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單位犯罪只罰單位是否正確?

單位犯罪只罰單位是否正確?

單位犯罪 只罰單位 ,依據我國 刑法 規定,對於單位犯罪應當采取兩罰制,對單位判處無限額 罰金 ,對直接責任人判處 刑罰 ,對於直接責任人判處五年以下 有期徒刑 或者 拘役 ,單位犯罪的單罰制是指以單位名義將集體資產發給個人,數額較大,對直接責任人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壹)單位犯罪的兩罰制 刑法對單位犯罪在絕大部分情況下采取兩罰制。在兩罰制中,對單位是判處罰金,判處罰金采取無限額罰金制,即對罰金的數額未作規定。 在兩罰制中,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是判處刑罰,這裏的刑罰包括自由刑與罰金,主要是自由刑。對個人判處自由刑的,又有以下兩種情況:(1)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判處與個人犯罪相同刑罰。例如刑法第220條規定:“單位犯本節第二百壹十三條至第二百壹十九條規定之罪( 侵犯知識產權罪 ——引者註)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節各該條的規定處罰。”這裏所謂依照本節各該條的規定處罰,就是指依照對個人犯罪的規定處罰。(2)在少數情況下,判處低於個人犯罪的刑罰。例如個人犯 受賄罪 的,最重可以判處 死刑 ,但根據刑法第387條規定:“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情節嚴重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由此可見,在單位犯受賄罪的情況下,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判處的刑罰遠輕於個人犯受賄罪的情況。 (二)單位犯罪的單罰制 刑法在某些情況下規定了單位犯罪的單罰制,即只處罰自然人而不處罰單位。例如刑法第396條規定:“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違反國家規定,以單位名義將國有資產集體私分給個人,數額較大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這裏刑 法規 定的犯罪主體是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但只處罰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而不處罰單位。 (三)單位犯罪的處罰適用 我國刑法關於單位犯罪的規定,在多數情況下,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都要追究刑事責任。在少數情況下,只追究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那麽,如何認定單位中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呢?2001年1月21日,《全國法院審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明確規定:“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是在單位實施的犯罪中起決定、批準、受意、縱容、指揮等作用的人員,壹般是單位的主管負責人,包括法定代表人。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是在單位犯罪中具體實施犯罪並起較大作用的人員,既可以是單位的經營管理人員,也可以是單位的職工,包括聘任、雇傭的人員。應當註意的是,在單位犯罪中,對於受單位領導指派或奉命而參與實施了壹定犯罪行為的人員,壹般不宜作為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刑事責任。”這壹規定,對於司法機關在審理單位犯罪案件中正確地認定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在對單位犯罪的處罰中,還存在壹個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是否區分 主犯 、 從犯 的問題。在壹個單位犯罪案件中,如果同時存在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在壹般情況下前者比後者的作用大,前者可以認定為主犯,後者可以認定為從犯。但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不是當然的主犯與從犯關系。有時不同職責的人對單位犯罪負有不同的責任,如果壹定要區分主犯與從犯,則顯得十分勉強。對這種情況,2000年9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是否區分主犯、從犯問題的批復》規定:“在審理單位故意犯罪案件時,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不區分主犯、從犯,按照其在單位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判處刑罰。”根據這壹規定,對於主從關系不明顯的,可以不予區分。當然,如果主從關系明顯的,仍應區分。 綜上所述, 單位犯罪只罰單位 ,我國刑法規定,單位犯罪,應當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單罰制還是雙罰制,雙罰是指對單位判處罰金,對個人判處有期徒刑,單罰制是指只處罰個人,個人犯罪數額巨大的,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