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人均收入還不是很高,假如工資五千塊,發了五十張百元紙幣,還能數的開開心心的。要是五張千元紙幣,,,,,,簡直心累有木有!況且還有很多老年人不會用手機的,他們辛辛苦苦去賣菜、做小工。辛苦了壹個月,才拿兩三千塊錢,假如收到了壹張假幣。對他們來說損失巨大,得不償失!而且大額現金的話,找零也非常不方便,通常都要數半天。
而且人民幣面額過大會導致通貨膨脹。
還記得津巴布韋嗎?發現的紙幣面額比冥幣的面額還大。徹底變成了燒火工具,發行了大額度紙幣,可能會導致通貨膨脹,物價飛漲。對經濟的穩定發展是破壞是非常大的。而且,不但沒有方便老百姓,反而方便了壹些不法分子。
所以,大面額的紙幣基本上不可能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了,國家也在大力推廣無現金化社會,方便又環保。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在老人民幣中看到大面額的風采,而且收藏價值極高哦。比如說第壹版的壹千元紙幣:推車與耕地。不同版別的收藏價值達到了五千到十萬的高價。
而存世量更加稀有的壹萬元牧馬幣,高達百萬元的天價更是令人咂舌。在未來,我們會漸漸的看著這些曾經的生活必需品退出舞臺,變成了收藏品。所以,如果家中有好品相的紙幣,註意妥善保管哦,沒準,在某壹天。這些紙幣,就會變成收藏家手裏的香餑餑了!
千元人民幣,是2009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律師協會副會長朱征夫提出的建議,他建議央行發行大面額的人民幣,如500元、1000元,以擴大內需。2004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省工商聯副會長宗立成也曾就此提案,央行表示發行大鈔時機尚不成熟。
2008年10月21日,江蘇泰興市壹位錢幣收藏愛好者,對外公開了他收藏了數十 年的壹張面值1000元的人民幣。專家介紹,該人民幣由於存世量極少,加上品相完整,市值至少10萬元。收藏該錢幣的是泰興城區市民張雷鳴。這張人民幣被放在壹透明的塑料袋中,為中國人民銀行1949年發行,整體呈暗綠色,比10元人民幣略寬。紙幣正面印有農業生產和工業廠房的圖案,下方印有渡江英雄群像。
紙幣背面用繁體字標註面額。主人張雷鳴說,他收藏錢幣已有25年,這張面值5000元的人民幣,是他200多張藏品中最珍貴的,被他稱為“幣王”。“幣王”1949年在新疆地區發行,當時並沒有在全國流通。用他們收藏者的行話,該錢幣叫“蒙疆5000”。據了解,這種大面額紙幣於1953年停止流通。泰興市收藏協會會長肖尹介紹,這種大面值紙幣由於發行範圍窄,流通時間短,存世量極少。這張紙幣因品相完整,十分珍貴,市值至少1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