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閣下”這個詞是怎麽來的

“閣下”這個詞是怎麽來的

“閣下”可解釋為“我在您的‘閣樓(亭臺)’之下”.

“閣下”的出處

《漢書.高帝紀下》:“大王陛下”顏師古註引漢應劭曰:“若今稱殿下、閣下、侍者、執事,皆此類也.”唐趙璘《因話錄》卷五:“古者三公開閣,郡守比古之侯伯,亦有閣.所以世之書題有閣下之稱.今又布衣相呼,盡曰閣下.”唐白居易《與劉蘇州書》:“閣下為仆稅駕十五日,朝觴夕詠,頗極平生之歡.”清黃鈞宰《金壺浪墨.吳門秀士書》:“閣下廷試第壹,不可謂無佝;樞密入相,不可謂無位;年逾七秋,不可謂無壽,不於此時有所建白,更待何時?”

敬稱表示尊敬客氣的態度,也叫“尊稱”.(1)對帝王的敬稱有萬歲、聖上、聖駕、天子、陛下等.駕,本指皇帝的車駕.古人認為皇帝當乘車行天下,於是用“駕”代稱皇帝.古代帝王認為他們的政權是受命於天而建立的,所以稱皇帝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達皇帝,就告訴在陛(宮殿的臺階)下的人,請他們把意思傳達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稱皇帝.(2)對皇太子、親王的敬稱是殿下.(3)對將軍的敬稱是麾下.(4)對有壹定地位的人的敬稱:對使節稱節下;對三公、郡守等有壹定社會地位的人稱閣下,現在多用於外交場合,如大使閣下.(5)對於對方或對方親屬的敬稱有令、尊、賢等.令,意思是美好,用於稱呼對方的親屬,如令尊(對方父親)、令堂(對方母親)、令閫(對方妻子)、令兄(對方的哥哥)、令郎(對方的兒子)、令愛(對方的女兒).尊,用來稱與對方有關的人或物,如尊上(稱對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稱對方父親)、尊堂(對方母親)、尊親(對方親戚)、尊駕(稱對方)、尊命(對方的囑咐)、尊意(對方的意思).賢,用於稱平輩或晚輩,如賢家(稱對方)、賢郎(稱對方的兒子)、賢弟(稱對方的弟弟).仁,表示愛重,應用範圍較廣,如稱同輩友人中長於自己的人為仁兄,稱地位高的人為仁公等.(6)稱年老的人為丈、丈人,如“子路從而後,遇丈人”(《論語》).唐朝以後,丈、丈人專指妻父,又稱泰山,妻母稱丈母或泰水.(7)稱謂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於敬稱地位高的人或年長的人,如稱已死的皇帝為先帝,稱已經死去的父親為先考或先父,稱已經死去的母親為先慈或先妣,稱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為先賢.稱謂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長壹輩,如稱帝王的母親為太後,稱祖父為大(太)父,稱祖母為大(太)母.唐代以後,對已死的皇帝多稱廟號,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兩代,也用年號代稱皇帝,如稱朱元璋為洪武皇帝,稱朱由檢為崇禎皇帝,稱玄燁為康熙皇帝,稱弘歷為乾隆皇帝.(對尊長者和用於朋輩之間的敬稱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9)君對臣的敬稱是卿或愛卿.(10)對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聖”來表敬稱,如稱孔子為聖人,稱孟子為亞聖.後來,“聖”多用於帝王,如聖上、聖駕等.

謙稱(1)表示謙遜的態度,用於自稱.愚,謙稱自己不聰明.鄙,謙稱自己學識淺薄.敝,謙稱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謙稱自己身份低微.竊,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義在內.臣,謙稱自己不如對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謙稱自己是對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為對方效勞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謙詞有孤(小國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3)古代官吏的自謙詞有下官、末官、小吏等.(4)讀書人的自謙詞有小生、晚生、晚學等,表示自己是新學後輩;如果自謙為不才、不佞、不肖,則表示自己沒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古人稱自己壹方的親屬朋友時,常用“家”、“舍”等謙詞.“家”是對別人稱自己的輩份高或年紀大的親屬時用的謙詞,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謙稱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親屬,前者如寒舍、敝舍,後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6)其他自謙詞有:因為古人坐席時尊長者在上,所以晚輩或地位低的人謙稱在下;小可是有壹定身份的人的自謙,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掛齒;小子是子弟晚輩對父兄尊長的自稱;老人自謙時用老朽、老夫、老漢、老拙等;女子自稱妾;老和尚自稱老衲;對別國稱自己的國君為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