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查詢 - 1980至2010年美國發動過那些戰爭

1980至2010年美國發動過那些戰爭

總結下

1981年8月兩架利比亞的蘇制蘇-22戰鬥機用導彈攻擊正在錫得拉灣水域演習的美國艦艇,被美機悉數擊落,兩國矛盾進壹步激化,美國遂決定對利比亞實施軍事打擊。

評析 第壹,高技術戰爭已初露端倪。

第二,高度自動化的指揮、控制、通信和情報系統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

第三,“制電磁權”的爭奪日益具有戰略意義

第四,“外科手術式”打擊將成為現代戰爭的壹種重要樣式

第五,現代戰爭對軍隊的戰備訓練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格林納達戰爭1983年

1983年10月20日格林納達發生軍事政變,民選總統畢曉普被推翻並遭殺害,格林納達成立軍人獨裁政府。為了恢復加勒比海地區的穩定,保護美國僑民。10月25日美國總統裏根下令出動“獨立”號航空母艦、“關島”號兩棲攻擊艦等15艘戰艦、100多架飛機、7000多名陸戰隊和地面部隊對格林納達進行軍事打擊。美國推翻了格林納達的親蘇政權,挫敗了蘇聯進壹步插足美國“後院”的企圖。美軍俘虜32名蘇聯軍事顧問和200多名武裝的古巴人員被俘。美軍有3人陣亡。

12月23日美國宣布撤回在格林納達的美國部隊。

1985年3月23日至4月14日,美國以反恐為借口對利比亞實施軍事打擊,主要原因是因為利比亞上臺後與美國交惡,並與蘇聯密切往來。這場戰爭對國際基本上沒有影響。

■美利戰爭 1986年

1969年9月利比亞發生軍事政變,政變拉的人卡紮菲實施獨裁統治,並宣布收回美國在利比亞的惠勒斯空軍基,驅逐數千名美軍士兵。隨後蘇聯向利比亞提供價值約60億美元的軍火,其中包括2000輛新式坦克、大量米格戰鬥機和潛艇、導彈,蘇還向利比亞派遣多達1000人的龐大軍事顧問團。利比亞在蘇聯支持下,成為支持恐怖分子活動的基地,1973年利比亞突然宣布班加西至密斯萊達灣錫德拉灣屬於利比亞領海,不許別國船只通行,此決定遭到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

1981年8月兩架利比亞的蘇制蘇-22戰鬥機用導彈攻擊正在錫得拉灣水域演習的美國艦艇,被美機悉數擊落,兩國矛盾進壹步激化,美國遂決定對利比亞實施軍事打擊。

1986年3月24日美軍對利比亞的兩處導彈陣地實施了打擊。

1986年4月6日利比亞派遣特工炸毀了在西德的壹家舞廳,造成大量平民以及數十名美國軍人傷亡。美國決定報復,4月14日晚,美軍30架F-111戰鬥轟炸機由英國基地起飛的,連續飛行10380公裏,對利實施遠程奔襲。15日淩晨,美奔襲編隊匯合在地中海美航空母艦上起飛的各型艦載機、電子預警機***70余架,分兩路對利比亞五處軍事目標實施攻擊。整個攻擊持續12分鐘,投擲炸彈100噸,利比亞軍用設施在空襲中遭嚴重破壞,4架米格-23和伊-16飛機被炸毀,利比亞軍政高官及平民100余人被炸死,600余人受傷,但卡紮菲本人幸免遇難。

■巴拿馬戰爭 1989年

12月16日有4名美國軍官乘車經過巴拿馬國防軍司令部所在的大街時,與巴拿馬士兵發生沖突,美國壹名軍官被巴拿馬士兵開槍打死。12月20日2.6萬駐巴拿馬美軍展開搜捕巴拿馬總統諾列加的行動。經過8小時激戰,美軍徹底擊潰巴拿馬軍隊。15小時後,美軍控制了巴拿馬大部分軍營與重要設施。1990年1月3日傍晚,在大約有1萬巴拿馬群眾參加的反諾列加示威遊行結束後,諾列加走出梵提綱大使館向美軍投降。

1999年12月31日午時,美國將運河完全交由巴拿馬管理。美國的南方司令部也同時撤離巴拿馬運河。評析 美國雖然在軍事上取得了勝利,但在政治上卻陷入了被動,其侵略行徑遭到了世界上許多愛好和平和主持正義的國家的強烈譴責。美國此次入侵巴拿馬,使全世界人民更清楚地認識到,美國雖然極力把自己裝扮成主持正義和維護世界和平的世界警察,但實際上卻在推行強權政治,肆意踐踏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成為世界不穩定的主要因素。

海灣戰爭 1990-1991年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上發生的最大的壹場局部戰爭。這場戰爭是特定時代的產物。它深刻地反映了80年代末期世界的基本矛盾,是這些矛盾局部激化的必然結果;它體現了人類社會生產力特別是科學技術的發展所引起的戰爭特征的革命性變化;它展示了新的作戰手段和作戰思想運用於戰爭而產生的作戰樣式的諸多新特點。

對美國的影響 對美國在建立世界新秩序的過程中謀求新的霸權地位的全球性戰略提出了挑戰;

對世界的影響 對西方發達國家以對中東石油資源的渴求為表現形式的經濟利益構成了威脅 對本來就很緊張的中東局勢更增添了不穩定因素,引起了這壹地區國家的強烈不安和反對

標誌 海灣戰爭標誌著戰爭的高技術時代已經到來

1991年,美國以維和治安為由,派兵進入沒有正規國民軍的索馬裏,從1993年開始,美軍便不斷卷入與當地武裝組織的軍事沖突。

1999年3月24日-6月20日,美國借口南 科索沃問題,在沒有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 糾集北約部隊發動78天的對南聯盟的空襲。結果,南聯盟屈服,撤出 科索沃,美國奪得在巴爾幹地區的控制權,俄羅斯進壹步被擠壓出該地區, 給當地造成了及嚴重的環境危害.

2001年, 在911恐怖襲擊後美國迅速反應,發動對阿富汗塔利班的攻擊,在反塔利班武裝的支持下, 美英盟軍推翻塔利班政權,並成功扶植 阿富汗新政府。 至此,美國在西亞的戰略進壹步成功, 直接將 武裝力量 插進 中國及俄羅斯的後院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民航飛機分別撞擊了美國事件貿易中心大廈和美國五角大樓等重要目標,造成近3000名美國平民喪生。911事件震驚全世界。基地組織領導人本拉登宣布對此次事件負責。

2001年10月7日阿富汗的基地組織恐怖分子訓練營地和塔利班政權的軍事設施實施空襲。美軍地面部隊與阿富汗北方聯盟武裝也展開大規模地面攻擊,11月13日北方聯盟武裝解放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塔利班政權倒臺。基地組織領導人本拉登和塔利班領導人奧馬爾不知去向。

2003年3月20日,美英軍隊又是在未經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開始對伊拉克發動戰爭,戰爭持續了兩個多月,推翻了薩達姆政權。但戰爭結束兩年多來,伊拉克壹直處於動蕩中,壹個美英非官方組織19日公布報告說,至今已有近2.5萬平民喪命,而奪去最多平民性命的還是駐伊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