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獨秀的壹生,經歷了壹個大起大落的過程。從壹個前清秀才,壹躍而成為北京大學教授兼文科學長,進而成為“五四運動時期的總司令”,再成為中國***產黨的創始人,甚至是中***五屆中央的總書記。曾幾何時,鬥轉星移,陳獨秀因受蘇***錯誤指導,發展右傾機會主義,最後貧病交加,客死他鄉。
第壹次國內革命戰爭後期,在中國***產黨內形成的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投降主義路線。1923年,陳獨秀提出了“二次革命論”,認為中國民主革命只能由資產階級領導,建立資產階級***和國;無產階級只有等待資本主義發展後再發動第二次革命,建立無產階級政權。
從主觀方面看,大革命時期,中***尚處於幼年時期,還不能把中國革命的實踐同中國革命
右傾
的實際結合起來。從客觀方面看,***產國際不了解中國革命的實際情況,它的錯誤指導也是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產生的壹個重要原因。至此,陳獨秀離開了他曾經嘔心瀝血地為之操勞了6年之久的中***中央。他因此也背負起了“右傾投降”的罪名。
這是右傾錯誤
左傾是指政治上追求進步、同情勞動人民的傾向。而帶引號的“左”傾,則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觀,脫離社會現實條件,陷入空想、盲動和冒險的傾向。所以,為了表示貶義,特在左字上添加了引號,即“左”傾,以區別於真正的左傾。“左”傾思想表現為急於求成,主觀地誇大革命力量,輕視敵人力量和客觀困難,在革命和建設中采取盲動的冒險的行動;或者在革命組織內部混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采取殘酷鬥爭、無情打擊的政策;或者在同盟軍問題上實行關門主義,打倒壹切。
三次“左傾”錯誤:瞿秋白的盲動主義(1927年11月-1928年4月),李立三的冒險主義(1930年6月—9月),王明的教條主義(1931年1月—遵義會議前)。
左:政治上屬於革命的、進步的,如左派、左翼;
右:政治上屬於保守的、反動的,如右派、右翼。
用左、右來區分政治派別,始於法國,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在表決壹項議題時,不同觀點的人分坐左、右兩邊,坐在左邊的持激進的、革命的態度,而右邊的則持反對的態度。
後來,約定俗成,左右成了表示區分政治立場、觀點、態度的概念。
但是,“左傾”有時是褒義的,表示思想上有革命的傾向;有時是貶義的,表示思想太左,脫離實際,如“左傾機會主義”。
為什麽有時左要加引號即“左”呢?
如“‘左’地錯誤”,就是這個意思,看起來很激進、很革命,但是,用這種“左”地思想指導實踐,不但達不到預期目地,甚至會造成嚴重損失。如王明的左傾機會主義錯誤,建國後地“大躍進”、“文化大革命”也是“左”的錯誤。
左傾是激進冒險主義、機會主義,右傾是保守主義、投降主義。機會主義最初出現時的表現是左傾,機會主義包括左傾機會主義和右傾機會主義。左傾機會主義又是左傾冒險主義。右傾機會主義又是右傾投降主義。
所謂左派右派之分是個歷史的產物,分別代表不同的階級利益,而這個資產階級革命中所誕生的名詞,又被馬克思主義做了進壹步的引申,所以要講清左派右派這個問題,還和妳是站在什麽樣的立場上有關。
從影響和後果上講,不論"左"傾和右傾,都對革命和經濟建設產生了很大的危害,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在大革命時期以陳獨秀為代表的中***中央犯了右傾投降主義錯誤,放棄了對革命和武裝的領導權,面對國民黨右派壹列的破壞國***合作的行為壹味地妥協退讓,甚至面對敵人的屠殺,還壓制工農革命運動,最終葬送了國民革命。在土地革命時期,由於王明"左"傾機會主義錯誤,造成了根據地大批紅軍指戰員被殺掉以及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和被迫長征,幾乎葬送了革命前途,幸虧黨中央及時召開了遵義會議,糾正了"左"傾錯誤,從而挽救了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