傳出了洗衣浣紗的姑娘們清脆的說笑聲。她們三三兩兩走在回家的路上。詩人並沒有看見她們,但壹個“喧”字,恰如其分地形容出了姑娘們說笑的姿態,仿佛她們就在詩人面前。“蓮動下漁舟”,“蓮動”對應了上聯的“竹喧”,“下漁舟”,漁舟在密密的蓮葉間穿梭,蕩起了壹波又壹波綠色的“葉浪”。仔細壹看,發現原來是早出捕魚的漁夫們載著壹天的收獲,心滿意足地歸家了。“竹喧”,“蓮動”,壹從聽覺,壹從視覺,生動形象地刻畫了勤勞淳樸的山裏人的形象,正是他們,讓詩人心生艷羨,渴望自己也可以和他們壹樣,過著平靜安然的生活。

尾聯:“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春天的芬芳雖已消盡,但山中秋景亦佳,還是值得留下來細細品味的呀! 《楚辭·招隱士》說:“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詩人的體會卻恰好相反。盡管春天的美景不再,但山中的秋景也別有味道,對此完全可以隨意處之。自己還是留下來,靜靜體會這裏平靜的生活吧。“山中”可以遠離官場塵俗,所以詩人決定要留在山林水間,在這“世外桃源”中保持內心的悠然、寧靜。

縱觀全詩,畫山繡水,清新自然,於詩情畫意中寄托了詩人的高潔情懷和對理想的追求,營造了壹個澄淡精致的境界,詩人還在這個境界裏表達了自己的生命哲學,詩人選擇了這樣壹種存在方式,那就是詩意的棲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