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讀《論語》,基本上是壹天讀壹句,如果是經典語句會反復誦讀。
有壹天讀到“子曰:吾十有五而立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句的時候,有壹種頓悟的感覺。
孔子屬於生而知之的聖人,十五歲開始立誌於學習,到三十歲才確立了自己的誌向,四十才成為壹個明白人。三十開始每隔十年精進壹些,到七十能夠從心所欲。
孔子壹生也只做壹件事情就是傳道授業解惑,最後取得了偉大的成就。讀到這裏的時候想起了之前讀過壹本書,《最重要的事情只有壹件》,就重新拿起這本書再閱讀壹遍。
《最重要的事情只有壹件》全書除了前言,有三個部分。第壹部分闡述的是我們壹些錯誤的認知理念,只有破除這些錯誤的理念才能提升成功的概率。
第二部分是闡述如何去提出關鍵問題,幫助找到我們最重要的那件事情,以及養成這種思維習慣。
第三部分是闡述找到關鍵問題之後,並找到答案,如何在實際的工作和生活中應用。
再讀這本書體悟確實完全不壹樣,讀本書按照先讀目錄十遍的閱讀法,發現對本書的整體構架有更清晰的認識,本書也是非常精煉,三個部分基本上沒有什麽廢話和重復,作者也是在向我們展現如何把最重要的只有壹件事情應用在寫書當中。
比照第壹次閱讀,這次閱讀檢視這本書對自己的影響。有幾點是這壹年有去執行和思考的。
首先是更深刻意識到意誌力是稀缺資源,意誌力不是觸手可及的。比如每天的寫文章輸出,有試過下午或者晚上來輸出壹篇文章,發現自己會比較痛苦,而且質量也遠不如早上寫的。
意誌力和我們的精力密切相關,比如每天早起的時候,精力充沛做任何事情感覺非常習慣,不會有抗拒,所以壹般自己早起的第壹件事情就是做最困難的事情。
還有就是意識到意誌力是稀缺資源,更加堅定了早起的決心。我們人體可以想象為壹塊電池,休息了壹個晚上,早上電池電量是滿的,精力最旺盛,用於攻克最重要的事情。
其次,改變之前同時做幾件事情的壞毛病。同時處理幾件事情是壹個錯覺,專註才能真正提升我們的效率。
專註力也是稀缺的資源。專註地做事情,用心地做事情才是我們的本性。孟子說“盡心知性”。
之前聽壹個朋友說有壹個前輩他讀書的方法,他專註和用心到這種境界,他的說法是用靈魂在讀書,這種專註程度幫助那個前輩跨界拿到經濟學博士。
最後,學會說不,拒絕這些和最重要的事情無關的事情。比如為了捍衛自己早起的這塊時間,如果不是非常有必要,盡量會避免和朋友約在比較晚的時間交流。
壹般會約在下午或者傍晚,這樣也不會影響晚上早睡,養成這種心智模式,去捍衛自己的早起,擁有高質量的睡眠。睡眠充足才能有精力去做最重要的事情。
這些是對照本書自己這壹年有在實際應用的部分,下面幾點是這次新的收獲。
001? 提出關鍵問題
任何答案的質量都是直接由問題的質量所決定的。關鍵問題是大局和當前焦點的結合。
這點讀到這裏感受特別深刻,參加過幾次混沌的線下訓練營,混沌的老師提出問題可以打開我們之前沒有想到的視角,提升了同學們思考的維度。
還有就是我們同學們壹起組織過幾次私董會,大家就是主要在提出問題,搞清案主的問題。最後不用給案主答案,案主已經有自己內心的答案了。
002? 養成每天問自己最重要的那件事的習慣
? 書中從七個方面對自己提出最重要的那件事情的追問。分別是精神生活、健康狀況、私人生活、重要的圈子、工作、生意、財富。
這七個方面基本上涵蓋了我們人生最關註的幾個方面,每個方面的關鍵問題的提問都讓人非常有啟發。
按照書中給出的問題,我拿了壹張白紙分別寫下自己心目中的答案,頓時感覺這幾個方面清晰了很多。
進壹步的措施是打算召集幾個小夥伴,就這幾個方面進行交流和探討,壹定會更有收獲。
003? 用倒推法設立目標
? 為了長期目標,自己未來5年的最重要的壹件事是什麽?
? 為了5年目標,自己今年最重要的壹件事是什麽?
為了今年的目標,自己本月應做的最重要的壹件事是什麽?
為了本月的目標,自己本周應做的最重要的壹件事情是什麽?
為了本周的目標,自己今天要做的最重要的壹件事情是什麽?
為了今天的目標,自己現在應做的最重要的壹件事是什麽?
通過7個問題的連續追問,打開思維的邊界,提升自我反思和提出關鍵問題的能力。通過倒推法直接推出答案,可以訓練我們的思維,將所有的目標壹個個聯系起來,直到自己找到當下最重要的那件事。
對於這七個問題,也是壹種思維模型,需要不斷地刻意練習,再找壹群小夥伴們互相給予反饋,避免自嗨。
最重要的事情只有壹件,需要我們提出關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