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能源信息的收集、存儲和管理以及能源的有效利用。
EMS對能源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和加工,使能源調度人員和專業能源管理人員實時掌握系統狀態,並對系統進行合理調整後,保證系統以最佳狀態運行。
2.公司級能源系統采用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方式。
EMS將從公司全局的角度審視能源的基本管理需求,滿足分散能源工藝系統和集中能源管理需求的客觀要求,適應鋼廠的戰略發展需要。
3.減少管理環節,優化管理流程,建立客觀的能耗評價體系。
實現基於信息分析的能源監測和能源管理的流程優化和再造,滿足能源設備管理和運行管理的自動化,建立基於數據的客觀能耗評價體系,向管理要效益。
4.降低能源系統運行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
EMS的建設將在能源管理體制改革中發揮重要作用。其基本目標之壹是簡化能源運行管理,減少日常管理中的人力投入,節約人力資源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
5、加快系統的故障處理,提高應對全廠能源事故的能力。
EMS能夠從全局角度快速了解系統的運行狀態和故障的影響程度,及時采取系統措施,限制故障範圍的進壹步擴大,有效恢復系統的正常運行。
6.通過優化能源調度和平衡指揮系統,可以節約能源,改善環境。
EMS將通過優化能源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完善能源平衡的技術手段,實時了解鋼廠的能源需求和消耗情況,可以有效減少高爐煤氣的排放,提高轉爐煤氣的回收率,采用綜合平衡和燃料轉換的系統方法,使能源的合理利用達到壹個新的水平。
7.為能源數據的進壹步挖掘、分析、加工和處理提供條件。
能源管理系統的建設不僅可以有效解決實時能源平衡管理和監控管理,還可以通過對大量歷史數據的歸檔和管理,為進壹步的數據挖掘、分析、加工和處理創造條件。
基本技術路線是:
1,規劃高級能源SCADA系統
能源技術體系分散,範圍廣,數量大。數據采集對象的選擇應根據過程監控的實際要求,能源系統的輸送、分配和平衡要求,能源管理的精度和粒度要求,精心選擇。數據采集系統應分散化,以降低系統風險,提高系統安全性和可維護性。
2.設計集中統壹的“數字化”能源輸配及平衡控制應用系統。
調度員可以在能源控制中心直接控制和調整系統的動態平衡,減少管理和控制環節,提高工作效率,特別是在過程系統故障時的處理指揮和實時系統調整方面,顯示出很大的優勢。
3.建立系統的能源成本中心管理平臺。
EMS在系統規劃、架構設計、功能配置、應用集成等方面充分體現能源系統的本質管理特征,按照效益最大化原則配置能源管理要素,通過能源管理系統的規劃、性能分析、質量管理、平衡預測、能耗評估等技術手段對能源生產過程和消費過程進行評估。
4.能源管理與ERP或MES系統的無縫集成。
能源管理系統的基本管理任務之壹是按照以成本為中心的模式,向ERP系統提供完整的能源系統分析數據和分析結果。ERP還會根據能源管理和預測分析的需要,向能源管理系統提供公司的生產計劃、維修計劃以及相關的生產績效信息。
參考以上內容?百度百科-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